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阿蓬江金丝楠树园

七公

我生长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年幼时总爱在户外玩耍,那时候我所在的这座古旧小城,不像如今绿化得这么好。由于树荫少,常被晒爆皮,看见几棵杨柳或者沙枣树之类,就觉得那是宝地。至于那些令人敬仰的松、杉、柏,只有在公园或几十里外的山间才能遇到。后来,八十年代中期,目睹天牛虫害泛滥,杨、柳、榆树几近灭顶之灾以后,对那些能给人遮荫避雨的绿色乔木有了更深的感情。<br>  (上图为阿蓬江与乌江汇合处的龚滩古镇)<br> 去年春,驾车去酉阳龚滩古镇行游。一天,沿211国道行驶,忽然看到指向“金丝楠木园”的路标,我立刻掉头前往,约行30余里后,便来到阿蓬江岸边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深山古村。几番打问,找到了我多年来一直想见的金丝楠古树,现场果然令人感慨。在一小小村落,竟然有逾千株大小楠木树,其中直径达2米以上者20余株,尤其我眼前看到的这8株高壮挺拔的楠木古树,树高过50米,每株树冠覆盖地面约500平方米,被林业专家鉴定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千年金丝楠木群。 <p class="ql-block">  一棵挂着“金丝楠木王”标牌的大树,至少需要8个成人合抱,看旁边解说词后知道,树龄已过1500年。</p> <p class="ql-block">  我对金丝楠木的认知是漫长的。记得十来岁时,听所谓“生在苏州,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的典故,对于其中“死在柳州”一句颇不理解,那时正值“破四旧”年代,当然没人敢正面解答。憋了很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忍不住伺机问爹妈,父亲倒是郑重给了历史上柳州曾是楠木盛产地,楠木为何珍贵和稀有的解释,还讲了唐代柳宗元之死与柳州楠木棺材的传说,给我留下很深记忆。</p> <p class="ql-block">  后来,工作以后,外出机会多,见到的事物也多,可依然没削减我对楠树的好奇,以致对带“楠”字的人名也觉得亲切、好听。再后来,访胜谒古,阅览群书,逐渐知道,金丝楠是中国独有的古老树种,又被称为紫楠、桢楠、闽楠,生长缓慢,大器晚成,两百年才可成材,过千年依然根深叶茂,体格高大挺拔。历史上野生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阔叶林中。主要在川渝、湖广、云贵等地。又以四川所产最佳。因其材质硬重,色泽橙黄,纹理淡雅,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水不浸、蚊不穴,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被人们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数千年来从未停止对它的索求。自始皇帝“阿房宫”以后,一直是朝廷营造宫廷园囿、坛庙陵墓首选木材。所以,金丝楠又有“木中之王”、“国木”、“贡木”之称,进而沦为帝王独揽。皇宫之外官民若私值楠木则获死罪。</p> 历史“楠、樟、梓、椆”四大名木,楠木冠以为首。明谷泰撰《博物要览》第十五卷《各种异木》记:“楠木产豫章及湖广云贵诸郡,至高大,有长至数十丈,大至数十围者,锯开甚香。亦有数种,一曰开杨楠;一曰含丝楠,木色黄,灿如金丝最佳;一曰水楠,色微绿性柔为下。今内宫及殿宇多选楠材坚大者为柱梁,亦可制各种器具,质理细腻可爱,为群木之长。”所述第二种即金丝楠。 明、清两朝,人口增长,国力强盛,生产力和加工技术快速进步,帝王追求穷奢极欲的浮华生活也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宫府中家具制作,更是极尽工巧。长达数百年中,庞大的皇室阶层对于楠木之爱趋之若鹜,朝廷还专设置办楠木部门,这时楠木又有了“皇木”称谓。 据史书载,明朝有过三次大规模金丝楠木砍伐期。第一次是永乐年大概十年时间,用于修建故宫;第二次嘉靖年间,为了修缮火灾焚损严重的皇城三大殿;第三次万历年间,皇帝为自己建陵寝。之后,金丝楠木的砍伐成本极其巨大。 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有采皇木摩崖石刻为证。明嘉庆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为修故宫,下令湖北光华知县廖希夔采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县历经艰险,终在竹溪鄂坪乡慈孝沟采得。遂在高0.7米、宽0.8米的峭壁上镌诗:“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读起来颇有诗经体感觉。<br>  (上图引自网络) 几天前刚去世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也曾为金丝楠木震撼。1986年女王访华,登上长城,还来到明十三陵的长陵参观,一睹祾恩殿豪华气派。祾恩殿旧称享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 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皇帝“九五”之尊。木件全用金丝楠木,殿内32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最粗的底径1.124米,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其中。殿内梁枋等处在明朝时曾绘有彩画,中四柱饰有金莲彩画。 来到故宫博物院,你便是进了世界上楠木器具最密集的地方。太和殿的六根蟠龙金柱、六十六根朱红大柱,皇帝宝座龙椅这些仅仅是表面。当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大量的楠木家具,充盈到各个宫室,成为清代宫殿内部的重要家具陈设,如文渊阁、乐寿堂、养性斋、毓清宫、古华轩、降雪轩等诸多宫殿的几腿罩、隔扇门、天花藻井和各类家具及配饰中,无不彰显着能工巧匠们在金丝楠木上创造出来的雍容华贵。 由于贪婪、短见本性所限,历代朝廷只管伐不管养,楠木树种到清代就已经很稀有。某位万岁爷为了满足自己对于金丝楠木的需求,也只能将目光盯在明朝陵寝上,玩起“偷梁换柱”把戏,以“拆大建小”、“拆旧盖新”名义“置换”到金丝楠木。 阿蓬江,水运交通发达,又盛产楠木,所以古代又被称为皇上的“楠木之乡”。《明史·四川土司传》记载:“(正 德)八年,(酉阳)宣抚冉元献大木二十,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从之。二十年,元再献大木二十,诏量加服色酬赏。万历十七年,(酉阳)宣抚冉维屏献大木二十,价逾三千。工部议,应加从三品服,以为土官输诚之劝,从之”。在阿蓬江边的下罾潭还有一处楠木渡,相传“贡木”就是由此渡口入阿蓬江、汇乌江,经长江、京杭大运河抵京的。 金丝楠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可是网络某宝却依然炒作它的价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现在科技发达,据说施一小包化学药物,就很快杀死一棵千年大树。这种药物在网上同样可以买到。 <p class="ql-block">  今观金丝楠园,令人震撼、感慨,在历遭千年残酷砍伐之后,楠木湾的祖祖辈辈们竟然还能给后代留下如此丰厚遗产,真不知让人如何评价。我只能庆幸自己见到它们老当益壮的真容,也但愿一百年后,人们再看到这些茁壮的古树时,能够对我们这一代人给予应有的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