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2日从网上接到消息:</p><p class="ql-block">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营口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书写我的芳华》老年人征文全面启动。</p><p class="ql-block"> 诚邀营口广大老年朋友用手中的妙笔、浓烈的情怀,忆往昔岁月,讴歌新时代,向党的二十大献礼。”</p><p class="ql-block"> 愚翁特按要求掬捧出纪实拙作参赛。</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接到编辑部派专人送到寒舍的囍获大红封面的此赛“特等奖”证书和价值500元的奖品、书藉。</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诸有资历,文学造脂颇深评委的青睐、关爱和鼓励[玫瑰][玫瑰][玫瑰][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 今将获内容和参赛文章晒给您一一我亲朋好友以乞雅正。</p> <p class="ql-block"> 1969年阳春三月的一天,窗外,宽阔的大辽河河面海鸥翔集,平静的潮水漫涨。</p> <p class="ql-block">我躺在床上心潮翻腾,往事接踵涌上心头:我想起了妈妈说的爷爷给地主当长工的往事。想起了1952年小学生的我光荣地带上了红领巾时</p> <p class="ql-block">请看看愚翁的纪实拙作全文吧!</p><p class="ql-block"> 《你为谁干?》</p><p class="ql-block"> 全 尚 志</p><p class="ql-block"> 1969年阳春三月的一天,窗外,宽阔的大辽河河面海鸥翔集,平静的潮水漫涨。晚饭后,坐落在大辽河南岸的厂职工宿舍二楼关系融洽的四位学校老师、员工平静地谈论着几天来发生的事,有欢快,也有心中的不平。 </p><p class="ql-block"> 当说到某件事时,不谙世事的我平静但心中不愤地说“我不干了”。突然军转干部党员杨绥生对着我突如其来地大声呵斥:“你为谁干?”,高昂逼人的气势和声音在小屋内震响,对我犹炸雷轰顶,顿时同室的党员王会学、高振国惊呆了,我不知所措。我躺在床上心潮翻腾,往事接踵涌上心头:我想起了妈妈说的爷爷给地主当长工的往事。 </p><p class="ql-block"> 想起了1952年小学生的我光荣地带上了红领巾时妈妈说:“你入的(少年)队,定是你爸那个党的队,你入队了就跟你爸那个党好好干吧”。 </p><p class="ql-block"> 想起了1955年,五年级的我考了年级第一名,左臂带上少先队三道杠,六一儿童节在校长兼少先队辅导员田树彬的指挥下,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爱祖国……,不怕困难……”,豪迈的歌声在我的耳畔回响。 </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 想起了中学时半夜到铁道西高炉前,我与慈祥的仪宝锡老师在铁水凝固的炉前赤手对握铁钎,脸烤得火辣辣地疼,手一次次被震,还担心失手大锤砸着脑袋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 “为谁干?”“为谁干?”经历的无数人和事,不断地拷问我的心。 </p><p class="ql-block"> 回顾起来,几十年的工作,我为党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孜孜矻矻,大都是从事文字工作,仅举几个例子: </p><p class="ql-block"> 我当了十二年市内初、高中语文老师。在当初中教师时,当连长(其实就是学年组长,当时学军叫连长)一个连十四名老师、十二个班,十二个班1000多名学生,我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每天每班各一堂)的语文课,有时有的老师有事了我还给代课,一个上午连上四节课,到中午时累得心叉子疼,连吃饭的劲儿都没有了。 </p><p class="ql-block"> 我起早贪黑,到学生家走访,半夜12点半才发现还在学生朱世杰家。</p><p class="ql-block"> 我领学生在烂泥塘上挖护校沟,我站在最下层。</p><p class="ql-block"> 带学生到二十里外的二界沟农场学军,虽劳累了一天,晚上还独自刻钢板油印简报至深夜,第二天趟着泥水发放,一手插秧,一手拿着白铁皮喇叭筒做宣传。 </p><p class="ql-block"> 念大学时师范学院供吃供住使我体健饭量好,随师生到紫荆山植树挑水,中午吃十个馒头一张糖饼。刚工作时学校运动会老师上场跑1500米,我把第二拉了半圈。</p><p class="ql-block"> 在职工宿舍吃每月30斤定量,只能早3、午4、晚3两,食堂一碗粥一个小馒头哪有三两啊?饿得难受,一想到要听党的话,断然拒绝了同宿舍的朱鸿章师傅劝买点粮票的心意,第二年运动会下场跑400米就累得躺下起不来了,我从没为没偷买一两粮票而后悔。 </p><p class="ql-block"> 我担任班主任期间培养的学生一个班就有好几位成了市局级干部、有的成了高级教师、有的连年荣获市级劳动模范;担任高中班主时的学生有的成了高级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中专学校中层干部、医生、企业家 。</p><p class="ql-block"> 我在教育学院工作担任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期间,担任全地区(营口及盘锦四个县、四个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工作。日常除对两个地区部分中学语文老师讲课讲评、指导,主持两地区初中升高中语文考试工作(到外地秘密封闭出题和试后评卷)外,还兼任省刊《教与学》报总编辑(其实就是从通讯联络,到收稿、选稿、定稿、改稿、编辑、写必要的文章、画刊头设计、画插图、画报纸大样,到跑报社,校对,只我一个人啥都干)。我废寝忘餐,经常不管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大雪天,每天不停歇。</p><p class="ql-block"> 每天忙到夜十点甚至午夜,骑个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回家吃晚饭,有几次是在半路的兴隆大厦路边的一个老太太。支的黑乎乎的帆布棚下买两个茶蛋垫垫饥肠。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夜十点多从报社拿回一张第二天要出报的报样儿,回到家已经夜十一点了,打开报样一看,有一个字拧歪了(例“的"字)朝向右边倒放的,我立马骑上自行车跑到报社,近十二点时敲醒打更师傅开了门,把字改“正”了。觉得板面不理想,又自行改版,改正了不可心的版面,回到七八里外的家已近午夜一点,还能吃晚饭吗?晨三点又爬起来骑自行车跑到报社印刷厂拿到了已经印好了的报纸,看后才放心满意。</p><p class="ql-block"> 常规的语文教学,往往都是一堂堂地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脑海中对语文根本没有什么系统的印象。至于为什么写不好文章的原因根本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1985年3月,辽宁省特级教师——盘山油田中学魏书生给我寄来了《学习语文知识树》的文章,我产生了在报纸用图式展示的想法,便着手操作。我到报社求印刷拣字车间的贾洪芝师傅找人帮忙,为我拣一些△、O、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直线条及铅字,又请贾师傅帮忙分别在空白纸上印了好几页长短、粗细不等的直线、双直线、△、O等。回家后求老伴帮忙把铅字、线条、△、O,一一用小剪子剪下来,然后用浆糊一点点在白纸上粘贴,用不同粗细的直线粘成树干、树枝、树根,用△代表树叶,用O代表果实。树的“根”上贴的字是“字”、“词”,代表语文基础知识。枝杈、树叶上贴的字是“语法”、“修辞”,各类O上贴的字是“记叙文”、“说明文”、“论文”…,代表果实,即各种体裁的文章。老伴不顾白天上班还得忙碌孩子上学的操劳一直帮我忙活,稍有不如意就另粘贴,反反复复,到天蒙蒙亮时一棵有根、有枝、有叶、有果的形象的《语文知识树》粘贴成功了。老伴开始做早饭了,我又反复捉摸修改力求粘得更好。上班时我把粘贴好的知识树作品送到报社,经过照相、制作铅板,我又把所有选出的文章、书画等按内容主次画出四个版面的版样,都画好后交付师傅,经过捡字、排版等几道工序后印出报纸大样,经过几次校对无误后开始付印。第二天早3点报纸出来了,一张有供学生学习的直观性的知识树展现在报纸上。 </p><p class="ql-block"> 知识树受到了魏书生老师和很多语文工作者的认可和称赞,对语文老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形象化“教”和“学”非常有用。</p><p class="ql-block"> 若有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能按照知识树图示直观对学生分步讲解,先让学生对整个语文学习有个概括性了解,再从“根”往上一步步深入学习,学生一定会从学习中对语文有深刻的了解,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有收益的,一定会写好文章,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一名作家呢。 </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我收到了一名叫马润的中学生写的《望儿山下 响水河畔》的来稿,感到题目好,於是对内容大加润色,又写“编者按”,用篆书写了标题,还觉得不到位,若是能加个熊岳的腑瞰图岂不更好?望儿山下,响水河畔的熊岳地形地貌我能画出来,但熊岳車站的屋顶我不知是啥样。於是上午十点多我从营口客运站坐上大客,十二点到了熊岳火車站,下车看了一眼熊岳火车站屋顶,转身又上了返程大客车,下午两点多回到了营口。马上执筆画出熊岳俯瞰图送到报社作版,第二天报纸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此栏目版面中上面是我写的“编者按”,接着是我用篆书写的《望儿山下 响水河畔》标题,依次是马润的文章及我用“泉水”筆名画的3公分高Ⅹ8公分宽的熊岳俯瞰图,图上有熊岳火车站、望儿山、拉拉山、馒头山,熊岳科研所、印染厂、响水河水流、铁路桥、公路桥,还有做点缀的苹果树,还有似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投稿的学生马润反馈说:“同学们说画插图的老师是熊岳人吧?” </p><p class="ql-block"> 我为办好报纸的确不惜力。我独自用十几个筆名写文章、设计刋头、画插图,编辑出版了全国二十几个省的初中、高中師、生订阅的每周四版的省刋《教与学》周报。 </p><p class="ql-block"> 由于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省报纸杂志审批局特给配了摄影记者柴树润做响导让我赴京采访了世界闻名大家臧克家、吕叔湘、王愿坚、刘国正等。</p><p class="ql-block"> 报纸受到了吉林大学著名教授朱绍禹及全国著名中学特级教师上海于漪(2019年荣获习近平颁发的奖杯、证书)、钱梦龙、盘山魏书生、本溪魏忠道及广大语文工作者的充分肯定、赞誉和积极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为广大中学師生开辟了发表作品的《百花园》等栏目,为中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园地,成了广大中学生发表作品、搭桥走向文学之路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深受《教与学》报熏陶、发表作品鼓舞、砥砺,有好几位已循序渐进考上了国内著名大学成了博士赴国外深造。特别重情谊、颇有成就的昵称“低头走路谷子”从山野农家子弟锤成了频频获大奖的全国著名诗人、国内著名杂志主编兼报纸专栏总监,他心存感激一直称我为恩师,总寻觅机会不遗余力地报答我当年给发表作品,引路、搭桥助其成材之恩。 </p><p class="ql-block"> 我开辟了《教学阵地》专栏,上海松江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定期在报上发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拼命地工作,蠢想跟《辽宁中小学生报》比。后来想人家报社人手齐全,起码得十几人吧! </p><p class="ql-block"> 报刋办得蒸蒸日上,万幸我因主管院长曲啸外出时,忙忙碌碌中没倒出空对代管院长理彩,他不让参加在阜新召开的报刋发行会,报刋失去了订户,无奈停刋了。吉林大学朱绍禹教授等纷纷来信深表惋惜。 </p><p class="ql-block"> 我调市委工作时,我的饭量从念大学期间往山上挑水植树一顿吃二斤多的饭量骤降到中午连二两米饭也吃不下了。当时我四十多岁,心想若得不治之症,在人世间也不算最亏,可老伴领几个孩子可怎么过呀?眼淚都要下来了。后经医检是累和饿而造成的胃溃疡所致。若报纸不停办我非累死不可。 </p><p class="ql-block"> 2017年在楞严寺公园遇到了不让去阜新参加报刋发行征订会的那位。我说:“我衷心感谢你!”,他反问“怎么?",我说“报纸不黄,我早累死了!”,他说:“那,有时‘就有电话说收不到报纸”。听听,这也是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外)的中学師生订阅的报纸不让征订、发行了的理由?客观上我终生谢谢他! </p><p class="ql-block"> 在做市委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期间我除了主持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参加国家及部分省、市、区、县、大中企业政研工作会议,评定市、县、区、局、大中企业政研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干部以供市委领导表彰外,分别用真名和七八个筆名写文章、绘画、刋头设计、攝影,杂志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照片几乎全是我不惜休息,甚至冒着危险拍成的。例拍市一百大楼时,在百货公司宣传科长高长庆的陪同下,我手扒铁钉帽爬上对面二层铁瓦笼版屋顶,居高平拍才拍照下了至今尤觉欣喜的一百壮观彩照(现尚存的四十期《思想政治工作》杂志上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省资金,每期杂志的四封照片我都是从营口乘四站火车到他山小站下车,又步行一里多土路的乡镇印刷厂印制的。 </p><p class="ql-block"> 我一人用业余编辑了的40期省刋《思想政治工作》双月刋杂志上。 </p><p class="ql-block"> 经我逐一筛选后报市委常委会审定、表彰的先进单位及个人,杂志上刋登的文章都是后来各级党委成员、政工、共青团、工会、妇联甚至计生委干部评上政工師、高级政工师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微信聊天中一位叫“王者”的网友坦诚地说“我就是受益者”,后来打听市广电局纪委书记周浩“王者是谁?”他说“就是啤酒厂的党委副书记王丽敏呀!”。 </p><p class="ql-block"> 我在市委主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作的五年中,除主持日常工作,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外,每年还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研究会工作会议,还组织召开全市或参加基层政研会会议和活动。</p><p class="ql-block"> 陪化纤厂军转老书记曹德远上北京争取全国企业先进,看到鞍山市政研会秘书长陈敏由大企业领导陪伴住大宾馆,租个黑轿车满街跑,而我随曹德远副书记夜住东郊民巷的厂地下室,白天一步步沿街走,脚底磨成血泡了也毫无怨言。 </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我问心无愧地说:为党的教育事业、为党的工作我甘当园丁、铺路石、蜡烛……,我尽心尽力了。 </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没分割,无论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首“战”歌。 </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营口市委五楼的长廊上眺望,欣慰地欣赏着大辽河上的巨轮,沐浴在高悬的红太阳下,汽笛鸣响,远航! </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中共营口市委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注:参加《迎接党的二十大老年人作品“书写我的芳华”大奖赛》时按要求作了大量删削,只留了1500字投稿。</p><p class="ql-block"> 在做此《美篇》时是心声原文,说了在岗工作时为避向党讨价之嫌不能说的话,留作自己人生部分回顾纪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