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原的仲秋是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最适合人们在户外活动。小马社区在这个时候,请来太原晋剧院的戏班子,9月20日晚上开始,23日晚场演出完结束。每天两台戏,分别在上午10:00开始,下午18:30开始,共演出7台14本大戏。</p><p class="ql-block"> 这次汇演剧目,涵盖我国历史的主要朝代: 有春秋时期郑武公的故事《黄逼宫》,战国时期齐宣王的故事《齐王拉马》,汉光武帝期间洛阳县令董宣的故事《卧虎令》,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孟海公的故事《雁荡山》,唐太宗西征界牌关的故事《盘肠战》,依据传说改编的唐朝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算粮登殿》,五代十国时期北汉郭威的故事《凤台关》,北宋时期杨延昭与寇准的故事《调寇》,北宋大将呼延寿廷的故事《下河东》,北宋仁宗年间抗击西夏入侵的故事《杨门女将》,元代民间叫花子拾金的滑稽剧《拾黄金》,明代河北正定县民间故事《清风亭》,也有现代戏《飞夺泸定桥》,最后压轴的是一台《戏曲综合晚会》。</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上,戏曲大多是在庙会戏台演出的,是演给神仙看的,唱给神仙听的。实际上,赶来看戏的真正神仙,都是庙宇周边当地的农民。到庙会去看大戏,几乎是古代农民唯一欣赏艺术的机会。赶庙会看大戏的传统,今天仍然在延续。一代代人的历史知识、生活道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戏曲艺术的潜移默化。</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萌芽于先秦,两宋之交形成现代戏曲雏形,元代戏曲角色逐渐分明固定。山西是元曲最成熟最繁荣的地区,中国现存最早的12座金元戏台全部集中在山西,元曲四大家中有3人是山西人,关汉卿是运城解州人,郑光祖是临汾襄汾人,白朴是忻州河曲人。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泰定元年杂剧壁画“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中,出现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角色行当的程式化是中国戏曲形态成熟的重要标志,七百多年前确定的戏曲形态,决定了戏曲表演的基本格局。可以说,元杂剧的巅峰时刻是由山西人主导而惊艳九州的。</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戏曲以晋南剧种为最,晋南地方剧种达50多个,蒲剧始于元末明初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戏曲之一。蒲剧因兴于山西蒲州一带,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戏曲学者有“看戏不能不看蒲剧,研究戏曲不能不去蒲州”的说法,山西蒲州演化出了中国的梆子戏体系,可谓梆子戏的祖庭!</p><p class="ql-block"> 晋剧(中路梆子)是由蒲剧演化而来的。戏曲的繁荣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晋中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中国最富足的地区。咸丰年间,在晋中富商大贾的直接参与下,由蒲州梆子与晋中民歌及地方小戏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剧种。那时富可敌国的晋商,不仅留下了一座座豪宅大院,而且参与创建中路梆子班社。晋商创办的戏曲班社相互竞争,掀起戏曲演出的热潮,使晋剧在初创不久,很快就普及到各个州县,当时晋中广泛流传着“ 祁太镏子,蒲州丸子”谚语。晋中商人有滚滚的财富,而蒲州一带却有源源不断的名角名丸,两者结合,使晋剧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p><p class="ql-block"> 晋剧在其演变过程中,艺人为适应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吸收、融合了祁太汾孝秧歌的腔调及打击乐,在语音、唱腔、表演方面均发生变化。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乱弹、腔儿和曲子,乱弹是主要唱腔,曲子融入了昆曲与地方小曲,形成了既高亢、激越、粗狂、豪放,又清新、柔和、圆润、工细的独特风格,既能表现慷慨激昂武戏的历史故事,也能表现优美温婉的民间生活,弥补了蒲剧在表现抒情柔美、典雅灵秀等才子佳人文戏方面的遗憾。这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革新,青出于蓝胜于蓝,是晋剧后来居上,在全国影响范围更大,赢得观众更多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晋剧变革戏曲内容,重视戏曲传承规律,突出戏曲院团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扎根乡村,供给与需求结合,艺术为民众服务,既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也促进乡风文明建设。</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太原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大幅度扩大,昨日为郊区农民,今日是太原市民。生活环境变了,习惯与需求没有变。这次搭台唱戏,是小马社区适应居民精神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深受社区居民与太原市民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耍堂儿</p><p class="ql-block"> 大戏开幕前,会有大约10分钟很活泼热烈的打击音乐进行热场,晋南人把这开场锣鼓叫“耍堂儿”。作用主要是为吸引观众尽快入场,也是告诉场内的观众耐心等待,演出马上开始。在农村旷场演出时,耍堂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帐幕后</p><p class="ql-block"> 开幕前的舞台幕后,演员们正在忙碌,有的在急着化妆,有的在穿戴衣冠,有的在吊唱嗓子,只有那些跑龙套的刀兵演员化妆简单省时间,你看已经在慢条斯理玩起手机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生意</p><p class="ql-block"> 戏台前也是摆摊做生意的好机会,有卖碗托、凉粉、肉夹馍、瓜子花生、糕点糖果、冰糖葫芦、棉花糖、气球、儿童玩具等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戏的人多,生意也红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官相</p><p class="ql-block"> 观众古称“看官”,这里的看官有一半来自附近居民小区,一半来自其它区县,也有从榆次远道赶来的。观众看戏的形式各种各样,有坐着看的,还有站着看的,骑车看的,三轮车上看的,轮椅上看的,甚至有躺着看的。看戏的状态各不相同,有的闭着眼睛在听戏,有的摇头晃脑在跟唱,有的哼哼唧唧在背谱,有的手舞足蹈在摹戏。看戏的表现丰富多彩,进行在线直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摄短视频素材的,手机相机拍照的,给孩子讲故事的。看戏的表情神态各异,有人专心致志在剧情,有人紧锁眉头深思索,有人悄声交流说疑惑,有人会心一笑戏中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演出场</p><p class="ql-block"> 戏曲演出的场地在小马社区中心街西边,舞台采用钢木材料搭建而成,厚实稳当,宽大明亮。舞台两侧巨幅红联“搭台唱戏庆盛世风调雨顺,击鼓鸣萧颂金秋国泰民安”,渲染出热烈喜庆的氛围。舞台背景由绿树成荫衬托出演出环境的幽美。台前观戏广场宽阔平展,可以容纳3000人同时观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夺泸定桥</p><p class="ql-block"> 为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阻截,企图消灭红军。红军主力行进到大渡河边,为加速过河,派遣一支部队抢夺河上的铁索桥。战士们战胜狂风暴雨,克服饥饿疲劳,边行军,边战斗,突破敌人层层防线,冲过枪林弹雨和熊熊大火,抢占了被敌人烧得只剩下几根光溜溜铁索的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剧</p><p class="ql-block"> 小马仲秋戏曲汇演,可以看到12本中国古代历史剧,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等生动表演,来讲述一个个完整的历史故事。一部部吸引你的经典戏曲艺术瑰宝中,音韵的特色,华丽的戏服、典雅的唱词、亮丽的声腔、步步生莲的身段,曲折动人的故事,这都是让你痴迷流连。精彩纷呈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