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志愿者第三天——紧张、感动

周萍

<p class="ql-block"> 抗 疫 志 愿 者 的 第 三 天</p><p class="ql-block"> ——紧张、冲锋、感动</p><p class="ql-block"> 纳雍一小 周萍</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我给同事们说:祈求明天能够睡到六点。大家都说要能如此,那就真太幸福了。太累了,倒床就睡着了,一晚上的梦,没有一件不是关于疫情的,我梦见我的健康码变成红码了,说是要着隔离,我身边的同事打开健康码,他的也红了,再一看好多同事都红了,我们都很崩溃,在梦里,我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昨天刚做的核酸,虽然还没出结果,昨天晚上我们又做了抗原检测,也是阴性,睡前我还查看健康码都是绿的,怎么一下子变红了?就这样,凌晨四点过,我被红码惊醒了,马上打开手机查看健康码,方方正正的一小块绿,把我幸福得眼泪都出来了。很想大声告诉同室的同事们,我是绿码,可突然意识到刚才“红码”的事是在做梦,忍不住笑了😄,倒床继续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点整,同住一室的左德飞老师叫我和王淑彬老师起床,说是群里有工作安排,于是我们翻身下床,秒洗秒漱!“老师们起床了!…”漆黑校园里杨亮校长的金嗓子胜过手机闹铃的明星演唱,校园里陆续亮起了灯光,同事们都在起床洗漱。今天分组我和左德飞老师张小七老师,左耀老师,邹海老师,张雪老师一起分到安居社区,我背上“乡村大喇叭”,和左老师一起,我们俩分别拿着一盒方便面泡上开水,路上边走边吃。从一小到安居的路正在翻修,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路边也没有路灯,凌晨五点过的路上一片漆黑,刚下过雨,很是阴冷,只有手机电筒亮出了一线温暖和希望。泥泞路上,我们奋勇前行。到达安居社区,张小七老师和张雪老师已经到了,可天还没亮。我们几个就在那里提前做准备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就这样,我们按时一遍遍将晨光喊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没有谁生而伟大,而爱却将心与心筑牢成坚。到达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是热情关心,先是给了我们隔离衣(这两天隔离衣非常紧缺,他们也不多),继而是关心我们有没有弄得早餐吃。开始工作了,雨却下了起来,而且还越下越大,今天第二轮全员核酸,我们拿着“乡村大喇叭”挨家喊居民们按楼栋顺序出来做核酸,经过第一轮的核酸检测之后,小区居民们对做核酸的流程和排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比较熟悉了,大家都很有序,偶尔有一两个大妈近距离交谈,我们提醒两句就规规矩矩的排好队并保持安静了。雨越下越大,这时有个中年大妈淋着雨排队做核酸,估计是家里没有伞的原因,我走过去准备把伞递给她,就在这时离她比较近的一个志愿者直接把伞递给了她,大妈拒绝“我不得事嘞,你们打,你们一天到黑嘞站起老火很,整感冒了不得了……”,志愿者小姐姐不由分说,硬把伞塞给她走出了间隔线,自己却在雨中沐浴。有一种叫做爱的东西模糊了我的双眼又慢慢清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约十一点,社区的高大姐让我带几个人到三妹酒楼帮忙,并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具体情况让我联系这电话里的这个人。我拨通了电话得知她是一个名叫高京金的美女,因为被被居家无法亲自上战场,于是她和纳雍的几个餐饮业的爱心商家组建了一个名为“医护自愿者爱心餐保障群”的群,短短时间便召集了不少商家,他们大家慷慨解囊,鼎力相助,都纷纷拿出自己家店里的食材为各个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工作人员们配送餐食。中午这一餐是由“三妹酒楼”和“黔柳记”两个商家为大家做餐。我们到了后,直奔三妹酒楼家的厨房帮忙,只见他们一个炒菜的厨师、两个切菜的大姐和老板夫妻俩都在忙活,这可是百十号人吃的饭啊,怎么能不忙。我们赶紧帮忙和洗菜,削土豆…这时郭京金让我带一个人去“爱卤不卤”火锅店去搬运食材,我们到达后,看见老板娘和几个年轻小伙(估计是她家亲人)正在从库房往外搬东西,有大米,有土豆,有蔬菜…弄了几大袋,我们正和这几个小帅哥用手推车和背篓搬着东西往外走,老板娘说:“等一下,还有油!”边说着又提着两桶菜油(没开封过)跟着我们跑出来。我转过身谢老板娘,觉得她咋看咋美,本想多看两眼,可无奈疫情之下,爱美之心也得保持距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厨师们忙活一通后,香喷喷的饭菜出炉了,有西红柿炒鸡蛋,有麻辣洋芋坨坨,有瘦肉炒木耳,每一道菜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味觉上都让人有种马上动筷子的冲动,我们七手八脚的将饭菜分装好,再按需分发给各个检测点的取餐人员。用餐份数较多,分发完一百多份后,有一道菜没有了,老板让厨师准备炒菜,大家建议,只要能吃饱就可以了,就把两个菜的量多盛点得了,可老板却不依:“人家那些一线的工作人员们太辛苦了,既然做,就要让他们吃好!”老板的厚道和大爱让把我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取餐的全都是志愿者,在等待我们分装的过程中,一个取餐志愿者说:“到现在我还没有哈得一口水喝,不过说句心里话,我们再怎么累也比不过人家那些医生……我来当志愿者我媳妇不同意,我都走出门了,她还拽着我的衣服不让出来,说是担心我得很,我说你同意我要去,不同意我也要去,以前其他地方有难,想帮忙也无法去,现在疫情都到纳雍了,我还能在家头坐到?”简简单单一席话,道出了无数志愿者的心声,我赶快掏出手机,给他偷拍了一张,想要记录下这张最帅的纳雍面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几个志愿者仍然奔走于厨房打杂和取送食材之间,一个个老板,一家家店名第一次这么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上,找人找车去小婉儿烤肉店取一次性餐盒,联系社区的高大姐送豆芽(好心人士捐赠),到闽南海鲜店取鱼、辣妹子地摊火锅提供……其中,海鲜店老板如同春风般和煦的面孔让人阵阵温暖,原以为只有二十多斤的鱼,我和罗丽娜老师两人能够拿完的,结果老板给杀了五六十斤的肥美鲜鱼,(上午已经捐赠了一百条杀好的鲈鱼和一百斤花甲)还给我解释说,考虑大家的喜好不一样,一个种类的鱼弄了一袋,有江团,有鲢鱼,有草鱼,还有鲤鱼。明天如果有需要再杀一些,鱼池里的鱼也快要差不多了。我感慨于纳雍这座小城竟然能如此之深的融入这些外地商人的情里去了。因为一座城,我们变成了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餐,两个餐馆老板都是用心用情的去做,我们在打杂的过程中,黔柳记老板不断接到晚餐需求的电话,第一次下米,第二次下米,第三次下米,“44份可以……好的,再加60份餐?没问题,能解决。”简单的话语却给了无数人以安心。分餐时,三妹酒楼老板在一旁叮嘱我们:“菜一定记得多盛点,这一碗里再夹点肉进去!那一份的鱼小块了点,再给多加一块。要足够他们吃,累到现在了,谁都饿了。”那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心瞬间将纳雍变得极小极小,小到我们是衣食挂牵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忙完了最后一百份餐食分发,已经是晚上八点过了,鱼没了,菜也没了,厨师、老板、服务员都只能是随便吃点了,这时,三妹酒楼的厨师大哥说,我抓紧吃点好回家,我们惊讶:大哥,这个时候坚决不能回家,太危险了!”“可是我俩孩子到现在还没得东西吃,家里没人在家。”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想到请社区工作人员送点饭去给孩子的们吃。瞬间我鼻子酸到不行,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那纳雍人身上体现得淋漓精致。</p> <p class="ql-block">  晚上九点来钟,我们回到了那个一直亮着微红色灯光的地方——“纳雍一小国际大酒店”,可是,每天都要开个小会的办公室里只有几个老师来了,其他几个组的成员现在还坚守在岗位上。回到我们的家了,一切都很温暖。以前吧,“以校为家”经常挂在嘴上,这次是真真正正的把她当成家了,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家,一个真正有爱的家!今夜,在这个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豪华超大床上,不久又将是鼾声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