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教作业母慈子孝,一教作业鸡飞狗跳——这绝非网上流传的段子,而是无数幼儿父母正在经历的“绝望”。</p><p class="ql-block"> 0-6岁孩子处于感官学习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发展出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理解的能力,学数学、文字等抽象符号时不能像成人一样去理解,所以即便你说一千道一万,孩子也总是记不住,就更别说实际运算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数学普遍很好呢?很多学校或早教机构也会采用蒙氏数学,可取之处到底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就通过认识几个教具,了解一下蒙氏数学如何将抽象的孩子在3-4岁一般都会数数了,可以“顺口溜”般从0数到100,但不见得理解数数背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为什么蒙氏数学区的第一个教具是数棒,孩子内在的数字感跟语言上的数数能够结合,开始逐渐理解数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数棒首先让孩子从感官上有个初步的探索和认识,红蓝相间的单元帮助孩子建立了对数量的抽象。</p><p class="ql-block"> 演示每个数棒的时候会数每一个单元,经过多次练习和一些跟1-10相关的数数的游戏后,孩子对于数数的目的和相应的数量就有了一定理解,接着就会引入抽象的符号: 数字砂纸板。</p> <p class="ql-block"> 演示数字砂纸时,蒙氏老师会用手指描摹这个数字,让孩子通过触感了解数字的抽象概念</p> <p class="ql-block"> 这样通过具体到抽象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将1-10的数字概念介绍给了孩子,以此掌握最基础的数字理念,才能够自由探索其它复杂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给孩子介绍“十进制系统”:通过黄金珠子和卡片引入了 “个”, “十”, “百”, “千”的概念,同样先从具体的实物黄金珠子再到抽象的符号卡片。</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通过不断的练习,熟悉这些概念并且能够构建上千的大数字之后,就会依次引入加乘减除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同样先使用由实物黄金珠子组成的“银行游戏”形象生动地引入加乘减除的概念,然后再引入更为抽象的加减乘除符号运算,每一个工作中都会有相应的检验机制来帮助孩子自行探索和发现错误并纠正。</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整体到细节</p><p class="ql-block">融入游戏元素</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介绍数学区的教具时,都会先从整体概念到细节内容,这样孩子头脑中就会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蒙氏数学区别于传统学校“从小到大识数”的教学方式:很多孩子对小数量会比较熟练,但是遇到大数量就会比较抵触或者不太自信,他们会感觉大数量是更高级别的内容,更有难度。</p><p class="ql-block"> 但是蒙氏中大数量和小数量是按照不同“家族”(个家族,十家族,百家族,千家族)同时引入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就不存在难度区分。</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蒙氏的教具设计考虑到对孩子的吸引力,将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融入游戏中。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不会感到枯燥,保持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比如下面的“邮票游戏”,通过代表不同数字的小“邮票”可以实践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同时这个也是“银行游戏”抽象化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蒙氏数学</p><p class="ql-block"> 蒙氏数学教具的设计和用途都是循序渐进的,旨在建立孩子的数学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数学逻辑,而非传统的“死记硬背”。</p><p class="ql-block"> 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学得快,而且兴趣渐浓,逐渐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并获得成就感,也就不存在一算就错一错就被骂的“相互折磨”了……</p><p class="ql-block"> 蒙氏教育数学区教具还有更多,都富含逻辑与趣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