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用毛驴拉碾子碾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碾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中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09.2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碾米磨面没实现机械化时,农村都有碾房和磨房,以应人们日常生活之需。距我家门前不足二十米就有一个碾房,就在井台旁边,为本队社员所共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房为泥土墙、草屋顶,有窗有门,但没有门板和窗扇,窗上会插几根粗木棍,面积约二十平方米;内部设施为碾架、碾盘、碾砣、碾框、煽车子、漏斗子等。碾架由四段大粗方木呈井字形组合而成,直接放于地面,上放碾盘。碾盘由花岗岩制成,直径一米八左右,厚约三十公分,圆饼形,上部有散状分部不规则小坑槽,并在外缘用软木方分层围包出约二十公分宽的碾边。碾砣也由花岗岩制成,直径约六十公分、长略小于碾盘半径的圆柱形,上面的坑槽与碾盘同。碾框由厚杂木方制成、长方形、比碾砣尺寸略大,套于碾砣上;其中两端框中间加轴、轴上带铁制圆锥状轴芯,镶于碾砣两端圆心的凹坑里(也是铁制),以此于碾砣相连;另在里侧框中部开立向大圆孔,套于碾盘中间立轴之上,轴与套间亦镶铁制耐磨件儿,如此构成一盘碾子的整体。还有顺向碾框一侧的木杆要向外长出一段,谓之碾杆儿,以用来挂牲口套或人工推碾时以手抱持之用。漏斗为扁倒三角形,由木板钉制,上部敞口,下头尖部开口处有可调节大小之插板儿。漏斗为推米时专用。煽车子木制,约一米五高,一米七长,四十公分宽;由腿架、轮轴、风叶、风道、摇把、大漏斗、放米阀、出米道、出糠口构成,用来分离碾过的米和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子的功用一是轧面、二是碾米。轧面比较简单,每次的量也不多,一般由家庭主妇操持,孩子老人配合。碾米则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切量大活儿重,故多由家中的男劳力来完成。但无论碾米还是轧面都得用牲口拉碾子,所以事先得到生产队订(预约)牲口。用的人多了,就得排号,当天不行,就往下排。生产队有一些不能拉车拉犁的老马,毛驴,骡子等,便被安排来拉碾子(或拉磨),由饲养员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使用和排号事宜。社员使用牲口拉碾子,不用交钱,也不扣工分儿,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福利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轧面最多的是苞米面,其次是高粱米面,偶尔也有豆面等。最讲究的是轧黄米面(粘米面)。小麦面、荞麦面则不能用碾子轧,而是要上磨磨。轧苞米面一般不用淘洗和其它准备,用干苞米粒直接放到碾子上轧就行;压碎后用粗罗筛,筛子上的再反复轧,直到压完为止。讲究的人家也可以将苞米淘洗后再轧,这样可以将苞米皮子去掉,轧出来的面更好吃。轧黄面的米得经过淘洗、控干后再轧,一来可以去掉砂子等杂质,二来轧出来的面更细腻,因此也常把轧黄米面(粘面)叫淘米。平时轧的黄面量不多,时间比较分散,各家都较随意(但也多在农忙季节,因黄米面的饽饽抗饿),但年前轧的就不一样了,量又大,时间又集中,很有一种仪式感,因为淘粘米、蒸粘豆包(也称年豆包)是关东的三大年俗之一(另两项是杀年猪、做年豆腐)。淘粘米一般小户人家也要二三十斤,大户人家则要五六十斤,甚至更多(老人习惯论升,往往会相互打听你家淘几升、他家淘几升)。淘年米多在腊月初,这时候用碾子就紧张了,一天到晚没有闲时候。要淘米前也要事先到队里订牲口、排班,往往会一次排三四天,然后陆续向后排,一直到大家都淘完米。淘米是一件大事,所以也经常会是家里多人协作完成,小孩子也得帮忙,包括看碾子、筛面什么的。筛黄面要用细罗,不是每家都有,都是传换着用。笸箩、簸箕、条帚等由自家准备。一盘碾子一天能轧好几家的面,所以后面的人家都得提前到。在等的过程中也顺便帮忙,并唠些个家长里短什么的,加上卖呆儿的闲人,所以那个阶段碾房到也成了一个小小的热闹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子的功用重头戏还是碾米,量大、有技术含量、设备用的齐全(包括搧车子、漏斗子都用上了)。首先是碾谷子,又叫推谷子,多半在冬腊月或正月进行。新谷子下来后含有较高水份,是不能直接上碾子的,否则谷壳下不来,米还会压碎,所以必须先烘干。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火炕来炕。将新打下来的谷子倒在土炕上的席子底下,经过每天的烧火做饭烧炕等烘烤过程,大约一周左右谷子便被烘干了,就可以上碾子推米了。一般一铺炕要烘一百多斤,有五六公分厚。刚铺上的头几天,人睡在席子上,湿漉漉的,很不好受,特别是小孩子,直嚷嚷,可大人并不管你那一套,只好忍着。三四天之后就好了,不仅不潮了,还有一定的弹性和保温作用,只是好景不长,谷子炕好了,就该推碾子了,炕上又倒上了新谷子,还得忍受潮湿的煎熬。推谷子的技术关键在于漏斗放谷子的量,放多了谷子被推到碾边时没被碾净,放少了米会被压碎。推谷子必须一遍成,就是谷子通过碾子的碾压搓挤,一圈儿圈的往外走,壳也渐渐地脱掉,变成了米,而被推到最外圈儿时就没有谷子了,只剩米和糠混在一起,用搧车子风选后,米糠就分离了。否则米里还有谷粒儿会影响质量,如果再重新推,米会被碾碎,造成浪费。这项技术得慢慢摸索积累才能掌握。第二项是伐(音)苞米碴(系统里没有米字旁的同音字)子,为什么叫"伐",说不清楚,习惯上都这么叫。伐碴子的玉米得先用水涝一遍,控干水份,闷一下才能上碾子,否则皮去不掉,碴子不好吃。伐碴子没有推谷子精细,可以不用漏斗,直接用簸箕往里边添加就行。碴子一般伐三遍,通过筛选分出大中小三类,还要分离皮和糠面,如果光要小碴子就要铺的薄一些,并反复筛选碾压。还有伐高粱米,方式介于两者之间,高粱不用炕也不用淘,自然晾干就可以;也要上漏斗并最后用搧车子分离米糠,但要反复推两到三遍才行,中间不用筛分,到最后可以将碎米筛出来。推两遍的米发红,三遍的米发白,做米饭更好吃一些。推谷子多在冬季,因谷子不便陈放,多半是推好了放米。伐碴子多半是在春季,有时也在夏秋季,一是玉米粒便于储存,二是捞过水的米冬季容易冻在碾子上。淘年米的时候,就经常会冻碾子,但那是个风俗,只能那个时候淘。解决的办法是在开轧前在碾盘上用豆秆拢火烤,把碾盘、碾砣烤热了再用。烤完火的碾子有灰扫不净,要先用一些干苞米压猪料,然后再用。也有的时侯冻的不严重,就及时用铲子把冻块儿铲一下便解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房最忙的时候多在冬春或晚秋,到了夏季多半时间就闲置了(忙的时候也不是每天都用)。当碾房闲下来的时候经常会变成孩子们玩耍娱乐的场所,有时在那里捉迷藏,有时搧啪(俗读pia四声)叽,有时踢毽子,还有时在碾盘上打乒乓球。捉迷藏如果是在晚上效果更好,那里没有灯光,一到晚上黑咕隆咚地,胆儿大的敢进去藏,胆儿小的不敢进去找,只能在外面瞎转悠,或者干脆玩儿诈术:XX你在里边呢!我看见你啦!快出来吧!不出来就不玩儿了……。在碾子上打乒乓球也算是不得以的一项创造吧。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打了一张乒乓球台,闲暇时间老师会去打,后来学生也跟着学,慢慢的也入了点儿门儿,并渐渐地上了瘾,但放学后及节假日学生往往捞不到打,加上打的人也多,所以就想出了这个办法。那时学生并没有球拍和球网,顶多就有个乒乓球,于是就找块木板或纤维板,照着样自己削一个凑合着用,也有时顺手操起一个类似的东西代替。再找两块砖头,一根秫秸放在半个碾盘的中间当球网即可开战。虽然条件简陋,打不出什么名堂来,但也玩儿的饶有兴致。有时候孩子们也愿意摇搧车子玩儿,但轰隆隆的响声被大人听到了往往会遭到训斥。冬季的时候我有时会在碾砣子上捶靰鞡草,也有时会去那里捡粪(用牲口推碾子的时候牲口拉的粪便会被扫到碾盘底下的窝窝里)。有一个阶段邻居家在碾房的横梁和山墙上搪两根木杆,把手推车架子放在上面,捉迷藏的时候我曾经攀上去过,伙伴们一通好找也没找到。我也曾埋伏在上面用弹弓打落在对面不远处的麻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房用久了也得维修,主要的项目是对磨浅了的凹坑重新进行錾刻加工,俗称镵(dchan二声)碾子,一般一年一次,在闲时进行。老家的山上多是石灰岩,不能做碾子,县域内只有一处出花岗岩,距离有一百余里,村里用的碾子、磨、石磙子等是否出自那里,没考证过。村里没有专门的石匠,镵碾子、磨由一位会这门手艺的老粉匠负责。用的工具就是錾子、锤子和剁子。一般镵一盘碾子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个活儿是不能近距离观看的,干起来石渣、石屑乱飞,容易伤到眼睛的。錾的人也要做好相应的访护才行。维修另一项较大的工程是换碾边。要将柳木破成扁方,刨好后在横面儿上开锯口,两三寸开一道,一道开到二分之一深,另一道开三分之一深,间隔进行;开好锯口的木条再用火烤,边烤边弯曲,使之形成弧形贴于碾盘外围,用隼卯、钉子、胶水、木楔子等固定,一共要贴五六圈儿才能完成。最外圈儿的木条要薄一些,并高出二三公分左右,用来挡住碾出来的米面。其它的维修量不大,随坏随修,都由生产队负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后,随着各种农业生产生活机械的普及,老碾房也逐渐被冷落,并最终走进了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念曾经的老碾房为艰辛的农村生活带来的那些帮助和便利,感念前人和工匠们为我们积累和传承的宝贵生活知识和经验,也感念老碾房为孩子们提供过一方独俱特色的学习和玩耍天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用筛子筛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煽车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竹筛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柳条笸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柳编簸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筛面的罗和罗床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