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本期的主讲老师——张群老师,又到了曲水叮咚的时间了,让我们一起品读诗词,领略古典文学之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曲水池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探寻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座城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访觅古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音唐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尽显盛景</p><p class="ql-block"> 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见证曲水叮咚系列二——寻唐音•觅古迹。</p> <p class="ql-block"> 上一周我们学习了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赠别之作《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本期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古诗是《曲江对雨》。</p> 第一讲 走进诗圣杜甫 <p class="ql-block"> 先来了解一下大诗人杜甫吧!</p><p class="ql-block">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p><p class="ql-block">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4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p> <p class="ql-block"> 《曲江对雨》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作于肃宗乾元元年(758)春。诗人任左拾遗并游览曲江之时,描写的是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通过曲江的雨景,表现了曲江经过战乱后的荒凉与寂寥。</p> 第二讲 杜甫的曲江情结 <p class="ql-block">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可以说,杜甫的一生与长安紧密相连,也与曲江休戚相关。诗人因在长安的一系列特殊经历而结下了深深的曲江情结,这些诗作在诗人一千四百多首作品中为数不多,却独具特色。通过“曲江”这一情感的载体,诗人由早期对个人的生存与功名的愤激转变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诗圣”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为我们留下了近二十首曲江诗,这些诗作在诗人一千四百多首作品中为数不多,却独具特色。每一时期的曲江诗,都凝聚了诗人不尽的情思,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杨贵妃家族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p> <p class="ql-block"> 《曲江对雨》这首诗作于平乱之后,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感慨深沉曲折。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雨”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p><p class="ql-block"> 诗中首联写出了一片春色惨淡、让人压抑的景致,只见春云低沉、江亭晚色,是那么寂静和荒凉。 颔联,则写出了一种凄凉的风雨,胭脂一般的林花被打湿,微风拂过,树叶垂柳似牵风手,欲说还休。</p><p class="ql-block"> 颈联则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往日繁华的痛惜和今日衰落的愤懑,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到达芙蓉园,队伍笳鼓齐鸣,旌麾蔽日,车马鼎盛。而今,道路虽存,而车辇驻扎深宫,更无人再去焚香,一片萧条。尾联,作者期盼繁荣何时再现,用殷切之意反衬希望的渺茫和良辰不再的凄凉。</p> <p class="ql-block"> 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诗还有《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以曲江为背景,借曲江的繁荣表现王朝宴游之乐、讽刺奢靡之事,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可以说,曲江见证了一代诗圣的成长。</p> 第三讲 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诗 <p class="ql-block"> 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时称宜春院,汉称乐游苑。《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因为其水曲折,又似广陵之江,所以得名。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唐玄宗时期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引峪水入曲江黄渠,使得曲江水量剧增,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另有夹城复道与兴庆宫、大明宫相通,两岸楼阁宫殿起伏连绵,成为当时长安城中最大的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曲江是唐时期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唐文化的荟萃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诗万首,写曲江的诗所占居多,故有“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诗”之说。“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道: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大诗人李绅写道:三月曲江春草绿,九霄天乐下云端。韩愈也赞赏这儿是“曲江干顷秋波静,平铺红云盖明镜”。从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杜甫的一生与曲江休戚相关,有很深的“曲江”情结,也写下许多曲江题材的诗作,也在曲江写出他从诗人到诗圣转化的不朽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并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p><p class="ql-block"> “一座曲江池,半部全唐诗”,这表达方式或许略带夸张,却也体现出盛唐时期的诗人对此处的钟爱;可以说:西安曲江是名副其实的诗都。</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曲江是踏青游览、吟诗作对、交友聚会的胜地;如今的曲江池恢复再造,但历史从未远离,过往的文化与故事仍藏在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楼阁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残留着的墨香与诗意;青林重复、绿水弥漫、远处楼阁好像都让观赏者们有更温婉,更闲情雅致的体验感。</p> 第四讲 一首名诗引四大才子补字 <p class="ql-block">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忽然看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x”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p><p class="ql-block"> 苏轼才思敏捷,稍加思索,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p><p class="ql-block"> 黄庭坚则吟:“林花著雨胭脂老。”</p><p class="ql-block"> 秦观紧接着说道:“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妙。”</p><p class="ql-block"> 佛印修行到家,缓缓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所补的这四个字,孰优孰劣,四人争得面红耳赤,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p><p class="ql-block"> 寺院老方丈见状,急忙找到原诗查对,原来最后一字为,“湿”,四人面面相觑。</p> <p class="ql-block"> 四大才子仔细揣摩,觉得杜甫所用“湿””字的确更妙:</p><p class="ql-block"> 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姿态都包容了,将林花的形、情、色、态都包容了,浑然一体,非常准确、鲜明、凝练、生动地体现了“林花著雨”的诗情画意。四人自叹不如。</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可见诗人杜甫在观察事物、遣词炼句上是多么细致入微啊,这首《曲江对雨》用词精妙,朗朗上口,本期的曲水叮咚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也心怀远方,胸有诗意,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我们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