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不止秋天,不止稻田,还有喜欢生活的我们——记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2020级十三班观稻田画活动

郯城一小 郑彬侠

<p class="ql-block">  当稻香的节奏响起,也许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童年。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大自然和田野。在这个秋高气爽,稻谷丰收的季节,为孩子们能更好的贴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决定本周末组织一次“游姜湖贡米稻鸭田,观一片风光稻田画”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的周末早八点,学生们根据要求到达学校门口集合,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孩子们特别开心,兴奋,唱着欢快的歌,讲笑话,脑筋急转弯,分享零食。</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归昌乡姜湖贡米农业产业园。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了自己的兴奋和急促的脚步了。</p> <p class="ql-block">大地为纸,秧苗做笔,绘出最美稻田画。初秋的田园,处处充满着丰收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浮现在眼前,令人震观。</p> <p class="ql-block">瞧,“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多么振奋人心,孩子们不由得行少先队礼。</p> <p class="ql-block">脚下是稻田,鼻尖有花香,为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水稻的成长,我们走到地里。</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给大家讲解了“姜湖贡米”的来历。175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微服私访来到姜湖边上。当时已是夕阳西下,乾隆发现有一茅舍正冒着炊烟。于是乾隆和侍卫便向茅舍奔去,等叩开篱笆门,一位白发苍苍的清秀老人走出来,乾隆说自己是过路商人,想讨碗水喝,老人十分盛情地招待了乾隆。茶罢,老人说:“天已不早,二位爷想必一定饿了,吃碗米饭再走吧”。此时主仆二人已饥肠辘辘,因此并未推辞。一来二人本是走得又累又饿,二来姜湖之米清香怡人,因此乾隆吃得香甜,边吃边赞不绝口。吃罢命侍卫拿出一锭银子付给老人,老人坚辞不受,最后不得已而收下。老人千恩万谢,并说:“二位爷既是诚心夸俺米饭香,如不嫌弃,今晚就在俺这儿歇一宿,待明天,俺做更好吃的米饭给二位爷尝尝。”乾隆一时兴起,便住了下来。夜间,乾隆向老人详细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老人一一告之,并向乾隆详细讲述了郯城1668年大地震的惨景和关于姜湖米的传说。乾隆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直谈到鸡中方才歇息。第二天起来,老人早已把米饭做好。乾隆本人不相信老人今天会做出什么更好吃的米饭,可来到饭桌前一看,碗中米粒晶莹剔透,特别诱人,其中还有一种粉白色的豆子,嗅之香味扑鼻,其味确实比昨晚上的米饭更加好吃。于是乾隆问这白豆子叫什么,哪里来的,老人回答说:“我也不知这白豆子叫什么,是在姜湖边上采的(这便是我们今天说的“姜豆”)。乾隆皇帝因与姜湖米有着这段奇缘,因此命当地县令每年以姜湖米进贡朝廷,从此便有了姜湖贡米之说。</p> <p class="ql-block">然后又给大家讲了水稻的生长周期,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在“姜湖贡米”稻田画下合了影,孩子们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去了姜湖贡米加工厂参观车间,感受脱米,包装等流程,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每天吃的粮食有多么来之不易。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p> <p class="ql-block">一米一粟当知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从我做起。</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背起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诗,想必此行一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原来文艺的不只秋天,不只稻田,还有喜欢生活的我们。</p>

姜湖

乾隆

贡米

老人

稻田

米饭

孩子

大自然

豆子

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