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二小·数学教研】教材培训促启航 研学探究共成长——记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组教材培训活动

吕老师

<p class="ql-block">  暑热未消,秋寒初至。在新学期起航之际,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学科以教材培训为起点,开始了新征程的蓄力之旅。根据校教研室的工作安排,9月22日下午三年级数学组进行了第一期教材的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罗庄小数团队的陈丽丽和侯建芬老师主讲第一单元《时分秒》。陈老师分别从知识结构、内容编排及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及建议和考点易错点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陈老师的“灵活运用主题图”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方法,让我明白了单元主题图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可以将数学问题用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主题情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临沂第六实验小学的徐银和孙小琳老师对第三单元的《测量》进行分析,由于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要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然后,明确了这一单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毫米、分米可以实践操作,第二部分千米和吨的认识可以使用逻辑推理建立表象。这样详尽的讲解和解读,为我在今后的单元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孙小琳老师对吨的认识进行解读,着重对易错题中的“租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无论是“租船问题”还是“估算”问题,都要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孩子以数学的意识,主动的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问题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  张荣君老师对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进行解读。“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孩子学习时感觉比较困难的一个概念,因此张老师提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操作活动和变式练习,来明白倍的本质就是“两个量相比,一个量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突破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  河东小数团队的李秀萍和王艳霞老师分别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进行解读,这两个单元都属于数与代数板块,是计算内容的教学。两位老师的讲解细致,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小妙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非常受用。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两位提出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材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老师们对教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编者的意图和各框架编排的特点、定位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明确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都全神贯注的倾听,认真及时的记录。争取在短暂的几个小时的培训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食粮,填充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给孩子更好的引导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  教材培训活动的开展,充分关注了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解决老师们的教学困惑,让老师们加深了对教材编写意图与结构的认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明确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老师们也将继续加强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研读,且行且思,知行合一,不断积蓄专业力量,提升专业素养。</p>

教材

教学

老师

数学

单元

培训

学生

教师

讲解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