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朝暮,叶落惊秋。一转身、一回眸,开学已三周。本周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互听课如期举行。互听课继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本周由朱科燕,秦凤,王瑞玲,三位老师共同执教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p> <p class="ql-block">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香”和“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生活的眷恋。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醇香的桂花雨中。</p> <p class="ql-block"> 朱科燕老师在这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朱熹曾说:“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的作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朱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朱老师要求学生做到了“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注重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通过默读、自由读、范读、配乐读。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读。教学效果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听了秦凤老师上的《桂花雨》一课,让人仿佛跟随着秦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做作的成份,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显著的教学效果。以读为主线,体会文章感情。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教授、语言技能的训练,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秦老师较好地掌控了本篇文章的特点,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她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感受、体会,用充满激情的、丰满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在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掌控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是学生心灵生长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秦凤老师能适时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放飞想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坚持训练,会使学生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王瑞玲老师的教学设计,则有效地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这一训练要求。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再让学生整段朗读,整体感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为心声”而发,也才能最终打动人心。由读美而到美读。王老师较好地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课本里翱翔,文本语言就活了起来。整个教学环节很深入,很有实效。</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三位老师,充满激励性的亲切语言,简洁有效的引导,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学生们的心田.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展示自己,同时又理解倾听.课堂上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那一双双对知识布满渴求的双眼,那一个个折射出智慧光芒的回答,让听课老师倍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课上听课老师用心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气氛空前高涨。</p> <p class="ql-block">评课时,三位授课老师做了认真地自我反思。</p> <p class="ql-block"> 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既指出了优点,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郭校长和高主任深入一线,指导教学、教研。</p> <p class="ql-block">听课记录认真记,点滴收获记心间。</p> <p class="ql-block"> 听、评课后,我们进行了集体教研,研讨了整本书的教学构思,认真剖析解读了各单元教学之间的联系。一次教研,一次学习,一次进步。独行快,众行远。一件事,一群人,我们一起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