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日咳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p><p class="ql-block">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杆菌引起,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声及呕吐,可反复发作直至咳出粘稠痰液为止;发作以夜间为主,体温大多正常;未接种过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有时会合并肺炎、百日咳脑病等,病程可长达100天,故名“百日咳”。</p> <p class="ql-block">1、 流行病学特征</p><p class="ql-block">1、传染源:家庭内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成人)潜在感染者是儿童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其中76%~83%源自家庭成员。现今百日咳主要的流行模式已由过去儿童-儿童模式转变为青少年(成人)-儿童模式,但二代传染在学校、托幼机构依旧以儿童-儿童模式为主。</p><p class="ql-block">2、易感人群:人是百日咳鲍特杆菌的唯一感染宿主,全年龄段均可罹患百日咳。由于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孕妇体内的抗体传送给胎儿很少,因此婴幼儿对百日咳鲍特菌抵抗力较弱,在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小于6月龄的婴儿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明显更高。</p><p class="ql-block">3、传播途径与特征:百日咳患者通过呼吸道咳出带病菌的气溶胶、飞沫,经过空气播散至易感人群呼吸道致病。百日咳无明显季节性。</p><p class="ql-block">4、临床表现:患者吸入含有百日咳鲍特杆菌的气溶胶后,百日咳鲍特菌吸附在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增殖,经过2-21天潜伏期后,进入典型百日咳3个阶段:卡他期、痉挛期和恢复期。7-9岁儿童百日咳症状一般不典型,一般以持续咳嗽、咽喉微痛等类感冒症状为主,在持续1-2周后可直接转入无回声、病程缩短的咳嗽期,无明显痉挛性咳嗽、咳痰。</p> <p class="ql-block">二、预防与控制</p><p class="ql-block">学校应加强落实对咳嗽、支气管炎或上感、肺炎等非特异性症状学生的因病缺勤追踪,落实学生诊断及治疗,严格其复课流程。对于班级已有确诊百日咳病例的,出现类似症状学生应首先考虑疑似百日咳的情况,加强消毒通风、戴口罩等防疫措施</p><p class="ql-block">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p><p class="ql-block">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p><p class="ql-block">2、 实施晨检制度</p><p class="ql-block">学校应坚持实施晨午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在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健康状况。严格落实因病缺勤追踪学生请假病因,落实学生疾病诊断,未就医的疑似症状者要求隔离、尽早就医。</p><p class="ql-block">3、病例隔离与治疗</p><p class="ql-block">学校发现百日咳确诊病例,应要求病例及时至正规医院就医治疗,凭就诊医院开具的传染病复课证明复课。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p><p class="ql-block">原则上同班级出现百日咳确诊病例时,3周内出现咳嗽、流涕(尤其是反复、剧烈咳嗽等)情况者均应优先考虑百日咳。</p><p class="ql-block">4、学校消毒与班级隔离</p><p class="ql-block">百日咳鲍特杆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和紫外线均敏感,84消毒液作用30分钟,日光直射1小时,加热56℃ 30分钟均可被杀死。但在干燥尘埃中能存活3天。因此,针对发生百日咳疫情的班级,消毒通风依旧是最有效的控制疫情手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