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167efb"><b> 铁道兵包兰线牺牲有多少</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 林建军</b></font></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塞上各族人民经常组织慰问团,到铁路工地慰问铁道兵。</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p><font color="#167efb"><b><br></b></font></p></h1><h1><b><font color="#167efb">我依水而行,<br></font></b><b><font color="#167efb">浑浊的黄水在脚下翻腾;<br></font></b><b><font color="#167efb">哗哗的流水放声歌唱,<br></font></b><b><font color="#167efb">我静听着黄河的心音。</font></b></h1><br><h1><b><font color="#167efb">浪花飞溅,沾满衣襟,<br></font></b><b><font color="#167efb">把铁道兵战士亲吻;<br></font></b><b><font color="#167efb">滔滔东去的黄河呵,<br></font></b><b><font color="#167efb">你为何对我如此柔情?</font></b></h1><br><h1><font color="#167efb"><b>可是我们带来最好的乐队,<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日夜为你奏鸣?<br></b></font><font color="#167efb"><b>看那左右摆动的红旗,<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正是乐团的指挥中心。</b></font></h1><h1><br><font color="#167efb"><b>打桩机合着拍节,<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弹奏得那么起劲;<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发电机放开粗大的喉咙,<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唤来了遍地星星。</b></font></h1><br><h1><font color="#167efb"><b>一个战士,一个音符;<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一滴汗珠,一个强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只弹奏得晚霞牵来星满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只弹奏得月坠河底太阳升……</b></font></h1><br><h1><font color="#167efb"><b>呵,黄河,这只是一章序曲,<br></b></font><font color="#167efb"><b>最好的乐章已经临近:<br></b></font><font color="#167efb"><b>当列车隆隆从你头上飞过,<br></b></font><font color="#167efb"><b>你能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b></font></h1><div><br><h1><font color="#167efb"><b>王燕生1958年3月于内蒙古三圣公</b></font></h1></div><div><br></div><div><br></div> <h1></h1><h1><b><font color="#ed2308">序言</font></b></h1><h1><b><br></b></h1><h1><b>铁道兵在修建包兰线与两座黄河大桥的过程中,有无数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纪念。时光逝去64年后,重新打开浩瀚如烟的历史——无论是史料、书籍、报纸,还是志书与画册,扑面而来的时代壮举,都让我们热血沸腾!</b></h1><div><br></div> <h1></h1><h1><b><font color="#ed2308">概述</font></b></h1><div><b><br></b><h1><b>关于包兰铁路,铁道兵史料是这样记录的:<br></b><b>包兰铁路是纵贯内蒙、宁夏、甘肃三省区的一条I级铁路干线,与陇海、兰新、兰青三大铁路相衔接。沿线煤、盐、碱等矿藏丰富,农牧业发达。该线的修建,对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b></h1></div><div><br></div> <h1><b>西段自银川至兰州,长463.7公里,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东段自包头至银川,长526公里。其中:包头至公庙子92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施工,于1957年建成;公庙子至银川434公里由铁道兵部队负责施工。公银段从公庙子站开始,经五原、临河,在三盛公跨黄河,沿东岸至三道坎再跨黄河进入宁夏,过石咀山(石嘴山)到银川站,与西段相接。沿线属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从零上30摄氏度至零下40摄氏度,年降水量200至60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1700至3200毫米,最大风力9级,个别地区达11级。所经地区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缺水缺燃料,尤其是鄂尔多斯沙漠地段,整天风沙弥漫,昼夜温差大,环境艰苦。</b><div><br></div></h1> <h1><b>全段部署3个师和1个独立桥梁团,由铁道兵第一军统一组织指挥施工。自公庙子向银川兵力部署依次为:九师负责公庙子至三盛公段,师机关驻内蒙临河县;二师负责三盛公至三道坎段,师机关驻内蒙察右前旗卓资山;七师负责三道坎至银川段,师机关驻宁夏银川市;独立桥梁团担任三盛公黄河特大桥施工。施工高潮时,投入军民工总人数达2.4万余人。</b><div><br></div></h1> <h1><b>两座黄河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三盛公黄河大桥为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桥,全长682.5米,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高桩承台,入土深度30-50米,由独立桥梁团担负施工,1957年3月1日开工,采用蒸气打桩机射水法施工技术,1958年9月9日建成。三道坎黄河大桥为3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和6孔28米钢钣梁桥,全长349米,沉井基础,由二师担负施工,1957年7月1日开工,1958年6月15日建成。</b><div><br></div></h1> <h1><b>包银段于1957年3月开工,5月全面展开施工施工。部队战风沙,斗严寒,制服冰凌和急流等困难,提前完成任务。4月17日从公庙子开始铺轨,11月铺到三盛公黄河大桥。1958年7月25日铺到银川,铺轨日进度曾达10.45公里,30日与西段接轨通车。</b><div><br></div></h1> <h1><b>全段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75万立方米,桥梁4260米,涵渠2516米,房屋6.6万平方米,正线铺轨432.39公里。完成投资12312万元,平均每公里28.4万元。</b><div><br></div></h1> <h1><b>1958年10月,由呼和浩特铁路局、兰州铁路局、铁道兵及第三铁路设计院,组织验收交接委员会办理验交工作,10月底验收交接完毕,总评为:“工程质量优良,造价比较低廉,基本上贯彻了多快好省的精神。”1958年11月1日交付呼和浩特铁路局和兰州铁路局接管运营。</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包兰铁路(公庙子至银川段)修建示意图</b></font><div><br></div></h1> <h1><b style=""><font color="#b06fbb">简而言之:包兰铁路公庙子至银川的434公里,由铁道兵第一军组织指挥铁二师、铁七师、铁九师和独立桥梁团进行建设。三盛公黄河大桥由铁道兵独立桥梁团修建。三道坎黄河大桥由铁二师承建。1957年3月,铁道兵临管处部分骨干奉命组建铁道兵第一军新线管理处,执行包兰线新管。</font></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铁道兵铺轨队,战风沙、斗严寒,挺进桌子山下。</b></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ed2308"><b>目前可见的关于包兰铁路的文字记录</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h1><b>包兰铁路是我国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1个五年计划中规划修建的1级铁路干线,也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横贯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起自内蒙古包头,经五原、临河、巴颜高勒、乌海、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中卫等城市,至甘肃兰州,全长990公里,是继陇海铁路之后通往西北的第二条钢铁大动脉。线路基本沿着黄河两岸、乌拉山南麓、卓资山西麓、贺兰山脉西行,在三盛公、三道坎和东岗镇三跨黄河,中经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并在中卫和干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边缘,是著名的沙漠铁路。</b><div><br></div></h1> <h1><b>全长990公里的包兰铁路,分东西两段施工。包头至银川为东段,长527公里;银川至兰州为西段,长463公里。分别由铁道部华北、西北设计分局勘测设计。东段,包头至公庙子90公里,1955年10月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动工修建;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由铁道兵第一军率二、七、九师和独立桥梁团修建。</b></h1><div><b><br></b></div> <h1><b>包兰铁路于1957年3月部分主体工程开工,5月全面展开施工,以银川为界,由包头和兰州分别向银川修建,于1958年7月30日在银川胜利接轨,比预定工期提前5个月完工。</b><div><br></div></h1> <h1><b>三盛公和三道坎黄河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尤其是三盛公黄河大桥最为艰巨,它由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组成,全长682.5米,桥梁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入土深度30至50米。全桥需要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408根,总长近15公里。铁道兵独立桥梁团于1957年3月1日开工,1958年6月15日建成。三道坎黄河大桥,全长340.6米,由3孔55米下承钢桁梁和6孔28米钢板梁组成,桥墩为混凝土沉井基础。由铁二师承建,1957年7月1日开工,1958年9月9日建成。在两座大桥施工中,1958年春,为了战胜黄河水汛的破坏,铁道兵指战员们冒着风寒,坚守在工地上游两岸,不断地爬冰堆,放炸药,奋战7昼夜,炸碎冰凌30多万立方米,化险为夷,保住了大桥的安全。在伊克昭盟西部鄂尔多斯大沙漠修路的部队,要经常与风沙作斗争。有时十级左右的大风突然袭来,顿时黄沙弥漫,天昏地暗,刚修建的路基,有时被流动的沙丘覆盖,有时被风刮得无影无踪。部队施工和生活用水要靠汽车到十几乃至几十里以外去拉。</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三盛公大桥桥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承台,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施工。工地开展劳动竞赛,有的工班8小时创造射水沉桩40.25米的记录。</b></font><br></h1><div><br></div> <h1><b>1957年4月开始,包兰铁路从公庙子铺轨,11月至三盛公黄河大桥。铺轨进入银川平原后,纪录天天刷新,由人工日铺轨6.15公里提高到7.3公里,最高达10.45公里,1958年7月25日铺到银川古城,30日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铺轨队胜利会师。</b><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修建包兰线铁道兵部队的来路和去向</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铁二师(代号8502部队):</b></font></h1><h1><b><br></b></h1><h1><b>1957年2月8日,铁道兵决定兰新线红哈段停工,部队奉命于3月陆续转至包兰线三盛公至三道坎段,师部驻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5月底,原驻福建部队也陆续开进“三三”段。6月1日包兰线三盛公至三道坎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开工。</b></h1><h1><b><br></b></h1><h1><b>1958年5月17日,师第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在内蒙古桌子山召开。6月15日三道坎黄河大桥提前4个半月竣工。9月15日包兰线三盛公至三道坎段工程竣工。9月21日,7团离开桃思兔转入湘黔线施工。铁二师师部驻湖南省湘潭县。</b></h1><div><b><br></b></div> <h1><font color="#b06fbb"><b>担负全长349米的三道坎黄河大桥施工的第二师部队展开劳动竞赛,加快了施工速度。</b></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七师(代号8507部队):</b></font><div><br><h1><b>1957年2月,师兰新线先造指挥所率各团先遣人员转至三(道坎)银(川)段设营,并在兰州设立转运站、食宿站。3月23日,师下达行军命令:在完成鹰厦线新墟至厦门段任务后,部队(不含34团)转移至包兰线三(道坎)银(川)段执行新任务,4月下旬开始行动。4月10日鹰厦线部队全部停工,准备行军。4月下旬西北铁路建设重点转至包兰线,兰新线红(柳河)哈(密)段停建。32团从新疆分两批转至包兰线三银段,成为师包兰线先遣团。</b></h1></div><div><br><h1><b>5月10日,先期到达包兰线三银段部队开工:该段任务全长127.46公里,穿越沙漠和灌溉区。5月11日,34团从鹰厦线转移至内蒙古公庙子,配属铁九师执行包兰线全线铺轨任务。</b></h1></div><div><br><h1><b>8月12日,师机关率师直属分队、31团、33团、35团全部离闽到达三银段。原定5月底前到达,因雨季鹰厦线屡次坍方,调动一再受阻,延至6月19日乘汽车至永安站登军列起程。到达后,师级关驻银川市,31团团部驻石咀山,32团团部驻常信堡,33团团部驻惠农,35团团部驻姚伏堡。</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九师(代号8509部队):</b></font><div><br><h1><b>1957年2月上旬,奉铁道兵命令,师直、各团(43团继续完成“543”专用线)分别由旅顺、密山先后进入包兰线、担任包银段(竣工里程92K-301K)施工任务,8月全面开工。1958年7月底竣工。10月交付运营。完成投资4158万元。师机关驻内蒙古临河县麻池镇。</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独立桥梁团奋战16个昼夜,架起三盛公黄河便桥,为铺轨队尽早跨过黄河胜利南进创造了条件。图为部队领导为三盛公黄河便桥通车剪彩。</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道兵第一军与独立桥梁团、第一军新建铁路管理处的去向:</b></font><div><br><h1><b>1958年11月1日,遵照军委批示:撤销铁道兵第一军番号(代号8561部队),组建铁道兵第八师。</b></h1></div><div><br><h1><b>1958年11月1日 ,铁道兵将独立桥梁团(代号8541部队)划归铁八师建制,改称铁八师36团。</b></h1></div><div><br><h1><b>1958年10月,铁道兵第一军新建铁路管理处随包兰铁路移交撤销,骨干分别输送铁道兵第二师、三师、七师、九师、十师、十一师,组建六个师的新线铁路管理处,作为各师的队列编制。</b></h1><br></div></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寻找包兰线铁道兵烈士</b></font></h1><div><br><h1><b>翻开铁道兵历史画册,大家一定都见过这张经典的图片——一名穿着厚厚的棉服的战士,面相憨厚身形健壮,用戴着手套的右手抓着桥体的钢梁,左手拽着钢索,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上方。这就是包兰线上正在施工的“三盛公黄河特大铁桥”。</b></h1></div><div><br></div> <h1></h1><h1><font color="#b06fbb"><b>正当施工顺利进行之际,春融开始,黄河冰凌危及大桥。部队组织突击队在上游扒冰堆,炸冰凌,奋战37昼夜,保证了桥基安全。图为施工的战士顶风冒雪高空作业,组装钢梁。</b></font></h1><div><br></div> <h1><b>多年来,我一直在追寻铁道兵牺牲在包兰线上的烈士。因为找不到铁道兵的相关记录,我一筹莫展。</b><div><br><h1><b>2022年8月7日深夜23:30,我正在微信上与铁二代惠空讨论铁道兵牺牲在清绿线的烈士,他给我转发了了两个帖子——《北方新报再次携手“头条寻人”为25位牺牲于磴口的烈士寻亲》、《磴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赵大旺等29位烈士的珍贵资料》。</b></h1></div><div><br><h1><b>石破天惊!我看到了英雄们!包兰线上牺牲的烈士,就在这样一个深夜走入了我的视线。</b></h1></div><div><br></div></h1> <h1><b>几乎是同时,我又看到了《三道坎的铁道兵英雄——记陆凤仪烈士》,这是扬州市宝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表的文章。</b><div><br><h1><b>我请中铁十四局职工张格龙帮我联系“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查娜与扬州市宝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科长陆伟国,陆续见到一些新的资料,进一步拉近了我与包兰线烈士的距离。</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历史毕竟走过了64年,查阅的很多文字与资料已经无法去核准,为了记录的客观公正,本文在此只引用志书的记载。</b></font><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修桥部队与洪水搏斗。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排除障碍,保护桩基。</b></font></h1><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b>铁道兵包兰线牺牲有多少</b></font><div><br><h1><b>根据当年的志书记录,铁道兵一共牺牲了29名官兵。铁道兵第一军在磴口县修建了一座“三盛公烈士陵园”,安葬29名官兵。</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磴口县三盛公烈士陵园碑文</b></font><div><br><h1><b><font color="#b06fbb">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六一部队全体官兵、职工,奉命于一九五七年二月六日,担负包兰铁路(包头--兰州)包银(包头--银川)段的修建任务。由于铁道兵党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党、政、军的正确领导,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该部全体官兵、职工,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艰苦奋斗,干劲冲天,推动了全线工程的大跃进,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提前五个月零六天建成。在执行这一艰巨光荣的任务中,有程志海等二十六名同志光荣牺牲,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使烈士的英雄业绩永垂不朽,特建此碑。</font></b></h1><div><br><h1><b><font color="#b06fbb">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六一部队司令部、政治部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五日立</font></b></h1></div><div><br><h1><b><font color="#b06fbb">注:刻碑文时牺牲26名,立碑后又牺牲3名,共29名,同葬于此陵园。</font></b></h1></div><div><br></div></div></h1> <h1><b>《巴彦淖尔市民政志》中可见的纪念文字如下:</b></h1><div><b><br></b></div> <h1><font color="#b06fbb"><b>《巴彦淖尔市民政志》</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b>缅怀为建造磴口县黄河铁桥而献身的英烈</b></font><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闻名中外的磴口县三盛公黄河铁路桥以及包兰铁路包银段(包头--银川)的铁路工程,于1957年2月动工,1958年7月25日提前5个月零6天建成。这座架设在巴彦淖尔磴口县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交界之处的黄河铁桥,长达1100多米,横跨黄河之上,雄伟壮观,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的一大名胜旅游胜地。它的建成,打通了祖国大西北与内地各省、市的交通阻隔,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这个宏伟壮观的工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561部队全体官兵、职工承担修建的。在修筑这段铁路和建桥施工中,有29名同志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烈士是:</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张文卿、张三小、杨在明、徐章木、金殿英、张茂发、唐明礼、许老鼠、赵大旺、蒋士均、何国清、周继长、魏仁现、姜初金、庞文庆、龚应康、林启祥、郭振林、郑进卓、闵璋焕、李天佐、胥德元、秦德友、罗富、王华元、罗七小、陆凤义、樊堂旦。</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他们中年龄最大者34岁。有政治教导员、连长、排长、班长和战士。他们离开家乡,辞别父母、妻室和兄弟姐妹,从祖国各地汇聚在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业,在远离故乡的巴彦淖尔大地上英勇的牺牲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应当得到各族人民的敬仰。这些同志,有的在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负过伤,流过血;有的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英勇奋战,立过功,受过奖;有的守卫过边疆,参加过许多铁道工程和桥梁的建筑。他们对祖国的解放和为后人的幸福,所做的贡献,气壮山河,功昭日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出了一曲壮丽的诗篇,为河套儿女后辈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为了纪念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中国人民解放军8561部队司令部、政治部为他们树立了纪念碑,并书有碑文。巴彦淖尔盟为烈士们在磴口县巴彦高勒建立了巴彦淖尔市第一座烈士陵园。</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今天,我们怀念这些烈士,感到无限悲痛。他们的伟大业绩,是我们河套地区各族人民永远忘不了的,是留给后辈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怀念他们:就要学习他们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一心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一心为人民幸福的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赤胆忠心,不谋私利,勇于奉献,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精神。</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他们的辉煌业绩和英名,将千秋永存,流芳万古!<br> </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我们要以烈士为榜样,为祖国的文明、富强、繁荣、昌盛,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b></font></h1></div></h1><h1><font color="#b06fbb"><b><br></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烈士们永垂不朽!</b></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29名烈士今何在</b></font><div><br></div></h1> <h1></h1><h1><font color="#b06fbb"><b>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大门</b></font></h1><h1><br></h1> <h1><b>有文字记录:1981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磴口县民政局将烈士尸骨进行火化,装入精制的骨灰盒,统一送往大青山烈士公墓安葬。大青山烈士公墓就是今天的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b><div><br></div></h1> <h1><b>这些牺牲的烈士是:程志海、张文卿、张三小、王在明、徐章木、金殿英、张茂发、唐明礼、许老鼠、赵大旺、蒋士均、何国清、周继长、魏仁现、庞文庆、龚应康、林启祥、郭振林、郑进卓、闵璋焕、李天佐、胥德元、秦德有、罗富、王华元、罗七小、陆凤仪、樊堂旦、姜初金。一共29名烈士,与铁道兵在《磴口县三盛公烈士陵园碑文》中的记录相一致。</b><div><br></div></h1> <h1><b>磴口县三盛公烈士陵园旧址,现在是一所学校。据说当地政府拟在此处建立一座纪念碑,纪念当年牺牲的铁道兵烈士。</b><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 骨灰二室</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经过追踪,当年统一送往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的精制骨灰盒,现在安放在骨灰二室,数量为25个。当年磴口县火化遗骸装入骨灰盒的工作人员与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接收骨灰盒的工作人员现在都已不在人世,烈士们的所属部队和籍贯已经无处查找。我托过多个关系去询问:骨灰盒上是否有烈士的名字?内蒙古退役军人事务厅的一个主管处长非常负责任的做了回答:我必须亲自去跑一趟才能……再三再四地打探下,目前已知:骨灰盒都是“实心”的,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没有打开过,不确定骨灰盒中是遗骨还是遗物。</b><div><br></div></h1> <h1></h1><h1><b>从媒体报道中已知:陆凤仪烈士已经在十几年前回到了家乡,安葬在宝应县烈士陵园;“北方新报”帮助寻亲64年的赵大旺烈士的家属找到了赵大旺烈士,骨灰盒目前还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据媒体报道说龚应康烈士已经回家,所属部队和原籍,我没有找到记录。</b></h1><div><br></div> <h1><b>目前已知和确定:在29名烈士中,回家的烈士只有2名;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二室现存骨灰盒25个。志书中对程志海连长、张文卿教导员的英雄事迹有文字记录。宝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陆凤仪烈士的记录最为详尽,令人感动。</b><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经过艰苦寻找,目前已经找到原部队记录以及寻找到烈属的烈士共计13名。</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h1><font color="#ed2308"><b>以下按照所属部队的排序进行记录:</b></font></h1></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铁道兵第二师:4名</font></b><div><br></div></h1> <h1><b>1.蒋士均 1938年出生,四川省三台县人。铁二师师直战士,1957年4月牺牲于内蒙磴口。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蒋士均烈士的英名。</b><div><br></div></h1> <h1><b>2.王华元 1930年出生,安徽太湖人。铁二师7团战士,1957年6月6日牺牲于内蒙公庙子。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王华元烈士的英名。</b></h1><div><b><br></b></div> <h1><b>3.郭振财 1938年出生,山西介休人。铁二师教导营战士,1958年2月18日牺牲于内蒙莎拉齐。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郭振财(写郭振林)烈士的英名。</b><div><br></div></h1> <h1><b>4.郑进卓 1937年出生,广东恩平人。铁二师10团班长,1958年5月4日牺牲于内蒙磴口。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郑进卓烈士的英名。</b><div><br><h1><b>*据中华英烈网记录:郑进卓,1937年出生,广东省恩平人。铁道兵二师10团2连班长,1953年3月入伍,1958年5月在内蒙古因公牺牲。</b></h1></div></h1><h1><b><br></b><b>*特别说明:2022年8月29日,郑进卓烈士的侄子郑茂庭提供了2份郑进卓的烈士证(1958年和1983年发放的烈士证)。1958年的烈士证记录如下: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烈字第0210号 郑进卓同志于1955年3月入伍,在铁二师1团2连任班长,不幸于1958年5月4日在内蒙古磴口县光荣牺牲。除由我军祭奠英灵外,特怀哀悼之情敬报贵家属并望引荣节哀。持此证明书向广东恩平县人民委员会领取抚恤金及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其家属享受烈属优待为荷。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 1958年5月21日。</b></h1><div><br></div> <h1><b>郑进卓烈士的家人迫切希望烈士能够回到故乡。</b></h1><h1><br><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道兵第七师:3名</b></font><div><br></div></h1> <h1><b>1.陆凤仪 1937年出生,江苏省宝应县人。铁七师5支队12分队班长,1958年11月牺牲。烈士已经在十多年前回到家乡,安葬于原籍烈士陵园。</b><div><br><h1><b>*根据宝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记录。一、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陆凤仪,男,1937年生,黄塍公社大李庄大队人。1955年入伍,铁道兵8507部队5支队12分队战士。1958年11月在内蒙古三道坎因公牺牲。二、碑文:陆凤仪烈士(1937年 —1958年)宝应县黄塍镇大李庄村人。1955年2月入伍,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1月,任8507部队某部班长。他后随部队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三道坎黄河渡口时,因大桥损坏,黄河结冰,工程机械车无法通过。当时工程任务紧急,部队决定破冰前进,他带领战士执行破冰任务。此时他不顾气候条件恶劣,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由于破冰用的三脚架和破冰锤突遭沙尘暴袭击刮倒,他为了救护正在施工的战友,被倒下的机械砸中后脑,光荣牺牲。</b></h1></div><div><b><br></b></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陆凤仪烈士墓碑</b></font></h1><h1><br></h1> <h1><b>2.魏仁现 1936年出生,河南南阳人。铁七师32团通讯员,1957年12月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魏仁现烈士的英名。</b><div><br><h1><b>*中华英烈网:魏仁现烈士,1936年出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魏湾村委会魏湾自然村人。1956年3月参加革命。1957年12月在甘肃省贺兰县牺牲,牺牲时所在部队为8507部队2支队,职务为通讯员。</b></h1><div><br></div></div></h1> <h1><b>3.周继长 山东泰安人。铁七师32团参谋,1957年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周继长烈士的英名。</b><div><br><h1><b>*中华英烈网:周继长烈士,1930年出生,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人。生前职务参谋。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在甘肃省黄桥牺牲。*百度百科:山东省泰安籍烈士。周继长(1930年-1957年),山东省泰安人,党员。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牺牲于甘肃省黄桥。</b></h1></div><div><br><h1><b>*据泰安革命烈士陵园资料记录:周继长,西百子坡人。1950年入党。铁[路]道兵32团参谋。1957年牺牲。</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道兵第九师:1名</b></font><div><br></div></h1> <h1><b>唐明礼 贵州正安人。铁九师41团战士,1958年5月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唐明礼烈士的英名。</b><div><br><h1><b>*中华英烈网:唐明礼烈士,1929年12月出生,贵州正安县人。解放军8509部队1支队战士,1958年5月在青海牺牲。</b></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ed2308"><b>铁道兵独立桥梁团:5名</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h1></h1><h1><b>1.程志海 中铁十四局职工张格龙已在山东泰安找到了程志海连长的女儿,找到了程志海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两张照片、烈士证照片。在中铁十八局找到了程志海的牺牲档案。据“独立8541支队在包兰线牺牲烈士名单”记录:程志海,山东省徂阳县六区程家庄人。独立团1营1连连长。1957年5月27日在工程中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程志海烈士的英名。</b></h1><div><br><h1><b>程志海为独立桥梁团1营2连连长,在施工中壮烈牺牲,可歌可泣。据寻访到的徐章木烈士的家人说:当年连长为救他而牺牲。</b></h1></div><div><br><h1><b>以下为目前可见到的关于程志海的文字记录,作者为朱永丰。</b></h1></div><div><br></div> <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男,汉族,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应为徂阳县)一个贫农家中。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四八年八月加人中国共产党。</b></font><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同志入伍后,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牺牲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桥梁团一营二连连长。</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同志从参军那日起,立志要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身,因此,他在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奋勇杀敌,亲身参加了王庄、肥城、济南、淮海等大小十数次战役。在这些战斗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解放战争中,他随军南下,抢修了靖阳江大桥、泸杭线、浙赣线等大小桥梁十余座。有一次某桥被国民党白崇禧部队破坏,河水拦住去路,又逢阴雨连天,倾盆大雨而下,程志海同志率领所部,不分昼夜地冒雨抢修桥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抢修任务,为南下军队做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前方军需物资的供应。</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九五0年十一月,程志海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了朝鲜。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了保证我军抗敌的胜利,他不避枪林弹雨,冒着敌机疯狂轰炸的危险,成功地抢修了连江川、慈山川、金川江、南江、冲统江等大桥工程。在敌人破坏轰炸桥梁的同时,他又率领修桥部队,冒着生命危险,做到了随炸毁随修复。保证了火车畅通无阻的运送军需物资,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惊人的成绩,为中朝人民立下了功劳。一九五三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章一枚。</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回国以后,参加了衡白公路的修建和举世闻名的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他积极肯干,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经多次试验,成功地创造了水上万能吊架,他负责的组,成为全桥建设工程中速度最快、记录最高的佼佼者。因此,前后立功两次。一九五六年六月荣获解放军奖章一枚。</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同志是一九五七年奉命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县,参加了“三盛公黄河大桥”的修建工程。他担负着搬运打桩工作,在建桥中,他吃苦耐劳,身先士卒,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和轻活儿让给别人。一次在施工中因搬运打桩大锤过重,将木板压断,身受重伤,抢救无效,于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四十五分逝世,时年三十三岁。他的死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程志海同志不但是一个好战士、好领导、好指挥员,而且是一个修路建桥的出色技工。他战斗中是英雄,建桥上是模范。他在巴盟“三盛公黄河大铁桥”的修建中,流尽了最后一滴汗和血,留下了他最后一次的功绩,巴彦淖尔盟各族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将永远怀念他,永远学习他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九日</b></font></h1></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海阳市镇村简志</b></font><div><br></div></h1> <h1><b>2.张文卿 1923年8月出生,山东海阳人。铁道兵独立桥梁团教导员,1957年8月29日牺牲。2022年8月8日,铁二代张闽在山东海阳找到了张文卿教导员的女儿张玉平,找到了张文卿当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和张文卿当年的全家福照片。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张文卿烈士的英名。海阳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刘科长回复,待海阳烈士陵园扩建工程完工后,届时迎接张文卿烈士返回家乡。</b><div><br><h1><b>在《海阳市镇村简志》中,有关于张文卿烈士的记录。</b></h1><div><br><h1><b>以下为目前可见的关于程志海的文字记录,作者为朱永丰。</b></h1></div></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在建造“三盛公黄河铁桥”中牺牲的烈士张文卿同志小传</b></font><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张文卿同志,男,汉族,一九二三年八月出生在山东省海阳县一个贫农家庭,一九四一年参军,同年二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张文卿同志入伍后,曾任过班长、副排长、助理员、副教导员、教导员等职。牺牲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八五四一部队潜水队教导员。他从参军那天起,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他英勇杀敌,顽强战斗,多次负伤,荣立过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两次。在和平建设中,他能出色地完成各个时期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曾两次被评为全军的学习模范,一九五五年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一枚。</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九五七年奉命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县,参加“三盛公黄河铁桥”的修建工程。他在建桥中,吃苦耐劳,身先士卒,处处为战士着想。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九日,营地住房区电路出了故障,全区漆黑。他看到这种情况,主动检修电路,在接电中,不幸触电,经抢救无效,于二十二时三十分去世,时年三十四岁。</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1><font color="#b06fbb"><b>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b></font></h1></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徐章木烈士。转自网络。</b></font></h1><div><br></div> <h1><b>3. 徐章木 浙江建德人。铁道兵独立桥梁团1营1连战士,1957年5月27日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徐章木烈士的英名。</b><div><br><h1><b>*据“独立8541支队在包兰线牺牲烈士名单”记录:徐樟木,浙江省建德县乾潭乡人。1营1连战士。1957年5月27日在工程中压伤。</b></h1><div><br><h1><b>*据百度百科记录:建德县籍烈士。徐樟木,建德县芝峰乡陵上村人。小学毕业后务农。1956年2月应征入伍,在独立8541支队1分队当战士,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5月27日在内蒙古黄河三盛公大桥施工任务中负重伤,抢救无效而牺牲。</b></h1></div><div><br><h1><b>*特别说明:铁八师胡建文战友在陵上新村叶琳波的帮助下,于浙江省建德芝峰乡陵上村(今乾潭镇陵上新村)找到了烈士的胞弟徐小木、徐清平,胞妹徐梅珠、徐梅兰,已告知徐章木烈士安葬地信息。</b></h1></div></div><div><br></div></h1> <h1><b>4.许老鼠 浙江建德人。铁道兵独立桥梁团1营3连战士,1957年7月18日牺牲。骨灰盒应该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许老鼠烈士的英名。</b><div><br><h1><b>*据“独立8541支队在包兰线牺牲烈士名单”记录:许老鼠,浙江省建德县下涯乡平山社人。1营3连战士。1957年7月18日因公掉车而被汽车压死。</b></h1></div><div><br><h1><b>*特别说明:2022年9月3日,铁八师胡建文战友赴下涯平山寻找许老鼠烈士的亲人,没有找到。</b></h1></div><div><br></div></h1> <h1><b>5.赵大旺 江苏高邮人。铁道兵独立桥梁团2营4连下士副班长。1958年2月15日牺牲。骨灰盒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魂(英名墙)上有赵大旺烈士的英名。</b><div><br><h1><b>*据“独立8541支队在包兰线牺牲烈士名单”记录:赵大旺,江苏高邮县[汗]汉留区联明乡楼王村人。2营4连下士副班长。1958年2月15日在桥上患上脑出血后死亡。(经作者调查赵琴女士:</b><b style="color: inherit;">赵大旺家现今的地址为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中屛村一组61号)</b></h1><div><br><h1><b>*中华英烈网:赵大旺烈士,1936年出生,江苏高邮人。战士,1958年2月在内蒙古牺牲。</b></h1></div><div><br><h1><b>*据《北方新报》记者查娜的报道文章:2022年7月,在大伯赵大旺牺牲64年后,赵琴终于找到了他,圆了一家三代人的心愿。1955年,大伯参军离开家乡,3年后牺牲在内蒙古。小时候奶奶经常带着赵琴到民政局打听大伯的消息,去世前眼睛都哭瞎了。</b></h1></div></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b>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中的烈士魂(英名墙)</b></font><div><br></div></h1> <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b>感言</b></font></h1><div><br></div> <h1><b>2022年9月,在共和国第九个烈士日前夕,我写下纪念文章,纪念铁道兵牺牲在包兰线上的烈士。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辖制,我未能找到“磴口县三盛公烈士陵园碑文”与《巴彦淖尔民政志》中所记录的全部烈士,在《铁道兵英烈名录(增补本)》中已做记录的烈士仅为13名。没有历史根据,我不清楚烈士们是铁道兵哪个部队的、牺牲时间和牺牲原因等,以至无法一一记录在册。</b><div><br><h1><b>在全部29名烈士中,没有找到相关历史根据的16名烈士如下:张三小、杨在明、金殿英、张茂发、何国清、姜初金、庞文庆、龚应康、林启祥、闵璋焕、李天佐、胥元、秦德友、罗富、罗七小、樊堂旦。</b></h1></div><div><br><h1><b>在此呼吁铁道兵人与志愿者朋友、全国各省市县自治区的退役军人事务局:请伸出援手,为牺牲在包兰线上的铁道兵烈士回归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b></h1></div><div><br><h1><b>60多年的时间何其漫长!60多年的路程何其遥远!烈士们还能找到家吗?!</b></h1></div><div><br></div><div><br><h1> <b>完稿于2022.9.25</b></h1></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b>感谢志书的原作者!感谢各位资料与图片的提供者!感谢为寻找铁道兵包兰线牺牲烈士作出奉献的战友、铁二代与志愿者!</b></font></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