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建筑风格的儿时俱乐部

Peak Art Space-山顶空间

<p class="ql-block">给儿时的我</p><p class="ql-block">带来欢乐</p><p class="ql-block">让懵懂的我</p><p class="ql-block">打开眼界</p><p class="ql-block">陪着我成长的</p><p class="ql-block">儿时俱乐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记忆里内蒙古元宝山矿务局西露天煤矿俱乐部,像大礼堂一样的高大辉煌,要走好多台阶才能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左右各有一根圆柱,圆柱子高大粗壮,和两根圆柱相对的两个侧面墙上开有小窗口,那是卖电影票的地方,成人票五分钱一张,儿童票二分钱一张。</p> <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是八九岁的我个子比同龄小朋友高些,那个长着一张大长脸的检票员,有时和我要五分钱的成人票才让进,当时的我是生气又自卑,嫌自己比其他伙伴长得高半头。说起来也是,在那个每人每月只允许购买三两豆油的年月里,每天上顿下顿吃的几乎都是玉米面,你说你还长这么快干啥?</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件记忆清晰的事儿,就是每次买票大家都是挤啊,挤啊,挤……每当售票口一打开,排的好好的队伍马上就乱套,那些比我们高几个年级的半大小子们人摞人的往上爬,还是小孩的我们根本买不到票,我们几个或是求人,或是走后门,一但弄到票就会喜笑颜开,兴高采烈的通过检票口进入电影院,这样高兴的心情,当然不包括后来那几次买二分钱的票不让进,非让我补五分钱的票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通过有铁栏杆的检票口,进入室内是半椭圆形的大厅,门厅的正面墙上东西各有两个门,这两个门常年挂着两片黑色的厚布帘子,掀开黑布帘子钻到里面,映入眼前的是阶梯式,一排一排的连体靠背椅子,成方阵排列,纵向有两条两米来宽的过道,能通向舞台,横着一条是在俱乐部中间部位,有三米多宽的过道是通向俱乐部侧面墙上的双开门出入口,散电影的时候人们从这里出场。</p> <p class="ql-block">长大以后,又过了好多年才知道我们小时的俱乐部的豪华和规格以及建筑结构,不是一般城市里的孩子们所能拥有的,这所建于1958年的内蒙古元宝山矿务局西露天煤矿职工俱乐部,是纯正的苏联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看戏,看电影,演节目,各种大型活动,还有开大会什么的,都是在俱乐部举行,在那个各个方面都贫瘠的年代,这所醒目的欧式建筑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伊甸园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母一毕业,就投身到了那个年代的 "多快,好省,大干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之中,父母退休之后,又过了十余年,那个露天矿的煤层开采完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那所醒目的"宏伟"欧式建筑风格的俱乐部,当时的负责人没有重视到它的建筑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人为的拆除,它在这个世界上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只有留存在记忆里的印象了,还有就是常常在梦里重复出现的一些模糊片段和天马行空的梦境。</p><p class="ql-block">以后有机会再回老家时一定去找找,希望能找到一些我儿时俱乐部的影像资料或者照片,重温一下儿时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文章: 孟凡如</p><p class="ql-block">摄影: 孟凡如</p><p class="ql-block">编辑: Qjanxian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