<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上海2022年的春天在新冠疫情的萧杀和静默中悄悄流逝,旅行的脚步也无奈地按下了暂停。时间来到了8月,出行的躁动按捺不住,幸亏好友张导已在设计方案,并按疫情趋势出了北线、中线和南线三个方案,此时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出发。8月31日,20人的团队集聚一起,开启了2022年第一次出行:福建、浙江的土楼、古镇(古村)行。</h3> ▲ 行程图 <p class="ql-block">一、土楼</p><p class="ql-block"> 土楼,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并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p><p class="ql-block"> 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p><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b>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b>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b>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b>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b>大地土楼群</b>。</p> <p class="ql-block">1、福建土楼“六群四楼”之一、二、三群的永定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四楼”之一、二楼的衍香楼、振福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b>初溪土楼群</b>位于福建省永定下洋镇初溪村,自明代至现代,历经数百年建成,为徐氏家族聚居地,总面积为14.72公顷。 初溪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主要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等)组成,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等。初溪土楼群的楼名中间都带有一个“庆”字,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p> ▲ 初溪土楼群 ▲ 初溪土楼群 ▲ 集庆楼是初溪土楼群成员之一,是永定现存最古老(建于1419年)、结构最特殊(72道楼梯)的圆土楼。全楼木制结构不用一枚铁钉,与厚度近2米的生土墙一道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 ▲ 集庆楼内庭 ▲ 集庆楼内庭 ▲ 独特的72道楼梯局部,与其他土楼内藏式楼梯不一样,集庆楼的楼梯全部外挂,进入内庭即一目了然。 ▲ 集庆楼内庭局部 2)<b>洪坑土楼群</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font color="#333333">由振成楼、如升楼等组成,</font>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振成楼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 ▲ 振成楼入口 ▲ 振成楼局部 ▲ 振成楼局部—西洋风格 ▲ 振成楼局部 ▲ 振成楼局部 3)<b>高北土楼群</b>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由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组成,为江氏家族聚居地。其中由四环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的承启楼坐落在该土楼群的核心位置,东为方形土楼世泽楼、五云楼,西邻圆形土楼侨福楼。 ▲ 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之承启楼是高头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所建,明崇祯元年破土动工。花了81年时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建成。有“圆楼之王”的美誉,是永定客家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的组成部分,直径73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承启楼。 ▲ 承启楼 ▲ 承启楼入口 ▲ 承启楼祖堂 ▲ 承启楼局部 ▲ 承启楼局部 ▲ 承启楼局部 高北土楼群之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长方形土楼。 ▲ 世泽楼 ▲ 世泽楼入口 ▲ 世泽楼内庭 高北土楼群之侨福楼坐落在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始建于1962年,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br> ▲ 侨福楼围墙及入口 ▲ 侨福楼内庭 ▲ 侨福楼内庭 ▲ 侨福楼内庭 4)<b>衍香楼</b>属于圆形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 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br><br> ▲ 衍香楼内厅 ▲ 衍香楼内厅 5)<b>振福楼</b>坐落于龙岩永定湖坑镇西片村,1913年动工兴建,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建楼者是苏振泰。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的片头,就选取了这片风景为主体画面。<br>振福楼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 ▲ 振福楼外观 ▲ 振福楼内庭 ▲ 振福楼内庭 ▲ 振福楼内庭 ▲ 振福楼内庭局部 ▲ 振福楼内庭局部 2、福建土楼“六群四楼”之四、五群的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 1)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br> 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也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 ▲ 田螺坑土楼群俯视 ▲ 田螺坑土楼群俯视 ▲ 田螺坑土楼群仰视 2)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为张姓客家人聚居地,距南靖县城58千米。自元朝中期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历经700多年建成。面积为17.4万平方米。<br> 河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等14座组成。河坑土楼群14座土楼呈现出了形似双北斗七星阵的奇观,两阵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 ▲ 河坑土楼群,俯视如“北斗七星”之布局。 河坑土楼群之裕昌楼(东倒西斜楼)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建于元末明初,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裕昌楼最大看点在部分支柱左倾右斜。经过风霜雨雪,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泰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 ▲ 裕昌楼入口显的有点破旧 ▲ 裕昌楼内的观音厅 ▲ 东歪西斜的支柱 3、福建土楼“六群四楼”之六群的华安县大地土楼群位于福建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座土楼和周边的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组成,大地土楼群的选址,是中国传统“风水”建筑规划理论的体现。 ▲ 大地土楼群 ▲ 大地土楼群远眺 ▲ 二宜楼内庭 ▲ 二宜楼内庭 ▲ 二宜楼内庭 二、古镇(村) 1、浙江省衢州市江山<b>大陈古村</b><div> 大陈古村为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在明朝永乐初,汪氏74世孙普贤公徙此繁衍成族,后裔苦心经营,创建了一个以徽派古建筑为特色的千年古村落。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中居民80%姓汪。这里山环水潆,林木葱郁,白墙黛瓦,拥有“江南第一古村落”的美誉。<br></div> ▲ 汪氏宗祠 ▲ 古村巷子 ▲ 古宅新芽 ▲ 古村戏台 ▲ 古村巷子 ▲ 古村巷子 ▲ 古村巷子 ▲ 古村巷子 2、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b>五夫镇</b><div> 五夫镇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br></div> ▲ 兴贤古街 3、福建省武夷山市<b>下梅村</b><div> 下梅村在梅溪下游,故名。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br></div> ▲ 当溪,清代当地将它称为“小运河”。当时商贩们就是用竹筏这一水上交通工具,通过当溪进行茶、盐等交易。 ▲ 是下梅村最具廊桥建筑艺术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清代康熙年间由20多个行帮业会的工匠们共同捐资修建的下梅祖师桥,成为村民演社戏,行帮业会敬奉祖师爷的公共舞台。1958年修建赤白公路时祖师桥被拆毁,现址为重修。 ▲ 邹氏家祠。是下梅邹氏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耗巨资建成的创业丰碑。也是雄踞于村落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邹氏家祠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内保存得最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 ▲ 邹氏家祠—砖石雕刻的精华代表 4、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b>老虎磜</b><div> 老虎磜处于大金湖下游,藏于深山中,一处由吊脚楼组成的隐秘世界。这片汉族人自己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如今空无一人,堪称“无人区”,据说村民已全部迁往他处居住。据三明地区专家考证,老虎磜的建村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目前,遗留有36座吊脚楼。<br></div> ▲ 村内通道全部用石条铺砌,看颜色和磨损程度铺砌时间不长,与有年代感的吊脚楼形成反差。 ▲ 依坡而建的吊脚楼 ▲ 三岔路 5、福建龙岩市长汀县<b>丁黄村</b><div> 小小的山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闽西十大最美古村落,电影《古田军号》在此取景拍摄。约在公元1218年,丁氏友德公到丁屋岭开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如果说这个村子最奇特的地方,便是近千年来村中无蚊子生存。相传这是得益于丁屋岭村外路旁有一只石蟾蜍蜷伏于地,嘴巴朝向丁屋岭,丁屋岭得到蟾蜍的庇佑,村口世代祭祀蟾蜍石。<br></div> ▲ 村寨 ▲ 村寨 ▲ 美人靠的木屋 ▲ 四处通达的居屋 ▲ 静逸的巷子 ▲村口凉亭 6、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b>桂峰古村</b><div>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四周群山环抱,山青水秀,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桂峰历史悠久,满目皆古,有古道、古街、古树、古书斋、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珍品,现存明清古建筑39座,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等典型古建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曲巷通幽,是福建省古建筑保护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br><div><br></div></div> ▲ 依山就势分布的村落 ▲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民居 ▲ 傍晚的村落 ▲ 夕阳下的村落 ▲ 夕阳西下 7、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b>漈下村</b><div> 漈下村于明正统二年开基,至今已有570 多年的历史。村落古建筑承明清风格,既有徽派雕梁画栋的细节,又有江南水乡临水而居的情调。漈下古村是戍台名将甘国宝祖居地。<br></div> ▲ ▲ 村口的聚宝桥(廊桥) ▲ 飞来庙 ▲ 明朝古城楼 ▲ 流经村落的龙涤溪 ▲山道旁的歇脚亭 ▲ 红色印迹 8、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b>四坪村</b><div> 一个文创兴村,既保持着传统民居风格,又注入了艺术和现代元素的小清新村落。<br></div> 三、海景 霞浦海景<div> 霞浦是计划外的行程,因温州有台风掠过,为避风险改道霞浦,但惊喜往往在不经意中来临,在霞浦的三天饱览了海边日出、日落的旖旎风光。</div> ▲ 霞浦南歧日出 ▲ 霞浦南歧日出 ▲ 霞浦北歧日出 ▲ 霞浦花竹日出 ▲ 霞浦下青山特大桥日落 ▲ 霞浦南湾日落(甲骨文) ▲ 霞浦南湾围网 ▲ 霞浦南湾围网 ▲ 霞浦花竹鱼排 ▲ 霞浦花竹鱼排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疫情之下尤为珍贵,20天的行程感觉飞驰一般过去,因为每一天都很充实和满足,这就是旅行的魅力!感谢好友张导在疫情的缝隙中精心安排的放飞之行!<div><br></div><div>感谢旅友相伴!感激自然馈赠!<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