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同课异构之美, 悟异曲同工之妙——高中语文学科部第二次大教研活动

高中语文

<h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贺兰一中高中语文学科部集体备课的示范引领作用,贺兰一中高中语文学科部开展第二次同课异构大教研活动。</h3> <h3> 此次同课异构由高二语文备课组的黄蛟琴老师和谢椿老师带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比较阅读教学。不同的教法,不同的精彩。</h3> <h3> 黄蛟琴老师从两篇文章中“风雪”的描写入手,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探讨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黄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了学生能动性。</h3> <h3> 谢椿老师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环境的关系入手,探索小说的主题。情景式教学既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心灵共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谢老师的课堂提问存疑,激活思维,让学生都能通过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谢老师大胆设想,设问不落俗套。培养了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h3> <h3>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h3> <h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互动,带给我们独特的艺术体验。课后,学科部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两位老师做了详细的自评,谈了谈她们的授课思路、上课时的收获和疑问。</h3> <h3> 高一备课组的马福江老师、王思雨老师,高二备课组的廖春阳老师、王倩老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h3> <h3> 他们认为,黄老师的课:主次分析明确,重点清晰,教师教态大方得体,注重讲练结合。不足之处在于导入略长,可以考虑将此部分放到“风雪”环境作用分析后面,加深学生对环境作用的理解;此外对文中的审美价值讲解模糊,在学生再次提到时可再做简单引导。</h3> <h3> 他们认为谢老师的课堂:学习目标落实到位,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课堂内容更多地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课堂活动解放学生思想,能把课本中的人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后小练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写的作品,教师点评讲解,进一步落实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h3> <h3> 语文学科部副主任李芸老师小结时指出:大单元教学应把握“大原则”,即教学内容之大、视野之大、任务之大、情境之大。教师在处理时应做到“大中有细,大而有物”,切忌泛泛谈。她说到,两次群文阅读同课异构,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单元教学教师备课的不易,这对我们老师绝对是一种挑战,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大格局。</h3> <h3>  “有效课堂”一直是贺兰一中高中语文教学的探求方向,大单元教学下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思想,促进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加深老教师们与新教学理念接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集中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为促进课堂教学更加合理与高效提供了诸多借鉴方向。人们常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贺兰一中语文学科部的各位老师必定坚守初心,保持信心,心有所向,路必不远;勠力同心,未来可期!</h3>

老师

学生

课堂

同课

异构

教学

教师

高中语文

贺兰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