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皇上那“一亩三分地”

枫林

<p class="ql-block">立夏时节农事忙,《国语•周语》云:“民之大事在农。”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极重农事,与之相关的礼仪颇多,先农坛即是为祭祀农耕文化的创始者神农氏而设。</p> <p class="ql-block">北京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作为重要的国家祭祀场所,北京先农坛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至今,已经历经600多年的风雨。</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坛庙建制“悉如南京旧制”,在京城中轴线南端,东建天坛,西建先农坛置耤田。他规定,历朝皇帝登基之初须行耕耤礼。这不仅奠定了北京先农坛祭祀的重要地位,也为亲耕礼仪的制度建设打下了关键基础。先农坛内设观耕台,观耕台前有农田一亩三分,这就是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有着相对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祭祀先农的国家礼仪制度要比其他王朝更具自身特色。清王朝统治者遵循重农固本思想,在各个方面推广农业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广到全国各地,并下谕在各个行政区设立先农坛,以彰显国家对农业和先农之神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把耕耤礼的制度建设推到极致,成为一项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制度。雍正颁发了新修订的《三十六禾词》,并于雍正四年(1726年)向全国发出谕旨,颁发《嘉禾图》,同时诏令全国州县府卫所,“各择东郊官地洁净丰腴者,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即于耤田之后建先农坛”,守土官员须率属“按九卿制行耕耤礼”。</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更加热衷亲行率耕,行耕耤礼次数为历代皇帝之冠,在位60年中有28次亲行耕耤。与此同时,他还坚持到丰泽园和圆明园的山高水长行演耕礼。乾隆留下了许多诗文与耤田有关,如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耕耤礼后,写下:“司农京兆进犁鞭,黄道迎南直似弦。恭己倡民宜用慎,却思将事隔经年。”</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祭先农礼成后,又作诗一首:“栏辉白玉望耕台,帝耤今年礼倍该。恰值青郊一犁足,惠风和拂晓云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他最后一次亲耕先农坛,亦留诗一首,可看作他对亲耕耤田的总结:“廿七承明祀,八旬近次年。及兹能执礼,于是尽心虔。兴谷功垂古,绥丰惠助天。”此次亲耕耤田礼成后,乾隆将这些御制诗文收录到了《劭农纪典》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