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中进步,“研”中成长——基隆开发区第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哎哟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凉爽的秋风带走了夏日的酷热,却带不走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教学不停,教研不断,一场关于“教学”的研讨和学习在校园内拉开了帷幕……基隆开发区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殷殷期待,于2022年9月20日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覃亚婷老师主持,二年级语文组进行教学研备汇报和课例展示。</p><p class="ql-block"><br></p> 研备过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堂课都是给学生安排的一趟旅程,这趟旅程“从哪里出发”如同课前的教学分析;“到哪里去”是我们的学习目标;“怎么去”则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否到达目的地”则是用评价任务来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这也是老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时要思考的重要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主题为“基于统编教材,优化作业设计,课堂提质增效”。二年级语文组研讨的是识字单元,以“场景、树木、动物、农事”等为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钟左兰老师与覃亚婷老师对本单元进行单元统整;蒋菊玲老师执教《树之歌》,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统整分析,从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两个方向进行课堂教学研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磨课,有的是打碎后的重新生长,有的是局部的推倒重建。在研课中,韦江林老师提出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采用开小火车朗读和男女生赛读的方式来检查;基于本课的生字特点,可以用“归类识字法”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引出形声字识记,最后拓展带有木字旁的字积累识记。韦老师特别强调,二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可以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识树名记特点。教师的语言一是要有趣味性,利于师生一起走进课堂情境;二是要丰富表扬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务处黄莉副主任也表示,课前预习很关键,教师可根据需要把预习单发给学生回家预习,教师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检查环节,可以采用开小火车朗读和男女生赛读的方式来检查读书情况。针对课中作业的设计黄副主任进一步举例说明,在学完树木的特点后,可以把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的意思增加进来,让课堂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拍手读、师生合作读、看图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树之歌》,使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作业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听了黄副主任和韦江林老师的建议,我们小组成员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最后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案。</p><p class="ql-block"><br></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是蒋菊玲老师执教的《树之歌》。蒋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树木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整节课中,蒋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通过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树的名称,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从树的名称中都有“木字旁”这一特点,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在蒋老师识字方法的指导下,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的识字习惯也在无形中得到了良好的培养。蒋老师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节奏有韵律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识记,有梯度地完成了课文的背诵。</p><p class="ql-block"><br></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结束后,老师们以年级为单位,围绕新课程标准内容对本节课进行讨论分析。吕银杏老师认为在识字方面,蒋老师能借助预习单让学生课前自主认读生字,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读词再次巩固生字,朗读和背诵儿歌在课堂里面都有充分的体现。对于课后作业,吕老师的建议是: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熟读了课文,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将“把儿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变为“把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会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明芳老师认为本节课的课时目标定得比较大,蒋老师虽然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扎实地完成。谢老师建议在开火车读词语的时候,可以多开几组,有助于教师了解多位学生的掌握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罗莉老师指出,蒋老师在朗读课文方面做到了“三读”,在背诵儿歌环节中,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运用了看图识特点和做动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树木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课堂总是有遗憾的,蒋老师在检测学生识字情况的时候,一开始就进行开火车的形式检测,并没有兼顾到预习不到位的少部分学生,彭老师建议通过自由读或齐读,给学生一个回顾知识的时间,再进行多种形式的识字检测。新课标中提到要让孩子认识部首,在教学会写的字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部首标出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明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由黄莉副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黄副主任强调,要优化作业设计,必须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作业设计。课中要渗透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思考,课后要针对这节课所教的知识进行拓展。低年段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一步,预习有五步:第一步是“读”,预习的时候要把课文读通、读熟,不认识字的通过查字典认识它,低年段是锻炼孩子朗读能力的最佳时候,不仅要把课文读通读熟,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第二步是“标生字”,标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认识这一课的生字;第三步是“给生字组词”,会借助学习工具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识字巩固字,让学生对重点词有更深的印象;第四步是“看”,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的默读一遍,平时课堂中渗透默读训练,通过默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新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五步是“思考”,让学生尝试回答课后习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梅贻琦先生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教学中,我们需怀着景仰的情怀,用工匠专注的精神,在漫漫而修远的教育道路上下而求索,将教研中的思考带进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心有所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研无止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经验的收获,一次有效的学习,一次能力的提升。在本次的教研课中,老师们既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又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掌握了备课的技巧,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提升了教学把控能力,在专业化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策划: 教务处</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 王玉洁 莫婉淑</p><p class="ql-block">审核: 韦江林</p>

学生

老师

教学

识字

课堂

教研

生字

预习

课后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