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月游頤和园

潺潺溪流(拒加微)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9月20日,北京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风和日丽,气候不湿不燥,非常舒服宜人。约上我的好友,一起去頤和园游玩。清晨6点钟准时出门,一路畅通,仅用50分钟的車程,便到頤和园了。这是我第三次来頤和园。第一次已是几十年前了,在记忆中已经搜寻不到关于那些美景的记忆。第二次是去年12月下旬。记得那天虽然是冬天,但天气不冷。适合出游,我和老伴一起游玩。但玩的没有尽兴,因为在初冬的季节,頤和园的昆明湖都结了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游长廊、万寿山和佛香阁。所以,连最著名的17孔桥都没去看,急着接外孙,便回转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好,我们俩玩的心情愉快。刚到頤和园门口,新修的漂亮的人工花坛便映入眼帘,拱型门是雕龙戏凤的图案,也许寓意着公园是皇家园林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便能看见一盆盆比大缸还粗的盆栽桂花树,这个季节没有见到花,不知是开过了还是没有开,花叶儿郁郁葱葱。前面有几棵高大的对衬的树木,透过树的间隙,是一望无垠的碧空,眼前的景色竟是如此的美丽,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但这些仍然不是我们今天要观赏的主要景观。</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来这里游玩,主要有八大景点。我俩先沿着长廊而行,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这次我们没有在长廊久留,因之前来时已详细观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俩来到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我俩观赏了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并且又一次登上佛香阁。佛香阁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阁下石基高20米,阁高36.4米,为八面三层四重檐,第一檐高10.225米,第二檐高7.555米,第三檐高5.975米,第四檐高12.660米。佛香阁正面宽约11米,高约36米,正面深度约13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p><p class="ql-block"> 登上佛香阁时,周围数十里的景色都可尽收眼底。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内供接引佛。晚清之时,每月望朔,慈禧太后都会来到佛香阁烧香礼佛。</p><p class="ql-block"> 站在佛香阁的高处,将山下的昆明湖、十七孔桥及粼粼波光中的小舟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林中,透露着别致的亭台楼阁,层峦叠翠。令你眼界大开,賞心悦目。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佛香阁,我们沿着湖边向十七孔桥走去,边走边拍照、录像,到十七孔桥时,已经是正午时分,这十七孔桥远望近看都觉得震撼。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我们尽情地游走于桥面,拍照录像,都对于桥的拍摄一直不尽人意,过了十七孔桥,终于发现一处拍摄十七孔桥的最佳位置,心情愉乐,收获頗丰。今天累了,余下的景点,留作下次来观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