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身体和灵魂都要行走在路上

四月

<h3>第一单元的提示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要求是阅读时能从所读得内容 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得部分写得详细一些。<br>《草原》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尽管上课时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准备,但是依然不够充分,还是没有上出自己想要到达得效果。<br>我自己也上得比较忐忑,还没有找到课堂的感觉,也总怕自己讲太深了,或者讲太多了,所以这一课总体而言比较拘束。<br>我没有一来就讲作者,而是顺应本单元的提示语,请同学起来说说假期都去看了那些风景,然后请他们分享一下自己旅途见闻,接着我用了这样一句话总结,世界那么大,一定要去看看,但是身体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别忘记充实自己的心灵,不然即使我们行万里路,也仅仅只是一个邮差。<br>只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才可以<br>面对大漠,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r>面对黄河,吟诵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br>面对泰山,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r>面对海边落日,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r>面对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我们又该怎么吟诵?<br>是否真的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那般。<br>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老舍的《草原》。<br>接着原本应该介绍作者和背景,但是我却直接进入了课文,这里确实没有处理好。<br>先是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分出段落,归纳画面。<br>我个人非常重视朗读,所以在读上,尤其第一自然段,我花了很多功夫,直到感觉大家都熟悉了,才进行段落的划分,教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概括画面。<br>从第一自然段的可爱的天空,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气,无边的绿毯,大花样的羊群,我们概括出了草原风光图,从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迎接远客,欢呼声,热乎乎概括出了喜迎远客图,从摆出好吃的,拿出好玩的,载歌载舞,我们概括出了主客联欢图。<br>接下来着重讲了第一自然段,我再次疏通字词,我没有单独讲字词,我始终觉得字不离句,句不离开段。<br>抓住清鲜、明朗、茫茫、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用词的精妙。<br>赏析两个句子:<br>1、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br>2、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br>分析一个问题,这里我采用分组的方式,一组专门只读景物描写,一组既要读景物描写,也要读作者的情感,然后来感受两组的区别。<br><br>清鲜一个词比新鲜用得好,一个清写出了青青草原,一个鲜写出来空气的鲜美。<br>明朗写出了草原因为阔大而透亮,它比晴朗更能准确地展现草原的天气的特点。<br>茫茫是遥远看不清边界,这里因为有小丘,所以不荒茫。<br>渲染用书面语比较难解释,我直接就说渲染就是事物互相融入彼此,分不清界线。<br>勾勒就是界线明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br>翠色欲流,一个静态的词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比单独的绿更生动形象。<br>两个句子,着重分析了,比喻的妙处,在分析之前我先让学生来描绘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和羊群,要怎么描绘?<br>这里让学生进行了小小的创作,有的把草原比作绿浪,有的把羊群比作星星,各式各样都非常贴切。<br>接着我才带着他们来领略作者的风采,一个绣字,真的用得太巧妙了,把活动的羊群写成了静物。<br>巧妙地展现了草原之大,因为只有越宽广的草原,羊群才看起来越像静态的花。<br>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了告诉同学景语与情语的紧密联系,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文章才更有韵味,顺便讲了作文中情景关系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必要性。<br>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就是抓住关键词略讲,分析了迎客图,联欢图,还有几个修辞。<br>最后让学生课堂描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画面。<br>夕阳的余光映照无边的草原,蒙汉同胞彼此紧握双手,实在是舍不得离别。<br>这里学生有很多精彩的展现,然后趁机升华了 本文的主旨,赞扬了优美的草原风光,讴歌了深厚的民族情谊。<br>本文结束。<br>布置了小作文就是学习了《草原》也学着写写你心中那些难忘的风景,习作时可以仿用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注意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还特意备注就是自己看到的风景以及内心得情感结合在一起写。</h3>

草原

吟诵

羊群

自然段

渲染

色欲

画面

概括

面对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