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 发展核心素养

杨志娟

<p class="ql-block">——2022年福建省基础教育乡村教师下沉式培训(诏安县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场活动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2日下午,由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诏安县教育局主办,漳州市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承办的2022年福建省基础教育乡村教师下沉式培训(诏安县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场活动在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正高级、特级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小学数学首席专家林碧珍老师领衔带队,由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林碧珍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张德强老师与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诏安县数学学科指导组成员黄俊蓉老师为我们带来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堂《比的认识》,同课异构活动之后是张德强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善于类比思想提升有效教学》。参加本场活动的有福州金山小学副校长林碧珍老师、进修学校小教教研室的沈燕生老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张德强老师、诏安县小学数学学科指导组全体成员以及各中心数学骨干教师。下午的活动由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胡幼梅老师主持,在诏安县进修学校沈燕生老师加持下,本次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一:同课异构课堂</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诏安县数学学科指导组成员黄俊蓉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黄老师从课程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黄老师以轻松的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揭示课题“比”;创设情境,播放泡泡艺术表演视频,引出本课新授知识“比”,带领全班同学进入轻松愉悦的学习之旅;通过课件播放泡泡水制作视频引出洗洁精与清水的倍数关系,师生共同探索比研究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并进行小结:其实比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比不仅可以表示倍数关系,还表示一种新的量。</p> <p class="ql-block">  活动二:同课异构课堂</p><p class="ql-block"> 张德强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一课。课堂开始,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提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比的知识?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疑问,给足了学生自主思索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围绕是三个话题来开展教学的。话题一:哪杯蜜水更甜?课件出示三杯容量不同的蜂蜜水,让学生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把蜂蜜和水两种物质的容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3:1或1:3,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话题二:都是数学中的“比”吗?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强调比指的是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话题三:还有“比”吗?指出同类事物可以比,不同类事物也可以比,并且可以产生一个新的量。简单高效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更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三:课堂点评及专家讲座活动的最后环节是由省小学数学林碧珍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张德强老师带来的课堂点评及讲座《善于类比思想提升有效教学》。</p><p class="ql-block"> 课后,学员们积极献言献策,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反馈、板书设计等各个环节逐一推敲,分享心得。</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围绕工作室的教学主张“构建富有数学思想的课堂”,做了题为《善于类比思想提升有效教学》讲座,张老师归纳总结了推理思想的五种类别:数学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替换思想、假设思想。张老师着重对类比思想的定义展开阐述,介绍了课堂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的六个环节:具体情景;观察、比较、联系;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类比思考、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张老师提炼出了两个数学主张:在类比中抓住“同”,渗透思想;在类比中抓住“异”,感悟新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落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实有效,每位学员收获颇丰,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学员们的教研热情。相信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数学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文:杨志娟</p><p class="ql-block">图:林晓玲</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兰芬</p>

诏安县

数学

小学

老师

教学

类比

思想

课堂

活动

张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