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台合一”,即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体制改革的要求,三亚电视台、三亚广播电台和三亚有线电视台三家媒体合并成一家的简称。2001年6月6日,经省政府批准,“三台合一”后的三亚市广播电视局、三亚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我作为首任局长、台长走马上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作者在三亚广播电视局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一)流动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三台合一”挂牌后的第三天早晨。两辆崭新的大巴车从河东路出发经三亚大桥向位于三亚解放三路的新闻大厦行驶。车头和车尾张贴着红黄蓝三色波浪式三亚电视台标,车两侧分别喷涂着“三亚广播电视台”中英文红色大字,使蓝色车身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三台合一”后三亚广播电视台新购置的两辆员工班车。</p><p class="ql-block"> 原广播、电视、有线三家仅广播电台有一辆9坐柴油中巴车,既老旧破损,又尾气冒黑烟,远远满足不了员工上下班的通勤需要,大家对此怨声载道。经研究我们把解决员工通勤问题作为“三台合一”后为群众办好事之一。</p><p class="ql-block"> 广告部主任罗盛波背负全台的期望,挖掘客户潜能,仅仅在接受任务两天时间内就以广告补偿的方式从海口开回了这两辆国产中巴车。</p><p class="ql-block"> 进入班车,米黄色内饰,36个松软的座椅,天蓝色窗纱,黑色的塑胶脚垫,凉爽的空调,悦耳的音响,使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从这天开始,这两辆新班车每天早早晚晚穿梭于三亚市区,成为三亚广播电视台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二)黑板报的魔力</p><p class="ql-block"> 2001年3月30日,上午9:30,三亚市人民医院门诊部。</p><p class="ql-block"> “三台合一”筹备组刚进驻电视台不到一周时间,我的喉咙发炎疼的不得了。上午9点多到市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说扁桃腺发炎了要打吊针。</p><p class="ql-block"> 打吊针正常要在门诊部的一间专门用来打吊针的大房间里进行。可当时打吊针的人已坐满,护士就带我到门诊部的外走廊去打。外走廊约有10多米长、3米多宽,一头连着门诊部,一头连着其他诊室。</p><p class="ql-block"> 护士安排我在一条银色铝制长椅上坐下,长椅的另一头还有一位正在打吊针。护士熟练地给我打上了吊针,是什么药水不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吊针打上后,我点上了一支烟刚吸了没几口,就发现在我走廊对面矗立着一块黑板报。醒目的大字标题写着:“吸烟有害健康”! 反正在这打吊针也没啥事,索性就耐心地把这块黑板报的内容全部看完了。 </p><p class="ql-block"> 在大字红标题之下,左侧是吸烟有害健康的几种危害,右侧上方是两张照片:一张是不吸烟者健康鲜红色的肺,另一张是吸烟者不健康全黑的肺,看后使人毛骨悚然。右下方是一段文字小幽默,大体意思还记得:一位患者拿着X光片子给大夫看,并问:“大夫,是不是我的肺子上长一个小黑点?” 大夫看着X光片子问患者:“你吸烟不?” 患者答:“吸”,大夫又问:“吸多久了?” “30多年了”,患者答。大夫无奈地说:“找不到小黑点,你30多年把肺子都吸黑了,肺子已经坏死了”!大夫说着取下片子回头要交给患者,可回头患者不见了!哇!患者吓晕在桌子底下了!</p><p class="ql-block"> 虽是笑话,但有启示,特别是那张吸烟坏死的黑肺子照片,对人很是触动。当时我在想,大夫这次也说我是吸烟引起的扁桃腺发炎,既然吸烟危害这么大,反正也不总写材料了,干脆就戒掉它!说着我就把剩余的一包烟和一个打火机随手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箱。</p><p class="ql-block">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到如今我戒烟21年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我的烟龄还真不短,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国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我们作为工作队进驻了一家大型国企的一个水暖车间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共8人,除我之外,另外7人都吸烟。每天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还有整天的大小会,每天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度过的。原来对熏陶的含义不太领会,一年中他们把我变成了一个烟民的过程就使我理解了熏陶好比温水煮青蛙慢慢就把你改变了。</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没啥烟瘾,每天可抽可不抽,可后来到厂党委宣传部工作烟瘾就有点大了。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文字工作,有广播电视的重要稿件,还要为厂领导起草一些重要会议的材料。再后来到三亚工作,不仅没离开文字老本行,而且服务的层次和责任更高了。在报社要采编审稿件,在市委宣传部要起草大型材料和主要领导的讲话稿,经常通宵达旦,烟也就越吸越多吸了,写字台烟缸里堆满了烟蒂,第二天早上妻子打开房门烟雾马上飘出来,一股辛辣的烟草味道溢满了整个房子。</p><p class="ql-block"> 别人都说戒烟很难,复吸率95%以上。的确,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戒烟有多难!</p><p class="ql-block"> 戒烟难,主要是烟瘾难克服。作为一位老烟民来说我的体验是,白天每过40分钟左右,烟瘾就会上来。烟瘾上来的感觉是打哈欠、流口水、无精打采、心烦意乱,吸上一口马上就会精神抖擞,舒服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克服烟瘾我的作法既不是吃糖果和水果,也不是喝浓茶,而是去开车转移注意力忘掉吸烟。假如40分钟左右烟瘾上来了凡能离开时,我就下楼开车去三亚湾转上10多分钟烟瘾过去再回来。这个办法对我很有效,因为我平时很少开车,一旦开上车注意力就都集中到观察路面和驾驶上就把烟瘾淡化了。所以,台里有的人就说台长怎么半小左右就要开车出去一趟呢?</p><p class="ql-block"> 但我这种戒烟办法对老烟民的老司机来说就不管用了,因为他们驾驶技术娴熟,无论怎样点烟和吸烟都不会受驾驶影响的。</p><p class="ql-block"> 再有戒烟有两怕:一怕老朋友聚会。因为他们都知道你吸烟,你说戒烟了他们也不会放过你,非让你吸一支不可;二怕过年。因为过年亲属朋友经常走动,又都是好烟好酒,如果你到他家做客他递给你一支烟,如果你拒绝了好像就不给他面子似的。</p><p class="ql-block"> 2001年10月份的一天下午,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在市委招待所大会室举行。巧合的是我的座位正挨着市人民医院的丁兴宇院长。那时会议室没有禁止吸烟的要求。会议还没有开始,丁院长拿出烟来先递给我一支,我摆手说:“戒了,不吸了”!丁院长满脸狐疑地忙问:“怎么戒了?” 我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们医院吸烟有害健康的黑板报提醒了我”。哎呀!丁院长听后哈哈大笑,“你怎么能相信这个黑板报呢,那是为了应付卫生局来检查我安排搞的,内容都是抄来的”。</p><p class="ql-block"> 丁院长,九十年代末三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市人民医院院长。那时,他不到50岁,听说在西北一家大医院他就是一名著名医生和院领导。和他较熟除了经常在市里开会碰面之外,就是医院被全面推向了市场,人员工资等全部费用都要靠市场创收,经济压力特别大。靠市场就得靠宣传和打广告,就得找媒体,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台就给予了支持。丁院长又是一位办事的人,报社引进一名新闻编辑的爱人工作调入医院的事,虽然市领导批了字,但我去找他很给面子,没有一点推脱,很快就办好了入职手续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三)老师傅夜访</p><p class="ql-block"> “三台合一”不久,一天晚上8点多,电视技术部的严秀勇老师傅和妻子江水花,突然到访我家。老严师傅握着我的手说:“邓台,都说你人很好,我们儿子严飞大专毕业了在家待业,你就帮我们在台里给孩子安排个工作吧” !说着竟流出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老严师傅和老伴都是三亚本地人,县级市建电视差转台时他夫妻俩就是第一代的值机员,技术娴熟,带出了好几个徒弟,非常受人尊重。他有两个儿子,要安排工作的是大儿子,他夫妻俩快要退休担心孩子没有工作难找对象,就来找我帮忙了。</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经找几位老同志了解情况,然后召开了局党组会议,会上大家同意了我的意见,即在不超编制不影响急需人才引进的情况下、优先聘用大专以上本台子女在本台就业。</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天,老严师傅领着儿子严飞到我家高兴地告诉我,儿子已经到电视播出部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老严师傅高兴的样,我也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三台合一”至我离任的8年时间里,有17位本台子女在台里不同岗位就业,为三亚广电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四)鸟枪换炮</p><p class="ql-block"> 2001年的三亚广播电视事业,虽经10多年的特区建设,但由于长期处于老少边穷的欠发达状态,使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严重老化和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新闻采访、编辑制作与安全播出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全市广电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经极力争取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三台合一”后市财政先后拨付1000多万元支持设备更新,首批13台电视摄像机、多套非线性电视编辑机和广播电视自动播出设备等,在“三台合一”后不久就到位投入了使用,电视直播车也在随后购入,从而一举改变了三亚台设备老旧的落后面貌,跨入了全国地级台技术设备领先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有了好的设备,就有了好的节目。2001年“三台合一”之后,三亚相继举行的多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第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揭晓典礼、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南山长寿文化节等大型城市节庆活动,都经三亚一套上星节目向全国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5年,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副局长来三亚台考察时,对三亚台的设备更新和安全播出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p><p class="ql-block"> (五)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 2001年10月,三亚消防局一名科长来到我办公室,把一份《消防整改通知书》送达给我,并让我确认签字。这位科长还向我说明了台办公大楼被列为全省18家存在重大火灾危险的公共场所之一,随时都有发生火灾的风险和缺少逃生通道,如果不能按期完成整改将对此楼进行强制关闭。</p><p class="ql-block"> 三亚广播电视台办公大楼,叫新闻大厦,位于市区解放四路。是一幢高8层一万多平方米的建筑。10多年前原是亚龙湾公司的办公楼,后来该公司迁址亚龙湾就以充抵地价款方式被市政府收回并移交给了电台、电视台和三亚晨报社。这栋大楼年久失修,电气和消防设施老化,的确存在着重大火险隐患。</p><p class="ql-block"> 想来想去,“孩子哭抱她娘” ,不能让新闻工作者在随时要爆炸的火药桶上工作,就带着《消防整改通知书》去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p><p class="ql-block"> 你还别说,当时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富玉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孙文听后都十分重视,当即表示马上安排解决。</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的一天,政府办通知我下午3点到珠江花园酒店去见陈市长。</p><p class="ql-block"> 在珠江花园酒店会客厅见到了陈市长和一位身材微瘦的南方客人,陈市长向我介绍他是东莞联华集团董事长的廖翊畅,由他们集团垫资为我们改造装修新闻大厦,解决消防隐患问题。。</p><p class="ql-block"> 东莞联华集团,创办于1993年9月,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当时在三亚开发的项目是三亚湾阳光海岸小区,后来通过竞拍拿到了三亚湾地标项目擎天半岛,之后又与政府合作开发大小洞天三美湾旅游项目。多年来该集团还多次为市政府举办的世界小姐总决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活动提供赞助。</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在迎来“三台合一”一周年之际,由东莞联华集团垫资400万元为期近半年的改造装修工程全面完工,一座外立面全新、内格局及装饰全新、电梯及水电消防系统全新的新闻大厦傲然矗立在解放三路。每当夜幕降临,花灯初上,屋顶“新闻大厦”四个巨型霓虹灯大字璀璨夺目,昭示着三亚广电事业的美好明天!</p> <p class="ql-block">(六)鴻门宴</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一位市领导给我打电话约我晚上吃个饭。 </p><p class="ql-block"> 傍晚6:30我准时到达三亚湾红太阳酒楼,走进约好的包厢,市领导和一男一女已先到达,看我进来,市领导向我介绍这对夫妻是他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落座后,市领导接着说他们夫妻俩在三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想和你们台合作一下。我忙说:“他们俩昨天下午到过我办公室,合作的事我交代广告部与你们洽谈,谈的怎样了” ?夫妻俩摇摇头,老公说“你们的报价太高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才明白,这市领导是给我摆了一个鸿门宴呀。</p><p class="ql-block"> 说着,几道有名的湘菜陆续端上来,茅台酒、中华烟、大红袍……</p><p class="ql-block"> 市领导不喝白酒,独自喝红酒,我和他们夫妻俩喝白酒。你还别说这夫妻俩还真挺能喝,老公是广东人,酒量一般,是喝慢酒的。可他媳妇是个30岁左右的东北人,酒量就大了,而且形象也不错,打扮入时,极度热情,就凭和我是东北老乡这个情分就与我连干了3杯,你说厉害不,没几巡一瓶茅台干掉了。</p><p class="ql-block"> 正当第二瓶茅台打开,刚刚斟满酒杯时,市领导把一个信封递给我说:“化义,他们夫妻俩拟了一份合同,你看一下没啥不妥就签字吧,反正你们三台合一才开始,如有不妥一年后再调整呗”。</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信封,那个东北媳妇还顺势递过来一支签字笔。我拿出一式两份打印好的合同扫了一眼,大体是《关于承包三亚广播电视台广告的合同》,合同期一年,承包费50万元,合同范围三亚广播电视台两个频道全部广告时段。</p><p class="ql-block"> 其实,广告合作谈的情况我非常清楚,因为广告部主任已向我详细汇报过:去年底三台合一前不算有线频道和广播广告还净收入200多万元,50万元怎能就给全包了呢?市政府对台实行差额拨款方式,除部分工资和必须采购的设备由财政拨付外,其他约三分之二的经费要靠台广告创收来解决。</p><p class="ql-block"> 但在这个突如其来鸿门宴上,不签就是不给领导面子,签了不就等于清朝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吗?</p><p class="ql-block"> 瞬间,余光中看见他们三人虎视眈眈的眼神,我的极速反应是一不签、二不得罪领导,以醉酒为由拖着。</p><p class="ql-block"> 两三分钟时间,我放下合同说:“这好办,有领导在你们这是瞧得起我,干脆为了表示诚心我们三一三十一干掉这一瓶”。夫妻俩高兴得不得了,急忙让服务员换成3个啤酒杯把一瓶茅台全部分掉。我拿起酒杯站起来说:“领导您喝红的,我们来白的,我提议为了我们的合作,就把这杯酒干掉它“!“好”!俩夫妻高兴地说。先干为敬!我一口就把一杯3两多的茅台干进去了。那东北媳妇也不示弱,紧接着也干进去了,可她老公一大杯分成了几口喝也快速喝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酒局发生了变化,还没等我装醉找借口,那老公就一头就扎到餐桌上了,把几盘菜都给翻了。</p><p class="ql-block"> 这茅台酒上劲真快,那老公此时已不省人事,那合同也泡在了菜汤里,无奈,市领导说:“化义,明天到你办公室给他们签了吧”,我装醉的样子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真庆幸,躲过了一劫!</p><p class="ql-block"> 事后,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把一个频道非黄金时段的广告包给这家广告公司,但这家公司感到无利可图放弃了,我也把此情况报给了那位市领导,他说他们不做就算了。</p><p class="ql-block"> 2002年经公开招标,北京一家公司获得总代理,年度广告总额为上家公司的20倍之多,开创了广告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崭新局面,为新生的“三台合一”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p><p class="ql-block"> (七)“村村通”</p><p class="ql-block"> 2002年2月4日,星期一,农历腊月二十三,上午10点。春节前的三亚市育才乡那会村委会文化站前广场,全村男女老幼像过节一样身着黎苗传统服饰欢聚在这里。随着市委书记王富玉、市长陈孙文、人大主任许俊的剪彩,三亚市“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开通!瞬间,舞台上24台大彩电同时打开,缤纷的屏幕、悦耳的音响伴随着齐鸣的鞭炮、喧天的锣鼓汇成了一片喜庆的海洋,标志着大山深处亘古的黎苗村寨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不通广播电视的历史,在党的关怀下和全市人民一样跨入了崭新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村村通”,即全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简称“村村通”,是国家广电总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广电系统开展的全国性的扶贫工程。</p><p class="ql-block"> 2001年时,三亚全市约60多万人口,市区及平原地区的乡镇都可以接收到中央台和地方台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只是市区西北部大山深处的高峰、雅亮、育才三个黎族苗族少数民族乡还没有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0多万黎苗同胞生活水平都在贫困线以下。</p><p class="ql-block"> 绝不把贫穷带进21世纪,是各级组织当时的重要任务。由此,市委与各部门签订责任状,组织1000多人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山区,与黎苗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贫困帽子不摘不准撤点。我们局也组成了5人工作队常年进驻了雅亮乡一个黎族村,并举全台之力帮助村民修建了水泥路,改造了民房,引进了自来水,建起了文化站,装上了路灯……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2002年春节必须让三个少数民族乡看上电视”,这是“三台合一”之初,时任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王富玉给局领导班子的明确任务。</p><p class="ql-block"> 为此,市政府拨付专款,省文体广电厅给予技术指导,我们局专门组成了30多人的施工队伍。这支队伍上高山,下村寨,穿密林,涉溪流,吃住在山里,采用无线覆盖、有线入户的安装方式,历时3个多月,终于在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三完成了“村村通”任务,10万多黎苗少数民族同胞可以收听收到24套广播电视节目。</p><p class="ql-block"> 听说开通了电视,雅亮乡明善四队文化站内挤满了黎族村民,大人们坐在竹椅上,小孩们坐在地上,门口上和窗子旁也挤满了人。当彩色电视机打开,北京天安门广场瞬间呈现之际,一位黎族老大爷竟情不自禁地举臂高呼“共产党万岁”!真叫人激动不已……站在门口的我竟被感动得眼角湿润。</p><p class="ql-block"> 圆满完成了三个少数民族乡“村村通”任务,我们局受到了市委、政府的表彰,也被省厅推荐获得了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台称号,我个人也获得了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 (八)联合办节目</p><p class="ql-block"> 2003年秋季的一天晚8点,一位新主持人在三亚电视新闻中首次亮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三亚新闻刚结束,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邓局你真厉害,把省台主持人给挖来了!”。我解释说:“不是挖来的,是和省台联合办节目派来的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这位主持人叫艾历,是省台直播海南的主持人,按协议规定在三亚值班一个月,然后再轮换。</p><p class="ql-block"> 联合办节目,是2003年是全省新闻界的一件大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章,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都出席了在三亚台举行的启动仪式。</p><p class="ql-block"> 联合办节目的起始,来源于一次偶然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2003年春季,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台台长宋锦绣和省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孙苏的陪同下来三亚度假,我作为三亚台的东道主也参加了接待。</p><p class="ql-block"> 宋锦绣,都叫他宋台,就是这次作陪认识他的。他年龄可能比我小点,身高与我差不多,但身材比较好,加上形象端正与富有气质,被称之为省政府四大美男之一。聊起来了,我们还是东北老乡,他家是辽宁朝阳,也是九十年代初期来海南的,先在省委党校任教务长,后到省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和省广播电视台台长。闲聊时我说:“宋台你们省台资源多,在播音主持上多支持我们一下”,宋台爽快地说:“好哇!没问题”。他接着说:“这么办,咱们互相帮助,省台主持人比较多,每月派一名去你台轮流值班,既作为主播每天可以播音,平时又可为你们播音员主持指导一下”。我说:“那好哇!但三亚台怎样帮你们省台呢”?宋台略微思索了一下说:“正好省台想在三亚设一个记者站,我看你们台办公大楼挺大,就把记者站设在你们台里行不行?” 我立马回答:“没问题”!都说宋台有水平,果然没错,他接着说:“咱们公事公办,还得搞份协议,你在台里给记者站找个办公室和宿舍,我回去给你们安排主持人轮流值班的事,最后是选个黄道吉日你请你们于书记,我请文章部长参加搞个仪式就启动了”!</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宋台办事利落,很快就派出了第一位首月主持人艾历来三亚值班。随后又派出了首位站长叶明和首位记者余帅启动了记者站工作。我们三亚台也不怠慢,先协助为省台记者站挂牌,然后在新闻大厦为其安排了两间办公室并配备了办公家具,还在旁边台宿舍楼安排了宿舍。</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吧,联合办节目就这样开始了。实践证明,这项合作很成功,对三亚台来说提升了演播水平,扩大了收视率。对于省台来说,增加了三亚新闻量,有利国际旅游岛的对外宣传。</p> <p class="ql-block"> 图为2003年笔者陪同时任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考察三亚广播电视台。</p><p class="ql-block"> (九)北国之约</p><p class="ql-block"> 2004年3月24日,老家黑龙江省铁力市广播电视局考察团慕名而来。领队的是局长张铁华及6名成员。</p><p class="ql-block"> 提起张铁华可是非常要好的老朋友了。八十年代末,我就结识了他,一方面是宣传口同行,我在国企宣传部,他在铁力市广电局当摄像记者,后当了局长,期间往来比较多。另方面,他的二大舅哥王海林还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平时我称呼他铁华,他给我叫四哥。 </p><p class="ql-block"> 听说铁华要带队来,我们局办早就安排好了接机、宴请、食宿、考察、座谈、游览等一系列接待事宜。 </p><p class="ql-block"> 为期五天的考察,铁华局长最为满意的是与我们建立了友好广电局关系,签署了合作协议,规定他们每年冬季为我们记者去黑龙江采风提供方便,我们对口支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采编设备。此行,满载而归的铁华还意外买了一套商品房,我还帮他找人还给打了点折,那时三亚房价才2000多一平方,现在涨了15倍之多。</p><p class="ql-block"> 约好了的就要兑现。原定2004年冬季我带队到黑龙江铁力市考察,我们也提前为支援他们采购了两套最新的广播级的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由于是临时有事,就责成局事业科梁剑雄科长和财务部经理两人代我前去黑龙江送设备,此行受到了铁华局长超规格的接待。</p><p class="ql-block"> 转过年的夏天,我休假回黑龙江伊春,途经铁力市时,铁华局长特地杀了一头猪,还邀请了市委书记、市长和主管副市长作陪,规格之高,情意之浓,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闯海南已经28年了,但家乡的北国风光和人情世故时刻都印在我的脑海中……以此文纪念铁华老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2004年黑龙江省铁力市广播电视局考察团在三亚新闻大厦合影,左起第3人为笔者,第4人为铁力市广电局长张铁华。</p> <p class="ql-block"> (十)老干部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2006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位身着三亚市服(也叫三亚风情衫)60多岁的老大爷来到我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你就是邓台长吧,听说你负责征集三亚名片”,我忙答:“是的”。从口音和外表上看,这是一位海南本地的老干部。</p><p class="ql-block"> 果然,他落座后自我介绍他是河西区的退休干部,从电视上看到市委正发动群众征集三亚城市名片,就想了几条,然后用毛笔写下来,今天特地亲自送过来。我说:“其实您老不用亲自送过来,可以用信邮寄或者打电话,也可以发短信就行了,我们收到后会给您登记录入电脑的”。他说:“那可不行,这几条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才写下来的,怕你们收不到才亲自送过来的”。说着他从一个牛皮纸档案里拿出了3张宣纸条幅铺在地板上。我躬身看到,每张条幅约有春联那么大,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写成。三条中有一条还是有点印象:“天涯海角历史悠久,海南三亚风景优美”。我连连称赞:“词好,字也写得好”!老人家认真地说,“一定要给我推荐上去,即使评不上,也要是我三亚市民的一份心意”!我连连说:“放心吧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还能把征集三亚名片的事当回事,老干部的境界真感动了我。我马上叫来记者对他进行采访,还叫六楼的会展负责名片征集的人员把老干部送来的名片录入,并留下联系电话。</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老干部的这三条推荐名片分别在三亚广播、电视、三亚晨报和海南日报的《三亚城市名片征集展示》中播发。在年底“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揭晓典礼”隆重举行时,我们组委会还专门邀请了他作为嘉宾现场观看。</p><p class="ql-block"> (十一)经费从哪来</p><p class="ql-block"> “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揭晓典礼”的时间已定在2007年1月1日。可在2006年10月份,450万元的晚会举办经费还没有落实,承接晚会的北京演出公司多次来电话催促付款。</p><p class="ql-block"> 根据市委安排,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活动由我们广电局负责主办,市旅游会展公司负责承办。</p><p class="ql-block"> 按归口我先去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葆玉,他说要直接找江书记批才能快速到位。</p><p class="ql-block"> 江书记,即时任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让美丽三亚插上文化的翅膀——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活动”,是他亲自提出、亲自策划、亲自推动的为期一年的重大活动。责成我们局主办也是他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截止2006年10月,名片征集活动经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及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台、新浪网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舆论声势,一时间三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此时征集到的中文名片已达120多万条、英文名片10万多条。</p><p class="ql-block"> 10月上旬的一天,江书记秘书邓忠给我来电话,让我下午4点钟到市委前面的埃德瑞酒店会议室,江书记要听取我们关于揭晓典礼所需经费的汇报。</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前,我与林葆玉常委、会展刘总3人到达埃德瑞酒店二楼小会议室。4点多一点,江书记来到小会议室,由我作汇报。江书记简要听完汇报后说:“经费总额和支付方案可行,只不过年初没有列支,财政无法拨付”。停顿一下后他又接着说;“财政支付不了,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这可麻烦了,对于财政不能支付的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我们3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无言以对。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挺身而出:“江书记,我的想法不成熟,你看让我市天涯海角、亚龙湾、南山三大国有旅游公司各出150万赞助费行不行”?江书记听后高兴地说:“好!就让他们3家出,就说是我说的,要他们3天内支付到位”!</p><p class="ql-block"> 你看江书记有魄力吧!我们认为很大的难题在他面前就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拿着发票,先后到亚龙湾公司找庞总、到旅游投资公司(天涯海角)找邢总、到南山找张总说明来意,他们二话没说,当即审批,在第三天如期收到了这3家公司支付的450万元赞助费。你说厉害不!</p><p class="ql-block"> 2007年元旦之夜,三亚美丽之冠灯火辉煌,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揭晓典礼在这里盛大启幕,在海内外征集的150多万条中英文三亚城市名片中,按投票数量并经专家组评选,“美丽三亚,浪漫天涯”获三亚中文城市名片,“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永远的热带天堂——三亚)获英文三亚城市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