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7日晚上,柳州市柳石路第四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受邀,一起参与东北师范大学刘晓中教授牵头创建的公益讲堂——“爱上作文大讲堂”专题分享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线上分享交流互动的方式,参与的对象有刘晓中教授,全国各地教科研专家、名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爱上作文”公益大讲堂活动共有两项议程:一是柳州市柳石路第四小学语文组成员进行专题分享;二是“爱上作文大讲堂”专家、老师进行点评,成员互动交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项议程:课题组成员交流分享。</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首先,由柳石路第四小学教研组长何华介绍我校对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是2017年9月才刚建成并正式招生的一所新建学校,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大部分都是进城务工子女,很多学生是从私立小学转过来的,而老师多为新入职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将“礼善”定为我校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p><p class="ql-block">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仅仅着眼于习作写法的指导,而是要先从阅读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基于我校学生学情,我们尝试以改变“讲读课文”为主的语文课程形态,大胆尝试课程形态的微创新,构建以学生听、说、读、写为主要方式,以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比如全校开展“四季生态研学课程”研究;依托学校首届“科学嘉年华”活动,以“行走的课堂---最美的大树”为主题开展主题式跨学科课程统整活动;借助“群文阅读”教材,开展“古诗中的儿童”“有趣的童谣”为议题的群文统整课程,将古诗中的儿童和有趣的童谣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习得阅读方法,领略不同诗人笔下孩童的特点和形式多样的的童谣,让诗词浸润孩子的心灵,还与当地的新华书店联手进行了绘本阅读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绘本,阅读绘本,爱上绘本,创作绘本,定期进行各种征文比赛,以赛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等。</p> <font color="#ed2308"> 然后,由语文课题组成员阙祖莲老师以高年级为例针对“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进行交流</font> <p class="ql-block"> 阙老师根据本班学情,总结出学生习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细节描写不到位,流水账记叙。造成学生在习作中缺乏细节描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观察思维较单一,描写方法虽然知道,但不会运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阙老师跟我们分享以下几个习作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1.走进教材,学习细节描写</p><p class="ql-block"> 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断,我们要用好教材,从课文入手,适时引导学生赏析细节描写的精彩文段,并通过反复朗读、合理想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细节描写的好处和技巧,进而增强学生细节描写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2.读写结合,落实细节描写</p><p class="ql-block">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课堂小练笔恰好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实践性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巧妙地运用小练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3.多角度表达情感:巧用修辞,表达情感、融情于事,表达情感、连续发问,直接抒情。借助教材反复训练,才能将语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有美感,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p> <font color="#ed2308">最后,由语文课题组成员郭良慧老师以中年级为例针对“如何把作文写清楚”进行交流</font> 郭老师指出,尽管本班学生在习作板块有亮点,但仍有如下较为突出的问题:<br>写不清楚景物的特点、写不清楚事情的重要部分。<br> 结合本班学情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学生方面看,有以下两点原因:<br> 1.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不知道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br> 2.生活中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br>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呢?郭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本单元课文,阅读与习作并行,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把单元阅读要素与习作表达要素相结合,总结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表达。例如,如果学生选择详写“优美风景”这一推荐理由,可以这样结合教材,展开教学:<br> 第一步:仔细观察,圈定景物。<br> 第二步:理清顺序,有序表达。<br> 第三步:调动感官体验,多角度观察。<br> 第四步:巧用修辞,丰富表达。<br> 第五步:加入想象,表达感受。<br> 写不清楚事情的重要部分,从学生层面来看,是因为学生没有扎实掌握单元表达要素,也不会甄选事情的重要部分。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中没有深入地讲解和练习写作技巧,单元表达要素解读与训练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br>如何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br> 1.纵观全册,寻找联系点。<br> 2.重视习作单元,扎实训练技巧。<br> 3.多种方法,写清楚细节描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项议程:“爱上作文大讲堂”成员互动交流,专家及老师点评。</b></p> <p class="ql-block"> 线上参与的专家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分享很具体,做法非常的扎实,能够紧紧的扣了语文教学,能够非常专注地关注着学生的习作。</p><p class="ql-block"> 针对两位老师的习作分享,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吴玉婷书记提出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聚焦口语交际 关注习作教学”</span>的观点:基于口语交际的真实写作,才是基于教材落实的写作,才是基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写作,才是基于儿童成长的写作。吴玉婷书记提出,要关注孩子们能否大胆清楚地说,能否恰当地也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否在交际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习作教学的关键,是要切中中孩子的写作现状,基于真实的需要,真实的内心,进行有效地点拨。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的作文教学。</p> <p class="ql-block"> 接着,大讲堂专家候老师作点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是以读促写,深化生活感受。</span>“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为他们的生活感受打开山上更大更多彩的窗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是让语文“归根”</span> ,回归课本,钻研教材,研读课标,让写作文回到最基本的规律,抓住语文的根,让作文回到生活,文本与生活链接,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和扩大协作的源泉,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专家刘晓中教授给大家作指导。他指出习作是就让学生爱上表达,分享智慧,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p> <p class="ql-block"> 一事易成,深耕不易。感谢刘晓中教授搭建的“爱上作文大讲台”平台,两个小时的研讨,老师们分享交流,节奏紧凑、内容丰富。阅读是“长根的事业”,写作是“开花的事业”,从“长根”到“开花”需要时间,给孩子支架,让孩子写作拾级而上,帮助孩子在阅读和写作的世界里自由生长,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使命和责任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习作教学中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令人欣喜地在统编教材的实践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用“守望”精神让统编教材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守望”行动和建设,我们要成为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先行者、探索者、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策划:柳石路第四小学语文教研组</p><p class="ql-block">美编:陆苗苗</p><p class="ql-block">审核:何 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