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对我而言,马拉松亦然。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赛前的准备,比赛过程中各种好的坏的状况,沿途的经历、磨难和心路历程,赛后的感悟,叠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场完整的比赛。对了,还有最重要的比赛照片,谁让我是喜欢拍照的马拉松爱好者呢 ^_^</p><p class="ql-block">2022年的悉尼马拉松是第二十届,而且举办日恰逢女儿的生日,所以这场赛事早早的就放在了我的比赛清单上。然而因为疫情的影响,一年多没有参加过马拉松比赛了,再加上相当佛系的赛前准备,能站在起跑线上并顺利完成就是赛前的最大目标。在出发前一哥们看着我全身的越野装备,笑称我这不像是来跑马拉松的。没错,我就是来拍照的hahaha~</p> <p class="ql-block">一、无奈的赛前准备</p><p class="ql-block">虽然早就有跑2022年悉尼马拉松的计划,但魔幻的现实搅乱了几乎所有的计划。先是三月的无锡马拉松取消,然后是七十多天的居家零跑量。回看今年一月到五月总跑量256公里,和以前正常时候的单月跑量也差的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从六月开始,终于可以出门跑步,刚恢复几天又赶上近五十天的连续高温天。晚上九点出门跑步,户外温度大概32、33度的样子,每次6分配速跑十公里都全身湿透。很感谢当时一起跑步的小伙伴们和努力的自己,也是对意志的磨练吧。</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六七八三个月的跑量是158、178、174公里,平均配速5’55,5’52,5’44。最长的距离是七月和强哥一起跑过一次半马,平均6分配速。其他基本都是小区十公里或更短的距离。直到九月初,才鼓起勇气拉练了一次27公里的长距离,虽然状态一般,但好歹对完赛有点信心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悉尼,跑步环境是比上海的酷暑舒服太多了,再加上没有成绩的压力,抽空还去家附近的越野路线跑了两趟,很是惬意。去赛事博览会(expo)又一次体验了悉尼马拉松的极简参赛包,除了号码簿只有几个别针,看着大家都在晒朋友圈也开始对周末的马拉松越来越期待了。</p><p class="ql-block">比赛的极简风格在存包服务中也有体现,组委会鼓励大家早上穿着旧外套来起点,然后起跑时把外套放在起点,有工作人员收集这些旧衣物,清洗后捐给慈善机构。同时也减少了存包服务。对于需要存包的跑者,可以在领号码簿时在expo把需要在终点使用的衣物寄存,这样在比赛日时一早就会送达终点。如果是在出发时存放,那么存包要在中午12点才能送达终点。对于四小时内完赛的跑者可能需要等待一个小时以上。</p> <p class="ql-block">其实赛前一周状况也出了不少,先是周一和大姐夫一起在百年公园里骑车跑步,结果跑完十公里后右脚底起水泡了。然后是周五下楼梯的时候忽然开始觉得左脚踝不舒服,晚上出门跑步顺便测试一下周日用的装备,发现左脚踝疼痛有点严重,第一公里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折返回去冰敷处理,心想别搞得比赛都不能跑了。所幸通过发力的调整后面症状缓解,考虑到也没有受伤什么的,应该就是长期缺练导致的小肌群薄弱,在悉尼跑步的时候转弯比较多,相应的肌群乏力给脚踝带来额外的压力。周六早上参加五公里的公园跑(parkrun),一方面测试自己的速度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评估左脚踝的情况来决定比赛时的策略。好在左脚踝的疼痛在减轻,用五分内的配速跑了五公里脚踝也没有加重的情况,所以赛前基本确定用5:15-5:25的配速跑,着重关注左脚踝的情况,预计完赛时间3小时45分左右。</p> <p class="ql-block">二、慵懒的参赛者</p><p class="ql-block">已经跑过20场全马,其中4场是悉尼马,对起点和路线可以说是稔熟于心。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不慌不忙的吃了早餐,带好运动饮料、能量胶、盐丸和手机,披件旧外套出门。提前研究过赛道的补给,从5公里开始每2.5公里就有一个水站,每5公里的水站里有能量饮料,从20公里开始每5公里的水站里有GU补给台。因为喝不惯赛道上的能量饮料,所以自备了500ml的运动饮料。带一支能量胶是为了保证20公里前需要的话可以补能量。</p><p class="ql-block">本来计划六点半到起点的火车站,后来发现赶火车时间有点紧张,就晚一班六点三十五到,反正七点零五起跑,时间充足。下车后跟着大部队来到起点,发现众多好友已经都到了,和大家寒暄一番,大部分朋友都是一年多未见了。拍好合影,差不多就可以去出发区排队了。</p><p class="ql-block">因为比赛采用的是分组发枪,六点半先开始半马,七点开始轮椅马拉松,七点零五分开始全马,八点开始大桥跑(十公里),九点开始家庭跑。所以在全马的三千多人规模下,起跑并不拥挤,提前十分钟去A区排队就能在大概4、5排的样子,差不多发枪后8秒就通过起点了。</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悉尼马20周年,全马的参赛人数3449,半马7060,大桥跑10779,家庭跑5807。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和2021年都未能举办,和2019年相比,各项目的参赛人数都有下降。希望疫情后尽快恢复,明年能看到更多的跑者出现在悉尼马拉松的赛道上)</p> <p class="ql-block">三、平淡无奇的前半程</p><p class="ql-block">随着比赛的开始,众多跑者如脱缰野马般冲了出去。我的关注点是左脚踝的状态,好在开始的两个转弯都是右转上大桥,只要小心街沿的高度不要绊脚就好。第一公里4分54,有点快了。正好第二公里是上海港大桥,压一下速度,5分01。然后就看到乌泱泱的一群人过去,原来是3:30的配速员带领的小分队。再跑两步看到了这次是首马的远方兄弟,上去聊了几句,原来他卯足了劲准备首马3:30,看看自己的状态还是不跟他一起跑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公里因为下坡加上和朋友一起跑,4分48。第四第五公里是过桥后穿过隧道和公路桥来到皇家植物园边上,总体就是一些起伏路,速度控制的还可以5分01和5分,但心率已经上升的比较高,爬坡的时候有160+。虽然左脚踝没有问题,但这个速度有点吃力,看着五公里计时不到25分钟,决定还是要减速。同时因为天气炎热,五公里不到就出了不少汗,我决定每个水站都进站补水。</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路线是穿过海德公园,然后向百年公园跑去。第六七八公里都是有缓上坡,配速5:07,5:09,5:10控制的都比较稳,心率也稳定在150+。左脚踝始终很给力,在上下坡包括过那个人工桥都没有问题。但从第九公里开始右腿的小腿开始发酸,连带着右脚踝有不舒服的感觉,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加上天气比较热,出汗多补水多,我决定把能量胶和盐丸补给的时间提前,15公里开始吃胶,17.5公里吃盐丸。速度就尽量控制在5分左右,保持在5:15内。过十公里计时牌是50分半左右。</p><p class="ql-block">十公里后就基本进入了百年公园,都是熟悉的道路,按照前面习惯的节奏巡航,上坡就减小步幅,下坡稍微加大点步幅,努力把配速稳定在5分上下。按计划补充了能量胶和盐丸,看到十五和二十公里的计时牌是在1小时15分和1小时40分多一些,说明配速控制的理想,只希望这状态能保持到35+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四、煎熬的后半程</p><p class="ql-block">从百年公园出来基本就完成一半的距离了,马拉松的真正考验也就开始了。根据我这些年的跑步经验,前半程基本都能按计划跑,会不会跑崩就是看后半程是否能顶住,出现的状况是否能处理好。</p><p class="ql-block">20-25公里基本都很好跑,还有大段的缓下坡。唯一的障碍是海德公园的人行桥,在前半段过桥毫无压力,返程再过的时候下坡就小心翼翼,生怕右脚踝给我颜色。按计划在25公里水站补充能量胶,看到计时牌2小时05分多一些,速度还是很稳。心里已经在盘算如果后面不崩有希望在3:35左右完赛了,大大超过预期。</p><p class="ql-block">然而意外总是让人猝不及防,26公里刚过忽然就岔气了,胸口特别痛,一度感觉要退赛。幸亏痛的位置是右胸,先排除心脏问题,然后看心率也还正常,基本能确认就是岔气,双手高举过头,果然打出嗝后有缓解。就这样边跑边调整到了27公里多的水站吃盐丸,志愿者一句Water让我觉得怎么有点耳熟,仔细一看这个水站是航哥领衔的跑魔(悉尼著名的华人跑团)志愿者团队在服务,递水给我的就是航哥。瞬间觉得腿上有劲了,胸口也不痛啦,高高兴兴的和航哥打了招呼就继续顶。</p><p class="ql-block">可惜跑出几十米胸口还是痛,继续举起双手调整,跑上30公里前的大坡岔气终于过去了。看到30公里的计时牌是2小时30分出头,好像这五公里还跑进了25分,一定是航哥水站的功劳。</p><p class="ql-block">30公里之后基本都是在苦熬了,路上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跑者开始走,31公里多的皮尔蒙特桥可是有好几个摄影师,表情管理好,注意pose,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熬过33公里水站前的大坡,后面就再也没有大坡了。不过也觉得腿越来越沉,配速也不断下降。35公里的计时牌还是2小时55分出头,40公里的计时牌就到3小时21分了。好在这时候就是在拼意志力了,不停的拿出随身带的运动饮料补充,每看到一个公里牌都说明离终点又近了一公里。35公里再补充一支能量胶,一路煎熬着来到40公里。</p> <p class="ql-block">五、快乐的终点</p><p class="ql-block">最后的2公里路反而没有那么痛苦,一是即将完成的喜悦,二是终点前有众多的拍摄点,摄影师那叫一个多啊。海港大桥、歌剧院、终点线,各种背景各种拍照,就是马拉松(照片)爱好者的福地。</p> <p class="ql-block">在歌剧院终点前的一公里基本就是沿着环形码头跑一圈,沿途围满了热心的观众,比赛的氛围在这里被拉满。从这里跑过,所有人都在为你欢呼,给你加油,小朋友们伸出手和你击掌,以及惊喜地在人群中看到老婆孩子也在加油。每次跑悉尼马拉松,这段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里放肆奔跑。</p> <p class="ql-block">终点线前的奋力一跃,是给这场马拉松之旅画一个句号,也是为自己的努力喝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