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如清风,“迪”励前行 阿旗职教中心抗疫事迹(一)

阿旗职教中心许老师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边塞小城疫情突发,各行各业迅速行动!上午十时,阿旗职教中心抗疫志愿队接到任务,迅速到旗教育局集结,投身到全旗的防疫工作之中。</p><p class="ql-block"> 穆迪,作为阿旗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同时她还考取了医师证。双证在手,教育教学与医护实操两种专业技能齐备。所以,在学生遇到身体上的突发状况时,你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你也能总会看到她身着防护服为师生做核酸的样子……一身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早已成了她的“常服”。</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正在备孕的她,面对疫情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阿旗职教中心抗疫志愿队!</p><p class="ql-block"> 看着她让人温暖又倔强的笑脸,为她担心的同时也莫名地被她激励。其实情感从不来自于抽象名词,它来自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将热爱化成力量,去做实际的事,就能让所处的环境因你而更好。</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共党员,穆迪用行动证明了,女子不是水做的,她们也可以是由锐不可当的勇气、责任、义气和坚如磐石的意志、力量和火焰做成的!穆迪就是这样的女子。在志愿服务的第一天,入户为实验小学教师及学生做核酸,穆迪和同事们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没喝一口水也没吃一口东西。第二天又早早出发前往教育局,领取物资继续为实验小学师生入户做核酸,这一次是做到晚上七点。</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连轴转了两天后,穆迪又随队伍前往社区及包联小区进行信息录入及志愿服务。任务虽不像前两天那么急迫了,但仍有忙不完事情:一桶面刚泡上就来任务了的情况时有发生,走的酸疼的脚刚停下一声“穆迪”又得赶过去的时候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在和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她是笑着的,笑得好看又自信!她说一切都值得!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句“值得”里面包含了多少心酸和劳累呢!</p> <p class="ql-block">  核酸检测时,她总是耐心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保持距离,她说温和的态度可以化解人们内心的恐慌和不安。可是,一场核酸下来好几个小时,她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那时她的内心该有多少的不安和烦躁啊!但她从未抱怨过,因为那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面装着的,是一颗有爱、有责任、有担当、敢于奉献的心。</p><p class="ql-block"> 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只要责任在肩,普普通通的他们也可以成为超级英雄,把所能拼凑,在抗疫的战场上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  说到在疫情前线的不易时,穆迪说:“作为志愿者,在遇到十分配合并热情感谢的居民时,在收到他们送来水果和矿泉水时,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收到学生送来的食物时,在瑟瑟发抖的清晨收到学校领导送来棉衣时……我都感到无比幸福,那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浑身又元气十足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穆迪,一个如清风般随和、如艳阳般热情的佳人,一个无所求,亦无所惧的巾帼!</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光。”</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有的不过是守护这座城的坚不可摧的决心、拔荆斩棘的奉献、责任的担当与使命的坚守,有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带着内心的温情为这座城市绘制爱的底色。正因为如此,我们和穆迪一样坚信:当晦暗散尽,终星河长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贠志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阿旗职教中心抗疫志愿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郭卫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审:许文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