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来的比较急,忘记佩戴党徽了,组织能赠我一枚党徽吗?”八旬老党员成楚林问道。</p><p class="ql-block"> “当然可以,我们不但要给您老戴上光荣的党徽,还要代表组织隆重地赠送您一枚,要号召全厂干部职工和家属都向您学习!”柘溪水电厂厂长杨宏宇紧紧握着成楚林的手激动地说。</p><p class="ql-block"> 9月19日,这是八旬老党员成楚林同志离开柘溪返回广东时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请求。</p><p class="ql-block"> “感谢组织给我佩戴党徽,让我重温了入党时的庄严时刻,永远感激党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关怀;组织赠予的党徽也将伴随我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永远同在,我将矢志不渝地去奋斗和珍惜”,成楚林在接过杨厂长的党徽时已是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2021年12月31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拨通了远在广东成楚林的电话,告诉他柘溪生活小区14栋房子因边坡变形所有住户必须紧急搬出,成老听到后愣住了,久久没有回神,他哽咽着、自言自语地说:“我在柘溪工作了一辈子,叶落归根,原本准备这两年就回柘溪养老,现在最后一个落脚点都没有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鼻子一酸眼睛也湿润了。</p> <p class="ql-block"> 成楚林1963年湖南招工进厂,2002年在厂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光荣退休。1995年,他兄弟承包的跑恩施大山中的长途客运车不幸坠崖,乘客死伤数十人。为了帮助兄弟他变卖老宅,花光多年的积蓄还借了一些债,才帮助兄弟走出困境。退休后来到在广东工作的女儿家居住,原来准备住段时间就回柘溪,但拗不过女儿的好意,一住就是二十年。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就想着回柘溪见见老同事们,在自己曾经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通过微信和电话同他沟通几次,顾及他体弱的身体,我也不敢透露太多信息,他也没有了先前的哽咽和伤心,他从容淡定的表示:“此处心安是吾家,此事听从组织的安排。”其实我知道,自从变卖了祖屋替兄弟还账后,房子便成了成楚林绕不开的心结。成老曾告诉我说,当年他搬进这套新房的那天晚上,兴奋的一夜没有睡,妻子拉着他的手说“这石灰味道怎么这么清甜呢?”。现在房子不能住了,八旬老人怎能不着急。</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回柘溪的路上,厂里考虑到成老年纪大了,要派车接他回厂里,他婉言谢绝了,坚持自己想办法回厂。后来还是他的晚辈开车送他回柘溪,但他坚持要付车费。</p><p class="ql-block"> 来到曾经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老人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的抚摸着泛着岁月痕迹的家具,轻轻拂去泛黄老照片上灰尘,墙壁上女儿小时候调皮的“画作”还清晰映目,书桌上的老式电视机似乎还散发着余温。看着这熟悉的家,老人的眼睛时而透亮时而又湿润,他仿佛看到一家人刚搬进新房的欢呼雀跃,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幸福的快乐时光里。他缓步推开卧室房门,一阵河风迎面吹来,老人花白的头发在乱风中无序的微微飘动,人也有些站立不稳,他用颤抖的手用力握住我搀扶他的手久久不松,似乎只要不放手,这里就会一直都在。81岁的成老已不在是原来那个生龙活虎、干劲冲天的工作狂了,但他眼角深深的皱纹里依然透露出坚强和刚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一路扶持走来,这个房子不仅有我们的快乐,也有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谈起在这栋房子里的往事,成老眼里是满满眷恋和不舍。成老一边收拾着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一边细数着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有着什么,一寸一席间都留存着岁月的记忆。他说,因妻子身体不好,刚出院就没让她来。他还说他退休后,孝顺的女儿就“强行”把老俩口接去广东生活,好照顾俩老的生活起居。这退休的20年间,每年老俩口都会抽空回来住上一阵子,成老说,我最想过的晚年生活就是和战斗了四十年的老伙伴们每天早晨在山下广场上活动活动,看看跳舞的、打拳的,上午到山下菜市场买买菜然后回家做饭,下午和老伙计们围坐在文化长廊聊聊天、回忆回忆往事……</p> <p class="ql-block"> 成老把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清理好,装了四个大纸箱,请陪同他的工作人员帮他邮寄到广东。当工作人员要为他垫付邮寄费时,他坚决不同意,他说在签协议时没有说有这笔费用,他不能破例。</p><p class="ql-block"> 成老恋恋不舍离开了他心系了一辈的家,一别经年,或许就是一辈子。与成老沟通的这些日子里,记得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加负担,对于房屋补偿的问题,我相信组织,服从组织。”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这个关键时候,成老作为一名老党员,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毅然决然的服从组织决定,在“公”“私”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公”,他凸显出了一名老党员的党性和原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p> <p class="ql-block">文案编辑:谌玲</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梅三冠</p><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陈又辉 冯文 薛雨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