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项羽茗山智降乌骓马

邬国势

西坞往西五华里处有座小山,叫茗山,这或许是曾经种过茶树的原因吧。山南侧的村子叫茗山前,山北侧的村子叫茗山后(典型的邬家村),此山也是西坞与江口两个街道的分界岭。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与刘邦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曾一度扩大到西坞茗山一带。茗山顶上的西北角有个近百亩大小的土墩,因曾经做过战场,所以叫“战场平墩”。 墩中有一水潭,其形如盆,因为山上曾有一匹野马经常在这里洗脸,所以叫“马面盆”,盆水长年不枯。远望茗山,其山脚形如马嘴,当地村民都称此地为“马嘴部”,马嘴部旁边有一小水池,水明似镜,清澈见底。这匹野马每天到马嘴部旁的小水池来饮水,日子一久,附近山坡岩石上就留下了无数的马蹄印。 一天早上,楚霸王项羽路过马嘴部,恰巧看到一匹毛似火炭、蹄如乌金的高头大马在池边饮水。项羽一看此马非同凡响,十分喜爱,便走上前去想捉住它。但不等项羽走近,野马就飞快地跑走了。第二天早上,项羽又来到这里,看到这匹野马又在小水池边饮水,但人一上去,马就跑掉了。这样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于是,项羽用瞒天过海之计,收服了这匹野马。 项羽趁野马不在,先把一个稻草人插在池边。头两天,野马看到稻草人,以为是真人,不敢靠近,掉头就走。第三天来时,野马见稻草人还在原地,一动不动,于是就悄悄走近一些,很警惕地从旁边走过去饮水。日子一久,野马见惯了稻草人,也就不害怕了,胆子越来越大,便又每天大摇大摆地到池边来饮水了。项羽见时机成熟,便将自己装扮成稻草人,站在池边老地方。 <p class="ql-block">  那天,野马又来池边饮水。项羽待其经过身边时,突然一个箭步扑过去,翻身跃上了马背,双手抓住马鬃,双腿紧紧夹住马肚。野马受到惊吓,咆哮如雷,向山上乱窜,翻过了崇山峻岭,跑过九溪十八涧。这野马非但没把项羽摔下来,自己反倒累得汗流如注。野马慌不择路在山上盲目乱奔,无意中竟向两树中间跑去。项羽见此情景,一面用两腿夹住马肚,一面用两手把两棵树合抱弄来。这一抱勿要紧,竟把神马夹在两棵树中间。野马的肋骨被夹得格格作响,疼痛难当,拼命挣扎,结果把那两棵树连根拔起。这时,项羽在马上大声喝道:“神马啊神马,你到底服不服?服了就长鸣三声。”经过这一翻折腾,野马被这“力拔山兮”的项羽所折服,于是它长鸣了三声,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心甘情愿地供项羽驱使。</p> 这匹野马就是传说中的乌骓马,可日行千里,人称“踏云乌骓”。楚霸王项羽有了这匹宝马,如虎添翼,西征北战,推翻了暴秦。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秦将,项羽仍然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可谓身经百战无败绩。可惜,后来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全军覆没,败退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前,请渔人将乌骓马渡至对岸。乌骓马在船上见主人自刎,便悲鸣数声,纵身一跃,跳进滔滔乌江,为主人尽忠了。<br><br>文章来源:互联网<br>文章整理:邬国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