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奇遇记》———平邑县实验幼儿园城东园大三班生成课程

女皇!

<p class="ql-block">《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对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p><p class="ql-block"><br></p> 课程起源 <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正在集体教学的时候,振博小朋友被玻璃上的一只蚂蚱吸引了过去,激动的用手指着说:“老师你快看,那里有一只蚂蚱”孩子们既好奇又害怕,看着、说着、指着,于是老师捉到了这只蚂蚱,也把握住了这次教育契机,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蚂蚱的奥秘。</p> 孩子们的发现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发现,</p><p class="ql-block">明珠说:“我看到了它腿上有毛有刺”</p><p class="ql-block">琦琦说:“老师,我看到它会爬、会跳”</p> <p class="ql-block">一帆说:“它有长长的身体,还有翅膀会飞”佳佳说:“它有六条腿,好神奇呀!”🌷</p><p class="ql-block">“老师,我看到了它的眼睛和头,还有它的触角。</p> 一起寻找蚂蚱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带着好奇心与欢喜,一边讨论着,一边到的种植区进行找蚂蚱的游戏,就这样,孩子们喜欢的事情拉开了帷幕。</p> 了解蚂蚱的特征与习性 <p class="ql-block">随着讨论得深入,孩子们对小蚂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好奇心,我们拿着捉到的蚂蚱实物来到教室让幼儿仔细观察。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并从中了解了蚂蚱的特征和习性。 蚂蚱,又叫蝗虫,具咀嚼式口器。以植物叶片为食,如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食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蚂蚱拥有狭窄而坚韧的前翅,宽大而柔软的后翅,后肢也很发达,不仅善于跳跃,而且能够短时间飞行。</p> <p class="ql-block">老师先来告诉你们,蚂蚱有两种颜色,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我们今天观察到的是绿色的。🍀</p> 蚂蚱的生长过程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看一看蚂蚱的身体构造,虽然很复杂,但是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哦!😊</p> 画出我眼中的蚂蚱 <p class="ql-block">🍀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这么多关于蚂蚱的秘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只可爱的蚂蚱呢?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坐到了桌子旁边,开始画自己眼中的蚂蚱。🍀</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画风瞬间都让我们进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孩子们笔下的蚱蜢怎么那么可爱呢?😜</p> 学做小蚂蚱 <p class="ql-block">🌸刚刚在观察蚂蚱的时候,有小朋友说它会爬、会跳、会飞,我们一起学一下小蚂蚱吧!</p> 课程延伸 <p class="ql-block"> 在前面的活动中,老师已经让小朋友们思考过一个问题:“蚂蚱为什么喜欢在草丛里活动呢?”经过讨论我们知道了,蚂蚱活动在草丛里,不仅因为草是他的食物,也是因为蚂蚱的皮肤是绿色的,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他可以快速地躲在绿色的草丛中,利用接近自己皮肤颜色的环境去保护自己,这种方法叫做动物保护色。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动物?他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呢?动物保护色又为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发明启发呢?老师会带领小朋友们继续去探索、学习和发现,我们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p> 放飞蚂蚱 <p class="ql-block">🌸了解了蚂蚱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也和蚂蚱成为了好朋友,老师说蚂蚱喜欢生活在大自然中,虽然很舍得不得,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放回草丛里,那里才是适合它们生长的家🍃,在把蚂蚱往草丛里倒的时候,有眼尖的小朋友嚷起来:“青菜叶烂了,有洞洞!”孩子们激动起来:“蚂蚱咬的”“蚂蚱吃青菜”,蚂蚱一到草丛中立刻活蹦乱跳起来,孩子们围观着又有了新的发现,望着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的心也无比灿烂。😘</p> <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好奇心。这次的小蚂蚱活动拉近了幼儿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丰富了幼儿的自然知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从捉蚂蚱、到认识蚂蚱、再到了解蚂蚱的成长过程...最后绘画蚂蚱。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发的产生探究活动。成人应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p>

蚂蚱

幼儿

孩子

小朋友

老师

探究

草丛里

好奇心

我们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