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研 助推教师成长——“专家进校园”活动纪实

Olive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提升英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效落实“大单元整体学习”,探索“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金秋时节,集团组织了线上英语学科专家进校园活动。各学校老师在陈新忠老师(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市英语教研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共同研讨,共赴一场教育研究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9.19上午,集团四位老师上课老师在一周紧锣密鼓地准备后,进行说课。她们分别从课标、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活动实施、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展开。</p> <p class="ql-block">李丹丹老师说课:B1U2 Traveling around</p> <p class="ql-block">魏翠翠老师说课:B1U1 Teenager Life</p> <p class="ql-block">葛风芳老师说课:Pride and Prejudice阅读课</p> <p class="ql-block">褚娜老师说课:Pride and Prejudice启读课</p> <p class="ql-block">每位老师说课完毕之后,集团各校老师们踊跃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一同帮助上课老师精磨课堂,设计高效有趣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陈新忠老师针对每位老师的说课提出建设性意见。老师们再次感受到---学无止境。老师们从陈老师的指导中收获很多。以下是部分老师的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教育者需有严谨的态度。比如叙述要严谨,逻辑要严谨,一句一词,即便不能做到无可指摘,也需经得起推敲。需用一颗负责的心,真正对得起学生,读者与观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对于课标的研究,文本的分析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反复修炼才能获得的能力。目前依旧有部分教师文本分析能力欠佳,需要稳步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需基于学情。学生的能力水平,已知经验,情感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从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真正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未知,想知,才能真正设计出学生需要的课,学生才能学有所获,才能是受学生欢迎的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如何应用阅读圈进行名著阅读课,需要发挥小组的作用,给予每个孩子符合其能力与水平的任务,同时保护好学生阅读的浓浓兴趣,在情节的引导下慢慢地去探索。陈老师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内容要梳理及不同阶段启读课的目的、内容等方面做了指导,给我们CRC阅读带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各校老师们利用下午时间,交流感悟,满满的都是收获。</p> <p class="ql-block">9.20下午两点,在老师们的期盼中,李丹丹老师带着说课后修改的课堂设计朝我们走来了。</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的这堂课目标具体,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学生输入有意义,输出有支撑,最终导向了可喜的学生课堂生成。</p> <p class="ql-block">课后李丹丹老师就课堂设计改动与课堂实施效果再次说课。昌乐二中和滨州行知学校的老师分别评课。</p> <p class="ql-block">集团英语学科主任孔瑞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陈新忠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在陈老师评课时,老师们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因为对这堂课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所以在陈老师点拨之处,每每唤起极大共鸣。或有老师们聚集在镜头前,边听取陈老师的意见,边积极探讨,或有老师们仔细倾听,积极思考,奋笔疾书,记下当时灵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从以下方面给了老师们很多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T设计要站在学生角度,目的清晰,重点突出,设计科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基于学情设计活动。把握好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的节奏要把控好,与学情结合起来,明白学生的能力是什么,能做到什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安排合适的任务,让课堂有“节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对于文本信息的系统化处理,用表格or思维导图?陈老师更偏向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链接。在更注重逻辑的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文本研究是活动设计的根本。文本研究到位,则课堂设计逻辑性强。比如文本中四篇小文段之间互为并列关系,则不能用箭头将其连接起来,无端增加指向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要前后联系。要想强化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一方面要在单元内容上前后连贯,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中,也需要前后连续,平稳过渡。不可跳跃频繁,活动之间彼此割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处处为学生的学习考虑,用学生能懂的,能用的语言,不必过于学术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情境的设置来源于对文本的分析。情境设置应是自然而然的,有助于学生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情境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要有助于学生的内化和创新。</p> <p class="ql-block">因为懂得,所以喜欢。陈新忠老师已经连续多年深入集团帮助老师们教研成长。每一次,陈老师都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师们也特别欣赏和敬佩德才兼备的陈老师。在一次次的相处中,他一次次地点燃了英语老师们研究的“小火苗”,希望这把火越烧越旺,而不是渐渐平息。相信我们这一群有志于英语教育的人,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越走越宽!期待明天的教研!</p>

老师

学生

课堂

陈老师

设计

文本

说课

活动

陈新忠

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