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在二十多年前 ,就想去黄山旅游,可每遇有机会时都有事。这次在李老师的约邀下,终于如愿以偿。我们一行14人,9月17日晨从金华出发,21日晚7时回到家。</p> <p class="ql-block"> 五日四晚的行程,特别尽兴,特别圆满,因游伴多为熟人,住的是汤口镇的一家酒店(黄山脚下的中泰酒店),吃的也好,景点经典,导游全程陪同,旅游车按时准点接送。更幸运的是老天作美,天天赐阳光,送微风,着实难得,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 回想整个游程,似一场撩人心魄的电影,徐徐回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头天途经处主要景区是“齐云山”,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此景区的摩崖石刻,道教文化极丰富。沿途峭壁林立,流泉幽洞,庙宇佛像,参差错落。乾隆皇帝曾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尤其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通往“月华天街”的“状元桥”。导游介绍说,此地从前出过好多状元。现在附近面临高考的学生,都会来此桥走走,并站在桥上望对面岩壁,依稀可见一双喜字,顺着它倒看是一佛字。然后口中默念“抬头见喜,低头见佛。梦想成真,一举成名”这样便会得到佛祖眷顾。且不说眷顾,顺着导游指点,那“喜喜”那“佛”确实挺像的。 </p> <p class="ql-block"> 次日所到主要去处是潜口镇的“唐模村”,为唐朝越国公创建。据说当时这里经济富有,民风淳朴,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整座村庄山环水绕,白墙黛瓦,古朴自然。本日最使我震撼的是棠越牌坊群,间隔有序的七座青石牌坊,静静屹立在蓝天村野中,巍峨肃穆。古代立牌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同现在的“感动中国”的人选,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杰出的事迹,高尚的情怀,还要有足够的资金财力。然后经严格选拔,层层审核,最后皇上恩准,才得以实施建造。七座牌坊各自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或为国尽忠,或贞节守身,或乐善好施,或孝顺敬老等等。所以七连座的牌坊,体现的是徽文化程朱理学的“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座座牌坊就是座座丰碑,值得后世代代敬仰!仰视辨认着牌坊上的雕刻和字迹,我感动涌心,牌坊昭示的是荣誉和荣耀,而承载的是辛劳、坚毅、刻苦和血泪呀。</p> <p class="ql-block"> 紧挨牌坊的是“鲍家花园”,其中数以万计的盆景,真可谓造型各异,千姿百态。葱茏茂盛的一盆“小叶榕树”,据说已有几百年,价值600万。 </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游览了有堪称“民间故宫”住宅的宏村。是此行中民居建筑的精华。宏村整个村庄布局呈牛形,湖光山色,层楼叠院,美不胜收。村口一湾池水中莲叶翠绿欲滴池边一长溜青年学生在临摹写生,显而易见这是个入诗入画的村庄。而精华中的精华则是村里的“承志堂”。系清末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建于1855年,建筑面积3000平方,耗资白银60万两。徽派建筑的绝技艺术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种功能各种人物所居所用应有尽有。尤其特出的是雕刻艺术精湛精美,巧妙绝伦,无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竹雕,处处图案,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且很有层次。如“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客图”,“三英战吕布”等,雕刻人物众多,形神兼备细致入微,叹为观止。身处宏志堂,满目的雕梁画栋,满屋的精巧绝伦,真佩服设计师和建造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超群手艺!再看题字柱联等,也让人流连忘返,读之思之,如食甘怡,从中不难推测,屋主居者的思想意识和良好家风。这里略举几例:“万石家风为孝弟,百年世业在诗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非图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所以呀,通观全局,“民间故宫”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 此行游览的重头戏,就是第四天的黄山一日游。黄山,我心仪已久的名山胜地,国家五A级风景区,终于有缘与之相遇了!上山我选择了乘坐索道缆车,下山亦是。当缆车徐徐上升时,犹如遮掩容颜的盖头巾被缓缓拉开,峻峭奇险的山崖绝壁,扎根石壁旁逸斜出的青松,一一从眼前掠过。历时十几分钟,缆车抵达“玉屏峰”站,我们紧随导游登山,去看国宝级“黄山迎客松”。大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但见到处是人,万头攒动。我挤进人群,选择角度,一睹它的风貌。果然不凡,矗立山间探身右斜的松枝树冠,如一把张开平展的深绿大纸扇,不同的是它那么的青葱厚重,那么的生机勃勃活力四射。这棵挺立黄山之松王,已逾千年,它每天“迎客”无数,日日如许,年年不变,不怕喧哗不嫌烦,这需要多大的静心恒心和耐力啊!难怪世人喜爱它,向往它,仰慕它!</p> <p class="ql-block"> 告别迎客松,考虑自己的体力,本欲返回玉屏峰站,乘车下山。但环顾群峰实在太美太独特了,之前曾以为论山,九寨沟最美了。来到黄山,才知前者美在五彩缤纷,而黄山美在险峻、奇特、凛冽。近看远眺,对座座山峰展开想像,就会形象叠出,你看左前方山壁凸出一块下边细溜两条,就像一张人脸和脖子,脖子间长着棵小矮松,恰似挂着一翡翠吊坠。如此想着真是越看越像,我指点给同伴,也说像像像,真奇妙。更有导游指点的有典故有名称的,什么“兔子”“乌龟”等更无须说了。只是坐坐缆车,看看迎客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打算选择诸峰其中之一——海拔最高的莲花峰。经了解得知,年轻人登此峰要四、五十分钟。那我们年老体弱就加倍吧,一个半小时总会到吧。于是鼓起勇气,怀揣信心,爬山去。</p><p class="ql-block"> 到底年岁不饶人,爬了几段就气喘吁吁,不行了。我们赶快在路旁坐下歇息,然后又登阶上路。我等一行五人,一手抓住栏沿,一手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如此几分钟后又坐下休息,喝喝水,吃点东西,“加油充气”,补足能量,再前进。如此歇歇停停,手脚并用,问返回下来游客,告知已过半程。可山路台阶越来越陡,越来越窄,我们不敢上望下视,只注目眼前脚下,弓背弯腰,四肢着地,名副其实的在“爬”山了。算得真准,艰苦跋涉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莲花峰入口。</p> <p class="ql-block"> 莲花峰下一方空地不大,容纳着近百人,排着队依次登峰。轮到我了,几步跨上峰顶,一块圆形标志此峰高度石碑映入眼帘,赶快央托前一陌生游客姑娘为我拍照留念。因人多地小,只能停留片刻,我急速来到围栏边角,睁大眼睛四望,云近天低,群峰争雄,风清气爽,“极目楚天舒”啊!徐霞客“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随风入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美,也激起了我的共鸣。登上海拔1864米的黄山最高峰,我体验了登山的艰辛,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去黄山,登黄山,看黄山,不枉此生,不负此行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易苓 2022.9.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