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为了展示农业科技成果,纪录农业战线老科技工作者的辛苦甘劳,展现我县农业大丰收的喜悦场景。近期,县老科协摄影家协会,开展了一次别生开面的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摄影师一行8人在会长刘力华的带领下,深入到西佛镇老科协引领的实验田进行采风。在桑林镇李广宏的千亩“美单115”玉米高产田里,农民们对当地沙薄土质长出的大玉米棒,爱不释手,赞叹不已。用传统的方法测产,亩产足足超过2000斤 ,齐声称赞科技的力量,夸奖 “美单115”品种真好,是种田人的心肝宝贝,是农民致富的金疙瘩。农民们在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前驻足,欣赏着,品味着,开怀大笑着,摄影师用照相机的镜头记录了玉米棒子的大“马牙”和农民们张开大口发自内心的大笑。此情此景,交相辉映,互放光芒,相得益彰。农民的笑脸有金黄的棒子衬托,更加亲切;玉米棒子有农民脸颊的润色更加引人入胜。<div> 在西佛镇老科协领办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实验田里,132个玉米新品种,齐刷刷如列队士兵,以整齐的阵容,饱满的状态,牵动着摄影师们所有的神经,吸引着摄影师们专注的眼神, 让摄影师快乐地欣赏,开心地拍照。整齐划一的玉米方阵,尽情地接受大师们的集体检阅。在玉米实验田里,最耀眼的“大明星”是美单115新品种 ,这个品种今年长势特别抢眼,适应性强,矮杆大棒,抗旱耐涝,抗倒高产。一位老农手里拿着一个棒子,认真地数了起来,这个玉米棒有18行,每行50粒,一穗玉米就是900粒。他问西佛镇农业老专家吴庆凯,玉米的产量能有多少。吴庆凯告诉他:按玉米千粒重,每个玉米9两重,每亩地3000株,含水产量每亩可产2700斤,折算成安全水份,亩产也在2000斤以上。今年全县共推广美单115玉米新品种2万亩,每亩可增产200斤左右。<br> 广阔天地话丰收,照相机见证了丰收,摄影师用镜头收获着丰收。相机镜头“咔嚓、咔嚓”的声响,伴着希望田野上的交响乐章,流淌出一幅幅壮美的图画。特技镜头里的玉米棒子在阳光的辉映下金光闪闪,农民们丰收喜悦的笑脸也像金子般的灿烂夺目。 </div> 最耀眼的“大明星”是美单115新品种 ,这个品种今年长势特别抢眼,矮杆大棒,抗旱耐涝,抗倒高产。 玉米实验田各品种 展示实验田玉米近尺长的棒子!让参观者惊叹! 农技师朱永涛现场指导来访参观群众。 一位老农手里拿着一个棒子,认真地数了起来,这个玉米棒有18行,每行50粒,一穗玉米就是900粒。老农开心地笑了! 参观场面纪实 台安县老年摄影家协会摄影师与农技师朱永涛合影 文字:寇贺忠<div>摄影:星月工作室摄影师<div>制作:刘二姐</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