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老君山,我在这里与老子对话

如歌

<p class="ql-block">走进栾川,走进老君山,在老子园里和先贤对话,我似乎有了一种得道的感觉,仿佛穿透了人生,穿越了宇宙。你问我悟得了什么?我说不清楚。问我能不能写出来?我又不知该从哪落墨。心中太多块垒,笔下似有千言,大脑却又似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明白了,果真如老子所言,得道的感觉,也是一种说不来、写不出来的感觉。如此,我,释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子,老君山第一名人</b></p> <p class="ql-block">河南栾川县的老君山,原名景室山,八百里伏牛山脉之主峰,海拔两千多米。这样一座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山,虽也有清萦峻茂之状,秀润浓荫之美,但在国内众多明山秀水中,原本并不起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个曾在周朝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人,忽然辞职来到山中。此人天庭饱满,须眉白发,耳垂长大,不羡山之巍峨,不揽水之秀美,天天打坐沉思,似有无限心事。(图片:山顶老君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数年后,打坐者自觉修炼得道,卷起铺盖下了山,骑青牛欲经函谷关云游天下。其时,守关总兵尹喜见此人相貌不凡,谈吐高雅,就想把他留在身边,以后若有难解之事,也可时时请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奈打坐者坚辞不留,弄得尹喜很是尴尬,便想了个主意:要走,可以,留下文章一篇;不写,莫想出关。孰料,三天后,此人提笔撰书一卷,五千言所述,玄而又玄。尹喜拜读,似懂非懂,便决心辞官从师,随其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新安汉代函谷关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卷五千言之书,就是传之千年而不朽的《道德经》。撰书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老子,又称李耳,字伯阳,谥号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于老子的生平,古籍上的许多说法,我们今天只能当故事听,不必较真儿。比如骑青牛出函谷关这事,便有几个版本。有说老子“莫知其所终”,也有说老子落户陇西,逝于临洮,享年一百零一岁。再如老子的出生,有说其母孕八十一年,生子当如老者,故名老子。还有说老子是其母割腋而生,虽是婴孩,却须发皆白,故名老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今世界,圣人的故事无不传奇,圣人的贡献无不经典。老子也同样,不但身世扑朔,所撰《道德经》更是名扬海内外。据统计,《道德经》一书,是当今世界除《圣经》之外,被译成各国文字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名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本默默无闻的景室山,也因老子曾经的归而隐名噪天下。唐太宗贞观年间,受皇帝敕封,易名老君山,由尉迟敬德监修老君庙,铁椽铁瓦,规模宏大,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明万历十九年,又被颁诏赐谕,封为“天下名山”。从此,南之武当金顶,北之老君铁顶,便成为道教的两大拜谒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子,真是道教的鼻祖吗?</b></p> <p class="ql-block">老子生活的年代与道教兴起的年代相差几百年,老子和道教又是什么关系呢?在现实中,“道家”与“道教”的确常被不加区别地混同称呼,让不知其理的人搞不清两者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的时间节点来看,道家思想应该是由老子开创,庄子继承发扬的一个哲学流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兵农、阴阳纵横,百家争鸣中的一枝,人称老庄哲学。如果再上推更早的起源,则有轩辕黄帝“天人合一”的思想。故,这派思想也常被人称为黄老。(图片:山顶道德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看道教,自两汉才逐渐兴起,其核心是炼丹求药,成仙通神,长生不老,与老子主张的“自然之道”是相悖逆的。但为什么人们又会将其混同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家思想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虽非社会主流思想,却依旧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汉初,流行借老子之名,行修道养寿之实的黄老道,东汉末,有个叫张道陵的人,写了本《老子想耳注》诠释《道德经》,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创立正一萌威道(之后演变成五斗米教、天师教)。</p> <p class="ql-block">所以,严格地讲,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宗教信仰。因为道教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又为了更好地传播,道教便将老子视为鼻祖。到了唐代,太上老君更被奉为帮助李唐王朝平天下的“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朝皇帝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子遂被人们看作是道教的祖师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子天下第一</b></p> <p class="ql-block">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在今人的眼中,孔子的名气也要比老子大很多。殊不知,若论两人的关系,孔子还是老子的“编外”学生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话说公元前538年的某一天,孔子有不解之惑,便去求教老子。鲁君知道孔子囊中羞涩,资助他一车二马、一童一御。于是,孔子便由他的学生南宫敬叔陪同,从鲁国去了老子家。老子见孔子千里来访,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不但教授孔子学习乐律、乐理,还引领孔子观看祭神之典和庙会的礼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告别时,老子说:“当今世界,聪明的人总是遇到危难,善辩的人往往招惹祸端,我看你悟性很强,是可造之人,我没有钱财给你,就送你几句话吧。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望汝切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孔丘顿首谢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回到鲁国,孔子的学生纷纷询问:“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野兽能跑。但我不知道龙是什么样子,只粗略地知道龙能乘风云而遨游九天之上。老子就是这样的龙,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老聃,真吾师也!”(图片:老君山金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方学者眼中,老子也是东方三大圣人之首(道圣老子、德圣孔子、智圣六祖慧能),而这三大圣人,又正是儒释道三派学说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古文化之精髓。(图片:老君山亮宝台与玉皇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人喜欢以“十大”评论某种事物,什么“世界十大思想家”、“世界十大圣人”、“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十大雕像”,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我无法判断其中的真伪,也不知道这种评论的标准是什么。但有一条,无论怎么评价,老子一定位列其中,且常坐第一把交椅。老子,不但是“一代先师”孔子的先生,果然也是天下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君山,环山皆是景</b></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风光绝美,景观密集:峰林烟岚、鬃岭远眺、宝台晓日、仙桥揽胜、中鼎风云、金殿沐福、清玄钟声、幽洞天籁被称为老君山八大景。自李唐后,一直是周边各省香客的朝拜中心。近年来,除了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更逐渐成为中原地区夏季旅游避暑的首选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伏牛,老君山堪拔头筹,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2.4度,冬可赏雪寄情,夏可消暑养心。仰观高山有清萦峻茂之状,俯瞰草木有秀润浓荫之美,不但是栾川的第一名山,也是与武当山齐名的中国道教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环山皆是景。因其高险(县城海拔750米,山顶海拔2200米),登山乘缆车是必须的,而老君山缆车行程之长,在国内又极罕见。人们坐缆车从山脚开始攀升,登临高一步,美丽多一分,气温也会逐渐下降。特别是在雨后,当你登上老君山主峰,山风吹过,即便盛夏三伏,瑟瑟的凉意也会袭上身来。夏天来老君山避暑,别忘多带件外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下缆车到登顶,游客要攀一段蜿蜒的山路。行走间,遥望危岩峭立,颓石生树,栈道架空临虚,佳境陶然如醉,可揽翠林绿树于怀,可享山风吹拂之畅。峰林之间,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人称“十里画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至山顶,有一组金顶道教建筑群,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环列山顶。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建筑,已成为老君山道观群中的最亮点。(实拍和宣传图片对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老君山多雨,雨后流云奔涌,恍若天境。这里是摄影人趋之若鹜的好地方,每当大雨过后,红日辉映群山,云海奇观便会突兀眼前,像瀑布,像流水,漫过山峰,淹没层峦。人们感悟着大自然行藏随性的超然和无始无终的神奇,感悟着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箴言,心又怎能不为之砰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座山,固守着时间,启示着一代代匍匐拜谒的人们;一座山,大音希声,却把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传颂千年。老君山上说老子,道德经里悟道德。我,站在圣人像前,悟大道于心,似能听见山风中传来远古的呼唤:“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想参透人生,顿悟宇宙吗?来这里吧!能回望昨天也能前瞻明天,乘历史的岚烟赴一场生命的盛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