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孩子去看乡下的爷爷、奶奶。车出县城,北行25里,在横山镇下车,走过狭长的街道,迎面是一座桥,往日桥下泊着许多条船,船老大热情的招呼声,搅得你不知上哪条船好,可今天怎么了,冷冷清清的,仔细寻找,才发现一条小木船,一位老人正在往船上搬着柴草,船上一个乘客也没有,我琢磨着只能步行了,和孩子一商量,孩子不同意,执拗着要坐船。我只好走下堤,问道:</p><p class="ql-block"> “老大爷,带人不”?</p><p class="ql-block"> “带、带!”老人急切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父子俩走上船,坐在柴草上。一会儿,老人撑着船离岸了。</p><p class="ql-block"> “老大爷,今天怎么就你一条船?”</p><p class="ql-block"> “河水太浅,机动船开不了,正好我小船出来找点活”。</p><p class="ql-block"> 听着老大爷的话,我这才注意到,河水确实太浅,很多地方泛着浑水,水草也露出水面了。视线落到船上,船很小,也很旧,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刷桐油了,船上两只浆,一只篙。</p><p class="ql-block"> 通过交谈,得知这位老人就住在这条河的下游。在这条河上最早载客、装货,活路一直很好。但这几处别的小船纷纷换成大的、装上了柴油机的机动船,航速快,载客多。没有多少人再愿意坐人力小木船了,偶尔有几位年纪大的老主顾,抹不过面子才到小船上来。</p><p class="ql-block"> 迎着江风,船在浅水中航行,不时地避开鱼网和拦鱼的竹栅。老人仔细地选择着航道,但还是免不了搁浅,撑也无济于事。老人只好卷起裤子,下到河里去推。坐在船上穿着皮鞋的我,没有勇气脱掉鞋子帮老人去推一把的,心里有几分惭愧和不安。孩子却反而觉得好玩、有趣,他小手伸到水里拽起几根水草,赶着小鱼小虾。</p><p class="ql-block"> 船终于又向前航行了,老人赤着脚,奋力地向前划着。</p><p class="ql-block"> “老大爷,水太浅,明天不能再行船了。”我建议道。</p><p class="ql-block"> “水浅才好,水浅了大船不能开,我们小船还能找到一两个货主和几个过往的客人。”老人解释着。</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想起了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p><p class="ql-block"> 五里的水路,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了。船靠上岸,付过钱,孩子先跳上岸,我也上了岸。老人划着船继续上行着。</p><p class="ql-block"> 孩子带着马上就要见到爷爷奶奶的喜悦心情,一蹦一跳地上了圩堤。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带着满脑子的惆怅,凝视着老人与船远去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