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告 知</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夏天的忙碌和麻烦,拙作《家住维安里》终于付梓成书了,现将本书的“自序”帖出,以为对亲朋好友的一个告诉。凡对此书表示喜欢的维安里老邻居,将获赠书一册。</p><p class="ql-block"> 顺致秋安!</p><p class="ql-block"> 马里波</p><p class="ql-block"> 2022.9.25</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 序</p><p class="ql-block"> 《家住维安里》仅是书中一单篇,但4万余字,篇幅够长,权作书名,不算轻薄。</p><p class="ql-block"> 写作《家住维安里》,实乃多年夙愿,与童年少年青年居住过的这个汉口小里份分别愈久,想念思念怀念之情愈发浓烈,我常想,人生开初的日子,是否就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许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和原来维安里的邻居,在反复叠加的朋友圈和滚动的“美篇”中看到分期刊发的《家住维安里》,感触良多,感慨万千。一位女同学,在独自阅读后,潸然泪下,深感岁月如流人生若梦。</p> <p class="ql-block"> 《家事》一章,除了《家住维安里》,还有若干短篇,写的是我父母和往来稠密几家亲戚的昔日往事,所叙所记虽然都是家长里短日常琐事,但透过枝蔓的情节,还是能一窥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社会风貌和世俗人情,当然还有无法错过的纷纭岁月和凄迷人生。其中,《蔡家中巷13号》文字较长,尤可见一个汉口小巷陈年往事中的世相人生</p> <p class="ql-block"> 本书的另一份厚重,是疫情期间所写的一段《日记》。大灾难骤降,当初的彷徨恐惧,被惊骇的笔触如实记下,5万余字的啰嗦,叙说了70余天宅居不动的日子,所见所闻平生罕见。</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圈中这样评价自己的“日记”,“我的日记循规蹈矩,尽是小事琐事寻常事,之所以破天荒的记,皆因为新冠横来摄人心魄恐怖如斯形同战争,记下它以备遗忘,也不妨看看吾等小人物是如何在大灾难面前绝处逢生的。”</p> <p class="ql-block"> 书中《行走》所涉文字最多,讲的都是我在国内外省内外的旅游经历。如果非要说之最,境外英国、意大利于我印象最深,国内新疆、台湾最为我喜欢。旅游的神奇,在于以时空的转换,重获新生的心境,再得情绪的振奋。何以忘忧,唯有旅行。</p> <p class="ql-block"> 《往事》《琐事》诸多篇章原是线上作品,有图片辅佐,生动活泼,读文如见其人其事其物。如今成书,少有影像,自觉少了许多阅读的明快和直观,恣肆之乐无法弥补。</p> <p class="ql-block"> 《城事》多篇,长短各异,不说家国情怀天下大事,只讲吃喝玩乐街巷风景,所言私人兴趣市民喜爱无以复加,所叙市井风俗无非里巷轶闻草根琐事,若引申附会,可见窥一方水土中的民风民俗民情民意耳。</p> <p class="ql-block"> 其余各辑,各有专属,如所谓《读本》,既有书评剧评影评的快人快语,亦有文艺文学新闻事件现象的理性叙述,纷纷扬扬莫衷一是。唯有《编文》所收列篇章,是吾重作冯妇后在一家期刊做主编时写的“卷首语”,每期一篇,写了两年。纵然千言万语百般角度,但总归是一个腔调万变不离其宗,说的都是健康问题。人生大事,唯此为大。</p><p class="ql-block"> 列在最后《城史》里的几篇,满腔热忱,正经讲史,有几篇当年得过奖励,文字和立意还不算太过陈旧。</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写《家住维安里》,概其所述,初衷并非是要逞强为一个汉口的老里份建史立志,而是想为过来人和后来人留一份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汉口底层居民所经历的人事世事和回忆记忆。但写完4万余字《家住维安里》,这个里份的来路,却始终没有廓清,只见到了它寂寞的归宿和黯然的背影。一篇长文,详尽所能,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一个孩童少年青年眼中“一个汉口里份的断代史”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里波</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