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先贤屈原曾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之路漫漫,且行且思且成长!</p><p class="ql-block"> 周二上午三四节,是高二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时间。又逢周二,我们在听完古彩霞老师的公开课《将进酒》之后,齐聚追梦楼二楼东一集体备课室,对本周教学内容及下周公开课等安排做了研讨!</p> <p class="ql-block">本次集体备课由组长乔世文老师主持,教师发展处潘月好主任和学管办主任陈恩华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先是古老师跟大家展示了本次新授课《将进酒》的教学设计以及自己的授课感悟,之后大家针对古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纷纷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 <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于曰海老师,就下周公开课内容苏轼《江城子》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学案设计和使用等问题做了说明。老师们对学案设计和使用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赵娜老师指出,就单首诗歌而言,导学案容量不易太大。陈恩华主任也提出,导学案设计应该师生不同版,学生版难度要适宜。并且需提前印发给学生。刘俊红老师也提出,可紧扣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设计“群文阅读”设置上,同为悼亡诗,可联系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同进行情感赏析。手法上针对苏轼《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虚实结合进行比较赏析。其他老师也对导学案使用的具体细节畅所欲言,进一步完善了使用细节。</p> <p class="ql-block"> 最后,潘主任做指导讲话,就本次集体备课做出点评,并再次申明我们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和深度调研。集体备课必须提前一周部署,并遵循“确定课题—学案准备—分工审核—集体研讨—落实巩固”的步骤,不能流于形式。每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集中解决一到两个问题;目标设置要和高考命题相结合,有的放矢。针对诗歌学习,要关注情景默写的效果,并逐步提高学生赏析水平。潘主任也对评课做出具体要求,评课不能只说“过年话”,发言尽量不重复,至少要说一条优点,一个问题,一条建议,切实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的很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师者,自应用炙热的生命之火点燃学生的理想之光。集体备课,我们是认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