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立航向 清单落实助成长——2022年任城区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线上研讨活动纪实

悦美文昌

<p class="ql-block"> 一年好景金秋月,正是齐心奋进时。</p><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新劳动课标精神,积极推进我区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改革,2022年9月24日上午,任城区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线上研讨会隆重召开。在区教研员冯老师的指导下,本次会议采用钉钉线上直播的形式,由济宁市文昌阁小学郑春梅老师全程主持,各校(含定点)分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专兼职教师,共计400余人同步在线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本次会议有三项议程:第一部分是观看课标专家:孟献军老师主讲的报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内容与实施解读》,第二部分是五所学校的教研团队代表,汇报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经验与介绍,第三部分是教研员冯老师针对我区上学期工作总结,提出新学期的期望和要求,并做会议总结报告。</p> <p class="ql-block">一、【专家引领 明确新标】</p><p class="ql-block">课标专家:孟献军老师主讲的报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内容与实施解读》</p> <p class="ql-block"> 此报告,从劳动素养内涵: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确定劳动教育思维目标;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十大任务群确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从两注重和四避免,提示我们劳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区分劳动清单和劳动周的不同概念;最后“家庭、学校、社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劳动课程的培养体系。</p> <p class="ql-block">二、【课程实施 彰显特色】</p><p class="ql-block">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劳动教育走进了任城区各小学的课堂,充实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接下来是五所学校的教研团队代表,汇报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经验与介绍。</p> <p class="ql-block">1.《育时代新人 绘课程蓝图》 霍小冯显峰</p> <p class="ql-block">  《济宁市霍家街劳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从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课程实施的过程,本学年课程进度的具体安排,以及课程评价的内容和主要方式等六个方面来汇报。方案的制定,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体会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霍家街小学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袋和收集学生成果的方法,对学生参与劳动过程中的劳动素养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准确度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2.《劳动教育助“双减” 清单落实谱新章》</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小学的郑春梅老师从学校劳动教育“活悦课程”体系,创新式提出本校课程的六大核心概念词“生活化情境”、“活动式体验”、“灵活性实践”、“活跃性发展”、“和悦式进步、“和谐性成长”,并提出三大课程问题:校内知识的综合、校外生活的感悟和生活与成长真问题,构建了以校内、校外和家庭的合力模式、以泰山版和文艺版教材和大队部活动主题为课程资源,以日常生活劳动清单、职业体验项目清单、居家生活劳动清单和月度量表以及年度配档表为轴线的三单两表课程内容结构。</p> <p class="ql-block">  接着郑老师介绍了三个案例分析:一是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假日开展校内实施了劳动教育“非遗文化 非常劳动”主题实践活动。二是校外“综合开发 广角实践”之社会实践类系列活动,三是居家劳动“以劳健体抗疫 为劳树德育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详细的为我们展示了“三单两表”课程结构的实施情况。</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在最后说:“理念决定教育的深度,学习拓展教育的广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文昌阁小学将继续以《劳动教育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校发展特色,进一步优化劳动课程模式,继续筹划,开展集实践性 、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特色课程和活动,努力助推“双减”背景下教育的稳步发展,深化育人思想,构建育人新思路,共同谱写新课标改革下劳动教育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3.《巧用劳动清单 提升劳动素养》宋金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门小学宋金娟老师是一位资深的骨干教师,她首先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对课标的深度解读,特别是对课程内容的10个任务群做了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接着宋老师介绍了东门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方案和劳动清单的设计与实施打磨过程,用她的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对劳动清单的三次修订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最终形成了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充分结合少先队活动、学科课程等课程,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设计并开展符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清单,注重了学科课程融合,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同时为满足线上教学的特殊要求,还设立“家庭劳动周”,“劳动习惯月”,保证劳动教育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以劳动之美,提升核心素养,孕育生命之美。</p><p class="ql-block">总之,东门小学的劳动课程开发始终以劳动清单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强调真实情境,开展动手实践,不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全区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4.《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伟老师从劳动教育入手,深入探索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支持的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会上,孟老师分享了学校组织劳动课程设计,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和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劳动场所的具体做法:扎根学生现实生活,尽可能多的设置场地和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整参与、真实劳动中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深化理解。孩子们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养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p> <p class="ql-block">5.《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 》 曲艺</p> <p class="ql-block">  南张西城小学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成立了劳动实践教育领导小组,在活动中各有分工,各负其责,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让劳动实践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立德树人的新载体。学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组织实施农业生产劳动,开辟校园农业劳动区,建设“开心农场”,因地制宜甄选植物进行种植。利用社团活动、家校合作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等,满足他人需要、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爱心义卖、情暖校园”的实践活动留给全区老师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南张西城小学将深入研讨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总结成功经验,继续深入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用劳动实践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学生幸福人生打好亮丽底色!</p> <p class="ql-block">  总之,五位老师和他们背后的团队,带给我们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创新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坚韧的品格,全面展现了学校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实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融通共进。</p> <p class="ql-block">三、【指尖留痕 耕植心田】</p><p class="ql-block"> 全区教师认真听会,详细记录,在本次线上培训中都深受启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四、【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 会议最后,综合教研室劳动教育教研员冯老师从课标引领、过去教研工作总结和新学期要求做了专题报告。既有对优秀学校的大加赞赏,也有对不足之处的专业建议;既有对学校领导的积极肯定,也有对新老师的殷切期许。冯老师结合各个学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指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聚焦“践行劳动、实践成长、兴趣引导、因校制宜”,注重“家校合作,因地取材”,有效地将劳动精神、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内化践行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全面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又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全能发展、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冯老师为全区教师提出期望和要求:</p><p class="ql-block">1.深入学习领悟,积极践行新课标。</p><p class="ql-block">2.重视青年教师技能训练和专业素养提升。</p><p class="ql-block">3.积极开展课程实施教研活动,落实劳动清单和劳动周并驾齐驱。</p><p class="ql-block">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视导和质量抽测为抓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再提升。</p> <p class="ql-block">五、【深刻反思 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改革任务,让我们在区教研员冯老师的带领下,立足课标,回归学生。相信各位老师会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转变学科思维,主动转化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蓄力!</p> <p class="ql-block">制作: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郑春梅</p><p class="ql-block">初审: 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陈莉 赵云秋</p><p class="ql-block">终审:任城区教研中心综合教研室 冯雪亮 </p>

劳动

课程

教育

老师

清单

实践

小学

学生

学校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