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位于西安城内东南隅,南起建国门,北至东大街,路宽25米,全长800余米。</p><p class="ql-block"> 建国路建于明代,不通外城。 清代建国路称小差市。民国时期路宽25米,土路修造。1952年此路至仁义巷段浇筑为车行道宽12米的混凝土路面,并改称建国路。</p><p class="ql-block"> 本人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曾在建国路居住数年,就读于建国路小学,中学就在建国路南段城墙外附近,每天4趟上下学穿梭在南城墙土垛缺口。那时的城墙在此是一个断带,城墙上没有连接部分。</p><p class="ql-block"> 1985年城墙缺口处夯修为城门,建造了三孔门洞称建国门。同时在跨护城河土梁处建成钢筋混凝土的建国门桥。城墙由此东西相连,完美了西安古城墙的通途。</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上的张学良公馆是张学良将军1935年10月至1937年5月在西安的居住地 ,也是当年东北军的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始建于1935秋,张学良从汉口迁往西安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的副总司令。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的金家巷5号,改称张学良公馆。</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的酝酿、发生与和平解决都在这里进行。</p><p class="ql-block"> 1982年张学良公馆作为西安事变的重要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2月6日,张学良公馆正式对外开放。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了“张学良将军公馆”馆名。</p> <p class="ql-block"> 知晓历史,接受教育这里自然是少年儿童必到的一个打卡地。也是外地来西安旅游者的必到之处,更不乏本地市民到此络绎不绝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作家协会现在建国路83号,前身是高桂滋将军的公馆。1954年陕西省作家协会就在此成立。为此建国路充满了文化气息和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陕西文坛风起云涌。陕西省作家协会拥有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名人作家。</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对面是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和建国路小学。</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学校所在地都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兵营驻地,解放后由西安市教育局接管。</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小学2022年9月1日开学场景。</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上的雍村饭店是原陕西省委招待所,现已不隶属陕西省委机关管辖。</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上餐馆林立 ,800余米的街面上有着大小餐馆36家。口味各异,自有当地特色。建国路的北头有一家地道老陕味道的餐馆,招牌主打是老鸹䙣。外地人肯定搞不懂这是什么美食?咥了就明白!</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上粤系潮味菜肴更是美食特色。</p> <p class="ql-block"> 玄凤桥,东起建国路,西接东三道巷。据史料记载玄凤桥为明清时期西安城的巷名 ,一直保留使用至今。玄凤桥得名确实是因为此街曾建有桥。时代变迁如今早已不见桥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 在建国路上往玄凤桥小巷望去美食小店遍及两旁。</p> <p class="ql-block"> 在玄凤桥夜幕降临时刻有着灯红酒绿的景色和美食飘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街面上的小吃从来不缺食客,疫情期间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有一家陕西特色小吃从早到晚食客盈门。</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建国路街巷路边总有美食在招揽着食客。</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烧烤大排档除了冬季寒冷光顾者不多外,春秋夏季就是这个城市最接地气、最刺激味蕾、最豪爽畅饮的一个大众美食胜地!</p> <p class="ql-block"> 清晨6点多建国路上行走着赶往社区做核酸的医护人员。</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国门里街面上的老房,建造的年代不详。根据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留下的印象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砖木结构的建造推算起来也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民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西安市内如此风格的老房子、除了回坊老民居年代久远,略有相似,难以找到同类型的老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知房主的后人传承了几代,木门上变了色的油漆已经遮不住年久木质的朽裂,两扇沧桑的老门依然坚守着门户。一片阴影中看去院子内老旧的物件搁置就像是回到上世纪的某个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隔壁这家门脸很有特色!老椽、老梁、老门(老门破损处保持原状)挡风雨于门外。门垛建造风格又是现代仿古,醒目别致。别具匠心的设计将陈旧与现代融合出彩!</span></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的又是一家老门老房。历经岁月风雨的踩踏,水泥台阶已经残缺不全,裸露的青砖忍受着万千的磨砺已看不见砖的棱角。只有从老木门缝隙里透出的缕缕光束显现出每日的时辰。</p> <p class="ql-block"> 建国路人行道上的老梧桐树耸立、树杆张伸、枝繁叶茂,行人总在凉荫下。阳光透过树叶在老房的白砖墙壁上留下斑驳的光影令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 老房、老街、老树下的悠闲一定是城市里少见的一景。建国路有着都市里的静怡、有着骄阳下的绿荫,时刻弥漫着百姓生活的浓厚气息、聚美食于一条街、又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旁一棵树的阴凉可以覆盖到马路对面。自由穿梭马路使购物更为便捷、轻松自在。</p> <p class="ql-block"> 文化、美食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建国门的城门洞里每周有一晚激情唱响革命歌曲的大合唱。乐队、指挥、合唱队员一一俱全。</p> <p class="ql-block"> 从建国门城墙上望下去老街道树木繁茂,绿荫笼罩。不见车水马龙,听不到喧嚣和吵杂。老街建国路在此舒展着城市慢节奏……</p> <p class="ql-block"> 公交7路车静静地驶进建国门</p> <p class="ql-block"> 社区惠民演出</p> <p class="ql-block"> 建国门下东侧有一处老菜场创业区是如今西安市网红打卡地。以年轻人游玩品尝美食居多。</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中国航天科技影像与百姓生活影像动态交汇。</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西安人的休闲时光在时尚歌手的弹唱中度过……</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上眺望建国门东侧的信义巷老菜场方向,眼前一片百姓生活的万家灯火。</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建国路” 而西安这条建国路应该是其中最知名的。</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上见证了惊心动魄的“ 西安事变”。路上有着举世闻名的“张学良公馆”,坐落着陕西省作家协会等文化单位。</p><p class="ql-block"> 这条宽20余米,长800余米的路从北走到南用不了20分钟。然而在历史上却走过众多名人政要,走过了陕西文坛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 从建国门内走出 ,建国门桥上一眼望去外花团簇锦。古都古城老街、历史文化岁月,交织成一副跳跃的立体图画。</p><p class="ql-block"> 建国路比起西安市内其它的街道来说却是几十年变化甚微。没有拓宽马路,没有高层建筑,没有时尚高档社区。普通的民房、临街的小铺面、形成老街独特的风格。百姓市井生活在此显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在建国路上行走多有怀旧心境、多有年少时的回忆,更有一种身心的放松。时有一个心愿:时光荏苒,老街不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