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笔

木铎金声

引子 <p class="ql-block"> 周末闲笔 </p><p class="ql-block"> ——家校关系之所见琐思 </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曾说过,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可见,构建和谐共建的家校关系特别重要。因为,家校之间的融合度,直接关联学校的发展,关联老师的职业体验,同时,也关联着学生培养走向。</p><p class="ql-block"> 周五是周末,也是最为忙碌的一个工作日,在当天繁忙的值日过程中,我与学生家长有数次直接交道。眼之所见,心之琐思,从中去窥测、推理家校关系的现状、生态,去思考家校关系构建之难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A 送生入学的家长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值班,是7:30的西门迎候。我7:15左右到达西门,这时候两位保安也提前到了。我带领他们将黄色档板架到马路上,在门口设立两道隔离带,不让家长的机动车靠近门口。因为这个消防通道改造的西门,离马路实在太近了。</p><p class="ql-block"> 陆续有家长送学生过来。保安量体温,家长被挡在门外。有附近步行而来的家长,背着学生书包,小孩子的嘴里还胡乱吃着早餐。这时候,你就要提醒家长与学生。马路上吃早餐不卫生、不健康。要提醒学生不要乱扔包装袋,制造垃圾。 </p><p class="ql-block"> 有的学生是坐小轿车过来的,你就要远远迎上去,帮忙开车门。提醒家长不要太靠近门口,免得把通道给堵死了。 </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学生是家长骑着电瓶车送来的,这个群体颇大。西门入校每天早上逾千人,骑车送崽,至少占了四成。可能是电瓶车成本低廉,机动性强的缘故吧!男女老幼皆可成为骑行侠,驮着小孩风一般的,就闪到你的跟前。</p><p class="ql-block"> 我稍稍留意了一下:这一类骑行侠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没戴头盔的。后座上帮忙抱孩子下车的同时,你免不了提醒两句:“这位家长,孩子更需要保护。一定给她(他)佩戴头盔啊!”电瓶车、摩托车犹如皮包骨,交通规定“一带一盔”抓得这么严,仍然还有这么多的漏网之鱼。听到你的善意提醒。有的家长冲你歉意的一笑。更多的家长是找借口搪塞。</p><p class="ql-block"> 如“哎呀!昨天是带了的,今天忘了。”或者说“我还要急着赶上班呢,哪有时间给她找头盔。再说,还有一个大崽要送到另一个学校,太忙了太忙了!”或者,她会说:“忘记给他配了,明天再去买个小头盔吧。”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孰真孰假很难分辨、厘清,看来,要改变一个观念,树立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决非数日之功,决非一已之力能够奏效的。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当以家长群体为抓手,普及安全教育,尽提示提醒之责,在这一点上还是长路漫漫…… </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早上,来校值勤的是2108班的家长志愿者。先来了三位男士,之后来了四位女士。都是很年轻的爸爸、妈妈。我与其中一位家委会会长一道,分配志愿者的工作。男士站在人行过道上,只要对面有人领孩子过来,男士就要挥旗,将马路上正在行驶的车辆拦下来。对面就是市民中心,这条森林中道只有两车道。车水马龙,来往如梭。没有七八位成人现场指挥,上学入校这件事就搞不成器,好在这几位志愿者特别给力! </p><p class="ql-block"> 过了7:40之后,来往的车流、人流量更大了。入校量体温的队伍开始拉长,已经排出10米开外,有一些家长便强烈要求进校。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如:孩子哭闹,攥着妈妈的衣角脱不开身的;如天气凉了,要帮忙孩子送被子进去的;如刚才孩子进去了,但是,小件物品还落在小车上,爷爷、奶奶特意送过来(有红领巾、水壶、课本、书包等等);还有一位家长扛着一架电子琴强行闯入,一边嘴上振振有词——“你不让我进去,难道你扛进去不成”? </p><p class="ql-block"> 不放进去吧,全是一些实际问题,校方似乎不近情理。放行吧,只要口子一开,大家都有参照,大部分家长就会一拥而上。违反防疫规定不说,门口必然引发混乱,后果也不堪设想。看看两个保安渐渐招架不住,我赶紧把注意力从马路边转移到西门口。 一边耐心地跟这些家长解释,一边调谴小帮手。大队辅导员肖老师正领着几个大队委做礼仪接待。</p><p class="ql-block"> 于是,一把全招过来。给水杯、水壶、课本、书包标上班级,让大队委分别送到教室去;电子琴呢,让两个大孩子一起抬着走,当然是标明了该去的位置。至于那位扭来扭去不肯放妈妈走的女孩子,我与肖老师连哄带拽,硬生生把她抱进校园。那位送被子的中年妇女,见我们值日老师态度如此坚决,想想从此门进校的可能性不大,于是,跨上电瓶车。转移战场,朝北门方向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 绝大部分家长被我们耐心说服,也没有硬来,只在栅栏外观望。这也得益于几个灵泛的大队委,来来回回,帮家长解决了实际困难,实没有进校的必要。短暂的骚动被制止,这样,学生排队的秩序重新恢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真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门禁如果没有制度;执行如果失去原则,就很容易失控。从7:15开门——8:20关门。这个西门的入校,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p> B  拍桌子的家长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三节前,我正要赶一位新老师亮相课 (磨课)。Y老师却领着两位家长把我拦在办公室门口,说是要反映她们班孩子受伤的事情。磨课是年级组预设好的事,家长来校探访却没有任何预兆。我只能让Y老师在我的小办公室先陪家长聊一会儿。了解相关情况。 </p><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响,执教的刘老师便拉着我们往办公室赶,请求即时评课,给她指导指导。才走到年级大办公室,就看到两位女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刀枪棍棒,大动干戈。其中一位,便是Y老师领到我小办公室去的那位。班主任Y老师呢,坐在中间,根本插不进嘴。 “糟了,糟了……”这是两个家庭的代表在面质,由面质引发的吵闹,她们在发泄各自的情绪。各执一词,各不相让,而且火气越来越大。 </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Z主任一眼,感觉这个即时评课肯定弄不成了。我提议她们到我的小办公室,坐下来好好聊一聊,免得这样的大吵大闹,让围拢的师生越来越多,影响不好。 </p><p class="ql-block"> 被我们请到小办公室,两位家长还在互相攻击,不依不饶的。说到激动处,邻坐的那位女家长竟然情绪失控,将i老师的桌子拍得震天响。她眼眶潮红,开始声色俱厉地讨伐了。尽管我们一再安抚她:”冷静一下,冷静一下。”仍然无济于事。 </p><p class="ql-block"> 耐心聆听了二十来分钟,我们终于搞清了大致情况。 这起事端发生在男生公寓门口,时间是9月13日中午,J妈妈的儿子坐在一张桌子上,T妈妈的儿子也想坐上去,便将同学一把拽下来。经此拖拽,金家孩子后背落地,摔了一下。当时很疼,老师与家长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碍。事后,Y老师也曾向我们报告此事。Z主任叮嘱她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大意。第二天,我也追问过此事。Y老师的回答说没事。</p><p class="ql-block"> 哪知,过了许多天,金家妈妈又带儿子到伤科医院,拍了片子。虽然没有骨折,但是有水肿等情况,医生说要卧床休息一个月。金妈妈便联系谭妈妈,要她对事件负责。 谭妈妈的回应是:不是说没事嘛,怎么这会又找过来了。你要我负责,那就去做个医学上的伤残鉴定,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钱?——意思是小孩子们玩闹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没受多大伤,怎么还要没完没了的纠缠呢?她怪金妈妈小题大做。她也来情绪了,现场还怼了一句:你家孩子在家里不摔跤吗?如果在家摔跤受伤了,你找谁去? 这话让金妈妈受了强烈刺激。金家妈妈认为对方不讲道理——自己儿子是在毫无防备的前提下,被你儿子拽下来受伤的。我不找你找谁呢?你如此不关心,如此冷血! 金家儿子成绩本来不大好,现在要请家教,要养伤。都是要花钱的,就该你出。事情看着办,这还需要做什么鬼鉴定? </p><p class="ql-block"> Z主任在旁听出金妈妈的弦外之音。原来是卧床一个月,需要花钱请家教呀——按话里的意思,金妈妈最担心儿子的功课被落下。她冷静地帮金妈妈分析,与其在外面花钱请家教,不如我们自己学校三科老师帮孩子补上。自己的老师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呀,而且还是免费的!三科老师都有这样的实力与敬业精神。她举了上学期十班孩子受伤的个例,帮她打消儿子功课被耽误的顾虑。</p><p class="ql-block"> 见Z老师说得有理,金妈妈改口说:如果你们老师或校领导早有人告诉我这一点,我也不至于这么担心、焦虑了,也不至于找她闹了——她开始把矛头转移到学校。 </p><p class="ql-block"> 我连忙把话接过来,主动向她表示歉意:这一点确实是我们老师的马虎,是校方的失职。对你儿子受伤一事,关心、跟进不够。然后,我面向谭妈妈问了两个实质性的问题:其一,因为你家儿子的拖拽,导致了金家儿子的受伤。对这一点,是否有异议?其二,现在我们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是:金家儿子边治疗养伤,边线上补课。治疗费用暂时由金家垫付,等伤完全养好了,再约你们两家来协商、解决医药费用问题。对于这两点,谭家妈妈给予了肯定答复。并且,还有些歉意地表示:自己不会说话,引起了误解。“看来语言真是一门艺术呀?”我顺势补了一句:“沟通更是一门艺术。”尽管金家妈妈还在对方的某些话语细节上作纠缠,但是,她的态度总算有了大的转变,也算是接受了我们的处理意见。因为整整扯了一节课。12点多钟,我们要赶着放学、赶着到食堂值班,大家都散了。 </p><p class="ql-block"> 这起吵闹事件虽然暂时平复,但是,我们还是不放心,担心类似事件发生——因为学生受伤,引起家长扯皮。我与Z主任简单商量了一下,叫来年级主任L老师,召集全体班主任,在我的办公室开一个短会。因为,下午,正好班主任有一节课的空堂。</p><p class="ql-block"> “安全大于天!”我们要就这个案例作现场分析。我先让Y老师简要介绍了这件事的基本情况。然后,点了刘老师,问她上回她们班学生的受伤,是如何、处理的,有什么注意事项。MS刘的回答是要跟双方家长沟通,去探测受伤方家长内心的需求、诉求?我又点了年轻的X老师;“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们班,该如何处理?应该注意一些什么?”X老师自信地表示,说这样的争吵,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班上,尤其不会发生在老生家长身上。因为,平时,她特别注重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家长就会给班主任面子,互相礼让,大事化小。 我肯定了两位年轻女老师的发言,认为她们的提议与做法都非常好,有可操作性——细致了解情况,探明家长诉求;情感投资,功夫在平时……然后,我也说了几点意见:第一,分别了解情况,准确把脉。一定是“分别”了解。第二,切忌贸然将双方家长约到学校面质。在未全面细致了解事情原委的前提下,心里没底,是不能约双方家长见面的。因为,双方本身带有极端情绪,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到校了不吵不闹才怪!我举了数年前一个类似的案例,两个家庭是如何由争吵演变为对打的。因为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直接,之后酿成了严重的教训。学生小摩擦,家长可能会闹矛盾,班主任就要当好“中间人”,要有一定的掌控感,要能把握事件的走向。第三,合理迁移。要把家长的注意力迁移到孩子受伤本身上。老师要尽最大可能表达出对受伤孩子的关心、关爱。对家长既能晓之以理,也能动之以情。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要把所有人的注意力迁移、聚焦到对受伤孩子的身体、生命的关切上,让家长感受到,你是在设身处地的为她(他)的孩子着想,事情就有缓和的余地,矛盾也可能得到解。</p><p class="ql-block"> 之后,Z主任又补充了三点,我认为都她讲得特别好。如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意识;班主任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排查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有智慧,学会引导家长:要以理服人,不卑不亢,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p> 硬闯门岗的家长 <p class="ql-block">  下午放学,我在邻近北门口的停车场值班,组织各年级放学、乘车,就听到门口一群人在大声争吵。凑过去一看,一位嚼着槟榔的光头男子,站在那儿骂骂咧咧。这位家长是老熟人,我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保安不放家长进校接孩子,接孩子的男家长有班主任发的短信。家长自己还是进去了,保安还追这位家长,保安太没人性了,他为此愤愤不平。我劝他声音小一点,自己做出表率,退到过道以外,他接受了。 </p><p class="ql-block"> 走进保安室,看见Z副校长正在打电话处理此事,看到一位年轻的保安坐在凳子上,左胳膊红通通肿了一大片,右腿膝盖也有擦伤痕迹,另一只手的掌心正在滴血。年轻保安我也是熟悉的,我询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有一位男家长要进校接孩子,自己拦他不让进。他亮了一下手机,就硬闯进来了。于是,保安追赶这位家长,保安被自己拿着的盾牌绊了一下,重重摔在水泥路面上,手脚都受伤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人把关联这位家长的两位班主任叫过来对质,调查了解,根本没有班主任发什么信息,允许他进校的事情。这位惹祸的男人自觉理亏,躲着不露面,他借口到长沙办事去了。在旁边作解释,致歉意的是一位女家长。是二年级、五年级两位同学的妈妈。这位女家长把手机拿给我们看,说她只是让孩子他爸在西门口接崽,圧根儿都没叫他进校。没想到他闹这么大的事。我看了一眼她的手机,确实如她所言,叮嘱他在门口接,不要进校。可是,妈妈的短信有好几条,爸爸一条回复都没有。可见,妈妈的短信是单向交流。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接受。</p><p class="ql-block"> 这位妈妈弱弱地说。我们已经分开了,没想到他还是这个爆脾气……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了,几位老师都在谴责她前夫的违纪行为。这时候,保安队的H队长也赶过来,处理这件事。我们提议女家长先打个车,带保安到医院检查疗伤。Z校长强调男家长本人必须来校,对受伤保安当面道歉。女家长倒是二话不说,照我们说的去做了。 </p><p class="ql-block"> 今年学校转制,这一拨保安全是新聘的。在规范家长进校方面,态度强硬许多。曾经大摇大摆进出校门的家长便有些不爽、不适,从前高付费应享受的优越感没了。于是,便会吵闹,便会起争端。虽然转制了,小初高依然在一个大院落里,这实际上是三所规模大校在一起办学。小初高三个学段的作息时间不一样,内部管理机制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家长来源庞杂,北门口,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流量,人车混杂,情况复杂多变,尤其是这北门岗的保安也是难当的,门岗常常成了家校冲突的导火索…… </p><p class="ql-block"> 家校文明共建这篇文章究竟该如何做,沉积之久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是新BH学校每一位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命题。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们都要去改进⋯⋯</p><p class="ql-block"> 202209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