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绍雅老师

舒弘

<p class="ql-block">孟岗往事</p><p class="ql-block">忆张绍雅老师</p><p class="ql-block">张绍雅老师名伯琴,字绍雅(1909-1991),祖居黄河滩区芦岗姚头村。1933年因黄河泛滥吞噬了他的家园(全村落河)而移居孟岗村(王庄)。孟岗是个集市,在大堤西侧,十里八乡的农贸集散地。</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博学多才,读过四书五经,能写会算。刚一到孟岗就有人约他合伙开粮行,还有人请他当帐房先生,他都婉拒了,他选择了教书。</p><p class="ql-block">自他迁居孟岗,孟岗有了教书先生,跟他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解放前,开始教私塾,后来教学堂;解放后当人民教师。学生喜欢他,群众拥护他。</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出生于农家,深深懂得民风以耕读传家为高尚。他倡导耕读传家,常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他希望每个农户都有读书人,用文化来改变穷困面貌。他常教育学生:“数百年人家唯有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这句话,后来读季羡林的文章,才知道是中国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句子(张元济,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因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后一直在上海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解放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可见张老师当时教育理念的先进。他还不断教育学生,少年读书要志存高远,志不强者智不达。何为志存高远?读书为家更为国是也。记得他教练书法时,还将自己的集句联联语展示给学生:敬祖宗爱劳动勤俭持家,教子孙学科学济世兴邦。这些师生最早的睿智与懵懂对话,使得他的耕读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农家子弟。</p><p class="ql-block">当年张老师家就是耕读之家,他家既有书墨之香,也有杈耙扫帚牛笼嘴。他和当时的农家一样也是穷,不教书时也是领着孩子老婆下地干活。但他教育子女读书舍得花钱,平时不惜节衣缩食。1949年,他的长子张鸿印考上了河南大学。从此,孟岗村历史上有了第一个大学生。这件事对村民影响很大,不仅鼓舞了一代青年学子,还影响了一代家长。他的邻居宋东海老人(文盲)就特别敬慕张老师的学识和家教,后来硬把自己的螟蛉之子宋景众也供成了大学生,一时乡里传为佳话。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继张鸿印之后,孟岗村就有滑鸿猷、张金铎、宋景众、王舜卿、等陆续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大学为精英教育的年代,孟岗村能出现这么几个大学生绝不可小觑。这和张老师的教育启蒙,张鸿印的榜样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后来,张鸿印成了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成了张老师一生的骄傲。</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教育子女的成功,张老师做到了。张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家长的好楷模。可以这样说,在孟岗至少有两代人从张老师那里得到了最初的知识启蒙与精神恩慧。</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开始,文化教育大发展。1953年,张老师抽调到县文教局工作(当时文化、教育是一个局),分管基本建设。他管中学发展这一块,中学(包括师范)由原来的一处发展到十一处。从学校布点、设计、预算到施工,他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为中学发展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当时国家还穷,建设方针是“多快好省”,他做得很到位,特别是“省”,做得更令人惊讶。“往往是一座教室建成了,场地只剩下几块砖,几片瓦。”有人这样形容。为此,他曾多次受到上级表扬。</p><p class="ql-block">在文化建设方面,他做得也很出色。1963年人民戏院的改建,1978年人民影院的迁建,他都全程参与了,包括影院建前成立的一个筹备组去南方考察取样,他也参加了。这两项工程的难度和技术含量都远比学校高,但他为管理不当外行,勤奋学习,不但学会了看图纸,还学会了当监理。为确保工程质量,他往往成年累月吃住在工地。工程竣工后,无论是外观形象,还是整体质量和周边县相比全是一流,特别是人民影院更显得气派、现代化,成了长垣的窗口建筑,名片工程。</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教学是好样的,管理也是好样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他成了文教战线后勤管理的行家里手。局里曾先后安排他在长垣四中、长垣师范、长垣二中任总务主任。大家称他红管家,他经手的款项千千万,从未出现过纰漏。他是文教战线管理服务的标兵,不少年轻管理人员都向他学习请教。领导信任他,群众口碑好。</p><p class="ql-block">叶落归根,人老归心。1968年,他当年落河村的邻里知会他回冯楼重建家园,他只把家属户籍迁了回去,百年后的坟茔却留在了孟岗他耕耘过的土地上。他留恋孟岗,孟岗也留恋他,这里毕竟是他生活过30多年的地方,这里也有他的乡愁,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他一生清白,一生平安。他留给孟岗的是文化,是人品,是精神,现在这些都已变成了财富。</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户廷相&nbsp;&nbsp;&nbsp;2015年年3月初稿(2021年修改稿)</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