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波相逢智者胜

大漠苍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狭波相逢智者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线电通信对抗二三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纪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  “滴滴滴嗒、滴滴……”伴着急促的摩尔斯电码声,一场紧张的无线电通信对抗演习拉开了序幕。这里看不见硝烟滚滚尘土飞扬,也听不到枪炮声声震耳欲聋,但这场在电离空间的对抗战,依然有着特殊的激烈和精彩。</p><p class="ql-block"> 在棋盘山深处的树林中,一台台披着伪装网的通信车从蛰伏中被唤醒,车身上伸出的双极天线在树与树的间隙中伸向两端,犹如伸向空中的巨大手臂,将搅动一场电离空间的风云变幻。</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我,神情专注的端坐在通信车工作台前,两眼紧盯着222收信机的频率窗口,耳机中传出的急促而嘈杂电码声,让车里增添了几分紧张气氛。&nbsp;</p> <p class="ql-block">  一、以快制胜的“游击战”术</p><p class="ql-block"> 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在无线电通信对抗中就显得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对抗演习的模拟联络对象是远在800多公里之外的某前进指挥所,为便于前出、机动和迷惑“敌方”,前指使用了15瓦电台,由于电台功率小、距离远信号弱,加大了通信联络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通信对抗演习刚一开始,“敌我”双方就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状态,或许是“敌方”抓住了我方联络对象电台功率小距离远的短板,一上来就采用了瞄准式干扰的攻击方法,联络刚一沟通,收信频率就被干扰信号压制的无法工作。看着手上需要发给对方的无线电信号和特急电报,我一下紧张了起来。转而一想,我电台功率比较大,对方大概率能收到我方的信号,在继续呼叫几遍后迅速盲发了两遍无线电信号,并告诉对方改用备频。仅十几秒,我就在备频上听到了对方微弱的信号。沟通联络后,对方用“给收据”的勤务用语告诉我,无线电信号已收到。紧接着,我又顺利的发完了特急电报。可好景不长,当对方刚表示有特急电报到我,收信频率又被干扰信号压制了。</p><p class="ql-block"> 看来只能和“敌方”打游击了。我迅速告诉对方改备频,沟通联络后,就让对方把特急电报报文分段发给我。抄收完报头和前十组报文,我们就开始和“敌方”打起了游击战,改频、收报、“敌方”追上来,再改频、继续收报……,几个回合后,我如愿抄收完了这份特急电报,当再次追上来的“敌方”听到我发出的“给收据”的用语时,我仿佛从有气无力的干扰中感受到了“敌方”的无奈。&nbsp;</p> <p class="ql-block">  二、以扰制扰的制敌小妙招</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快”是摆脱“敌方”追踪的高招,那“以扰制扰”就是在无线电通信对抗中生存的的小妙招。</p><p class="ql-block"> 终于联络上某基指电台,我迅速发出手上的无线电信号和特急电报,完成这个演习科目中越级联络的课题。这时,对方急切的表示有特急电报需要帮助转发给其上级。我微调着收信机的频率旋钮,告诉对方“发下来”,没想到刚抄完报头,一个很强的干扰信号就挤了进来,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敌方”的瞄准式干扰。改频、摆脱,可“敌方”很快就又跟了上来,继续改频,可连续三次改频都无法摆脱“敌方”的纠缠。时间紧迫,再继续这样缠斗,就会影响到特急电报的时效性。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联络文件,眼光落在了备频9上,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想到在这个频率的附近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广播电台信号,让对方把发信频率改在广播信号里,或许是摆脱“敌方”瞄准式干扰的办法。我迅速转动收信机的波段开关和频率旋钮,在备频9附近搜索了一下,用密语告诉对方改频并改高170Kc,很快我就在广播信号里找到了对方的微弱信号,联络沟通后,我调整了一下耳机的位置,一边微调收信频率旋钮,一边在广播干扰信号里抄收着报文,当“敌方”再次找到并压制对方信号时,我们已经用“完结符号”为缠斗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把联络频率“隐藏”到广播电台等干扰中,是应对“敌方”瞄准式干扰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它对无线电报务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有沉着应对的办法和技巧,更需要有过硬的抗干扰收报技能。</p> <p class="ql-block">  三、“灯下黑”还真的是个好法子</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在“敌方”电台的工作频率边缘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灯下黑”。所谓“灯下黑”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给“敌方”寻找和干扰我们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通信联络环境。</p><p class="ql-block"> 随着夜幕的降临,新的对抗课题开始了,按演习设置,在这个时间段我方需要抄收多份电报且报文较长,如果再像白天那样采用频繁改频与“敌方”周旋,不但劳师费时,还极有可能在有效时间内无法完成这些报文的抄收。</p><p class="ql-block"> 对,“灯下黑”,到“敌方”眼皮底下去,把收信频率“转移”到“敌方”电台频率上去。利用日夜频转换的时机,再辅助一些其他“欺骗”手段,比如改变手法和工作习惯等。当然,这还需要联络双方的心领神会和默契配合。</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很快在“敌方”电台工作频率附近比较嘈杂的频率上沟通了联络,凭借着平时练就的抗干扰收报的技能,很快完成了这些报文的抄收。坐在身边见证“灯下黑”这一幕的演习导调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想到了你们会有很多方法和他们周旋,但没想到你们会跑到人家的眼皮底下去。</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那些年的训练和演习中,像这样的一二三还有很多很多,笔者和战友们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书写这些智慧、刻苦和难忘。但这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历史”故事了,那个时候我们的通信装备和现在是天差地别,想要真正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更多的是需要无线电报务人员自身过硬的军事技能和战斗意志。</p><p class="ql-block"> 机上几分钟,机下数年功。真实的训练和演习并不会像故事里说的那么云淡风轻,模拟“敌方”中也是卧虎藏龙,甚至比真正的敌方更了解我们。面对困难我们也曾有过畏惧、彷徨和退却,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鞭策和激励我们一路走来,是刻苦、坚韧和忘我塑造了我们这一代通信兵,也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或许故事里的很多经历对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但那时候苦练军事技能的精神和“克敌”制胜的战斗意志,是值得与新一代通信兵战友们分享、共勉和借鉴的。</p> <p class="ql-block">  一夜未眠的我走下“通信车”,不觉间已经走过了近五十三个秋分时节。远处的山林赤橙黄绿紫五色交织,勾勒出一幅成熟与收获的画卷。我们回首昨日的实践与收获,更期待明天的努力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加油,与我同辈的通信兵老战友们!加油,肩负重任的通信兵新战友们!狭波相逢智者胜,正是沙场点兵时!</p><p class="ql-block">&nbsp;&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二零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秋分)</p> <p class="ql-block">  以本文纪念即将迎来的从军五十三周年,纪念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