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坊】好书共读 心得共享 ——坦头二小“乐行”啃读坊系列活动(一)

天台县坦头镇第二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养成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2022年9月22日晚上,坦头二小“乐行”啃读坊首次啃读活动在学校会议室举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啃读坊领读人谢微娇主任主持。</p> <p class="ql-block">  活动前,乐行•啃读坊全体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我的教育信条》这本经典著作进行仔细品读,老师们认真记录笔记,撰写读后感。活动中,我们用随机抽签的形式抽取了陈奕峰、许礼延两位老师先后为大家分享了他们阅读《我的教育信条》后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陈奕峰老师——“教育是生活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起码到目前为止,世界公认的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仍是学校。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接受系列化的系统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别于他在其他场合所受的教育。但是,因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的生活的预备”,所以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社会的雏型,是简化的社会。也就是说,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既要传承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立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学习并拥有适应这一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既然教育是生活的过程,那么他就必然应与孩子的身心一样,在发展与变化中成长。这样,学校才会成为孩子们面向未来世界的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  许礼延老师——“教学中要激发儿童的主动意愿”</p> <p class="ql-block">  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表达先于有意识的印象;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意识在本质上是运动或冲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往往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对于这个原理的忽略便是学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的原因。儿童被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表象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儿童从他所见的东西中所得到的不过是他依照这个东西在自己心中形成的表象而已。因此我们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要多激发儿童的主动意愿和他的主观意识。</p> <p class="ql-block">  随后,其他老师根据两位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啃读坊坊主汤国平校长对今天的啃读活动做了总结,对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的积极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汤校长鼓励大家多读书,让书籍成为一生的伴侣,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做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研究型教师。</p>

读坊

教育

学校

老师

活动

先于

儿童

社会

有意识

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