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疯狂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一举消灭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及陕甘宁边区部队。陕北解放区军民在撤退中寻找歼敌机会,连续取得青化砭伏击战、羊马河伏击战、蟠龙攻坚战的三战三捷,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歼敌1.4万余人。陕北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变全局被动为局部主动,极大地挫损了敌人的锐气。它在战略战术上体现了防御中有进攻、后退中有前进的灵活机动原则,是积极防御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青化砭伏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集团占领延安。胡宗南判断西北野战兵团放弃延安后将固守延河以北,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及边区各级机关转移,或潜伏于陕北绥德县至延安公路两侧,“乘机窥复延安”。为彻底摧毁陕北解放区,肃清延河以北之西北野战兵团,胡宗南决定以一部兵力佯攻西北野战兵团正面,钳制西北野战兵团主力,而以主力由陕北延川县、清涧县先切断黄河各渡口,然后向左旋回,包围西北野战兵团于子长县(今子长市)瓦窑堡附近而歼灭之。</p><p class="ql-block"> 西北野战兵团撤出延安后,决心利用胡宗南急于决战的骄横心理,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地形有利、群众条件好的延安东北地区连续打几个胜仗,以改变陕北战局。</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9日,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命令:一、第1纵队除以独立第1旅第2团第2营在延安西北地区伪装主力,节节抵抗、诱胡宗南集团主力北进外,主力位于陕北安塞县城至茶坊村之间。二、第2纵队位于延安县甘谷驿地区。三、教导旅位于延安县青化砭以东任家山岔。四、新4旅位于延安县青化砭、石绵羊沟之线,集结待机。以上部队所有人员,禁止外出,封锁消息,严守秘密。</p> <p class="ql-block"> 3月21日,胡宗南为西北野战兵团独立第1旅第2团第2营的佯动所迷惑,误以为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已向安塞县撤退。于是,他以右兵团整1军整1师、整90师共5个旅由延安沿延河两岸向安塞县方向前进,然后向右迂回。以左兵团整29军一部向北进攻,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兵团于安塞县东北地区。以守备兵团整27师第31旅(欠第91团)由延安县临真(今延安市宝塔区临镇)向青化砭前进,保障主力侧翼安全。</p><p class="ql-block"> 青化砭,位于延安县东北30余公里处,南北是15余公里长的蟠龙川。大川两面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咸榆(咸阳—榆林)公路蜿蜒曲折地从中间穿过,是一个打伏击战的理想地方。彭德怀和西北野战兵团副政治委员习仲勋在获悉胡宗南集团的新动向后,决心集中全部兵力6个旅,以伏击手段在青化砭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31旅。</p> <p class="ql-block"> 22日9时,彭德怀、习仲勋将作战计划报告毛泽东:“(一)二十日敌约两个旅向蓝家坪进攻,似系九十师,与我三五八旅一个营接触;另约一个旅经杜甫川、小砭沟向枣园东进攻,似系一六五旅,与我独一旅一个营接触。胡宗南二十一日令三十一旅经川口渡延水,限二十四日到达青化砭筑工据守。胡似系判断我主力在安塞及其以西地区,有进攻安塞找我主力决战企图。(二)我拟以伏击或乘敌立足未稳围歼三十一旅。王震纵队及教导旅限二十二日晚隐蔽集结青化砭东南之阎罗寺、郝家河、胡家河之线;新四旅隐蔽集结青化砭东北之二峁渠、常家塔之线;张宗逊纵队三五八旅集结青化砭西之梁村。独一旅拟集结于冯家庄,但须二十四日才能赶到,只能为预备队,监视延安、安塞方面,因该旅擅自开往高桥之故。(三)上述部署有何指示,盼告。”次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你们的作战部署。”</p> <p class="ql-block"> 23日,彭德怀、习仲勋下达作战命令:“(一)第二纵队及教导旅统归王震指挥,伏击于青化砭至房家桥大道以东。待敌后尾通过房家桥后,教导旅由东向西猛烈侧击。第二纵队应首先截断敌退路,沿小河东岸由南向北猛击敌侧背,并于拐峁、延水南岸派出便衣队,侦察桥儿沟方向敌有无后续部队。(二)一纵队之三五八旅自阎家沟(青化砭西北五里)至白家坡沿小河以西山地宽正面伏击,待二纵队截断敌归路后,由西向东猛烈夹击。独一旅为预备队,位置于守头庄、丁家庄、郭家庄(安塞以东)之线,除对安塞布置警戒外,须以小部(不大过一营)位置于冯家庄以南高地,对延安方向警戒,并切实封锁消息。(三)新四旅伏击于青化砭正东及东北高地,待二纵、教导旅打响后,即向青化砭猛烈扑击。”</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好这一仗,参战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强调隐蔽对于伏击战的重要性。彭德怀、习仲勋、张文舟、徐立清及各级指挥员都亲临前线,进行现场勘察,区分战斗任务,具体部署兵力、火力,选择与确定冲击道路,设立隐蔽监视哨。</p> <p class="ql-block"> 24日拂晓,西北野战兵团隐蔽进入预伏阵地。但是,指战员在冰雪未融的阵地上卧伏竟日,却不见第31旅到来。黄昏时,彭德怀命令各部返回原集结位置,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原来这一天,董钊右兵团5个旅进至安塞县,第31旅进抵延安县川口宿营并补给粮弹,故未到达青化砭。</p><p class="ql-block"> 25日凌晨4时,西北野战兵团再次进入设伏阵地。6时许,国民党军第31旅从延安县川口、拐峁出发,向青化砭方向开来。20余名便衣沿公路西侧山梁搜索前进,1个连沿公路东侧山地搜索前进,主力沿公路北进。由于伏击部队伪装严密,群众严守秘密,第31旅始终未能发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p><p class="ql-block"> 10时左右,第31旅先头部队进至青化砭附近,本队进至延安县石绵羊沟、小蒜沟、林坪一带,后卫通过房家桥,完全进入西北野战兵团伏击圈。西北野战兵团按预定计划,以排山倒海之势出击。独立第4旅从南面断尾,新4旅从北面拦头,第359旅、教导旅由东向西冲击,第358旅由西向东冲击。</p> <p class="ql-block"> 第31旅未来得及展开,即被西北野战兵团压缩在七八公里长、二三百米宽的山沟里,首尾不能相顾,乱成一团。经过1小时47分钟的战斗,全歼第31旅旅部和第92团共2900余人。俘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上校团长谢养民等,缴获迫击炮32门、轻重机枪162挺、步马枪1210余支、枪弹约20万发。</p><p class="ql-block"> 西北野战兵团伤亡260人。这是解放军撤出延安后取得的第一个胜仗,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并解决了西北野战兵团武器弹药奇缺和兵员补充的困难。2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说:“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得知第31旅遭伏击后,令整15师第135旅由延安县刘万家沟前往增援。在第135旅到达青化砭时,第31旅已被歼灭,解放军伏击部队已经全部撤离战场。</p> <p class="ql-block"> 29日晚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出席。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适当地点遂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暂住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p><p class="ql-block"> 枣林沟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人员,按照军事编制编组成中央纵队,代号昆仑纵队、第三支队。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政治委员陆定一,参谋长叶子龙,副参谋长汪东兴,政治部主任廖志高。中央纵队下辖4个大队,共计800余人:第一大队为直属队,第二大队负责机要和情报工作,第三大队负责电台和通信工作,第四大队是范长江率领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为了保密,中央领导人均使用化名。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青化砭战役烈士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羊马河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取得青化砭伏击战胜利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急于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集中11个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等地分3路进犯延川、清涧地区,企图对西北野战兵团实施围追堵截。为粉碎敌军的阴谋,西北野战兵团于4月14日发起羊马河战役,激战数小时,全歼国民党军第15师135旅。此役首创西北战场一役歼敌一个整旅的范例,成为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局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坚壁清野,先拖后打。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仔细分析局势后认为,国民党军多路并进、兵力集中,围歼不易,但也存在行军慢、消耗大、首尾难相顾等弱点。彭德怀通过分析很快找到了破解之策,命令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到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休整,隐蔽待机。然后,以部分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不间断袭扰,牵着国民党军的鼻子“兜圈子”,同时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使国民党军得不到粮食补给。彭德怀利用陕北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群众基础好等有利条件,针对胡宗南急于决战的心理,采取“蘑菇”战术与其周旋,待其弱点暴露、被迫分兵作战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p> <p class="ql-block"> 正如彭德怀所料,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决战的国民党军,东奔西走却无功而返。国民党军虽于4月3日侵占瓦窑堡,但并没有找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反而精疲力竭,士气低落,陷入兵疲粮罄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声西击东,出奇设伏。4月5日,国民党军为应对严重的补给不足问题,被迫开始分兵作战。国民党军主力南返蟠龙、青化砭进行休整补给,仅留下第76师驻守延川、清涧,第135旅守备瓦窑堡。为了打好针对孤立之敌的歼灭战,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主动创设条件诱使敌军分散行动。6日,西北野战兵团在永坪地区对途经此地的国民党第29军发起猛攻,不仅歼敌600余人,还成功诱敌向北追击。此时,胡宗南断定,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隐蔽于蟠龙西北地区,随即下令以其主力第1、第29军于12日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进攻,企图合围歼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此举正中彭德怀下怀。13日下午,彭德怀命第358旅和新编第4旅佯装我军主力,从李家岔向白家坪、宋家沟一线挺进,抵抗来犯的第1军,独1旅在元子沟、云山寺一线顽强阻击第29军,诱导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同时,彭德怀时刻关注着孤军守备瓦窑堡的第135旅的一举一动。情报显示,驻守清涧的第76师72团向瓦窑堡进发,彭德怀准确把握战机,判断敌第135旅将会撤出瓦窑堡,南下向第29军右翼靠拢,企图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诱敌主力于西、歼敌第135旅于东的声西击东策略初见成效,更大的挑战在于我军能否集中兵力围歼孤军行动的第135旅。在干部会上,彭德怀指着地图上羊马河的位置讲道:“胡宗南部游行了十多天,认为已找到我军主力,便急匆匆扑了过来。我们正好在这里来个虎口夺食。”他果断命令第2纵队、教导旅设伏于岭湾、黑山寺地区,命令新编第4旅设伏于李家川、安家嘴一线,静待敌军出现。</p> <p class="ql-block"> 分割包围,速决速胜。通过多日观察,彭德怀察觉到国民党军吸取了青化砭一战中被西北野战兵团围歼的惨痛教训,不敢在公路和大道上行军,而是沿着两旁的山脊前进。于是,彭德怀要求西北野战兵团各部队必须隐蔽设伏在第三道山脊以外区域,以保证分割包围的成功实施。13日,第135旅与第72团完成守备任务交接。14日清晨,第135旅兵分两路,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两侧高地谨慎前行。按照作战部署,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早已占据有利地势,预伏于羊马河周围。上午10时,第135旅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西北野战兵团突然对其发起猛攻,新编第4旅于三郎岔、李家滴哨附近高地截击第135旅右翼部队,独4旅于磁家沟高地对其左翼部队发起猛烈进攻。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士气高涨,越战越勇,成功地把前沿阵地向前推进,将敌左翼部队压缩至三郎岔东北高地,至此,对第135旅的合围全部完成。</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收到第135旅被合围的电报后,紧急电令第135旅死守阵地,同时下令调第1、第29军火速驰援。彭德怀对此早有部署,战前他向担负阻援任务的部队下达了“每天只让敌人前进五至十公里”的命令,目的正是为阻击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于蟠龙西北地区,彻底切断敌第1、第29军与第135旅的联系,为围歼第135旅争取宝贵时间。最终,敌第1、第29军被我军顽强阻击于三皇庙、云山寺两线,始终无法速进。此时,第135旅虽然分兵占领高地负隅顽抗,但我军在兵力上具有巨大优势,在局面上占据绝对主动。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浴血奋战,迅速对敌实施分割包围,集中兵力强攻敌左翼部队,经过约2小时激战击溃敌左翼部队。稍作休整后,我军主力部队全线出击,对敌右翼部队固守的高地展开猛烈冲击,成功攻占敌军制高点,一举全歼第135旅1400余人,俘敌代旅长麦宗禹。</p> <p class="ql-block"> 战后,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第一三五旅的被歼,标志着胡宗南从此走下坡路”,并称之为“西北战局的转折点,同时就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子长市羊马河战役遗址文保员李茂斌正在仔细擦拭羊马河战役烈士纪念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蟠龙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起,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鏖战于陕北。这年5月,我军在毛泽东的领导和彭德怀、习仲勋的直接指挥下,巧妙部署,合力攻坚,成功拿下胡部重要的前进补给基地蟠龙镇,一举取得西北战场上第一场攻坚战——蟠龙战役的胜利。此役连同先前取胜的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共同构成了西北战场上的三战三捷,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佯装主力 调虎离山</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4月20日,在青化砭、羊马河等地与我军连战连败、士气低落的胡宗南部整编第1军和第29军来到蟠龙、永坪补给,我军主力则在永坪东北地区隐蔽休整。此时,蒋介石凭借空军侦察获知,绥德等地的黄河渡口出现大批船只,我军多路小部队有向绥德集结的情况。蒋介石据此误判我军主力正向绥德附近集结,计划东渡。于是,蒋介石便急令胡宗南部沿咸榆公路北进,并令邓宝珊一部南下配合,企图将我军南北夹击于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并歼灭之。复仇心切的胡宗南为全歼我军主力,决定让2个整编军共9个旅的主力倾巢而出,留下精锐第167旅旅部率499团及陕西民军第3总队驻守蟠龙,防卫这个重要的战略补给基地;同时,命整编第76师守备清涧、瓦窑堡、延长、延川地区。</p> <p class="ql-block"> 4月27日,西北野战兵团领导人彭德怀、习仲勋获知敌军动向,认为敌军主力悉数出动,蟠龙已成孤立据点,这正是夺取蟠龙的绝佳机会,又可缓解我军给养问题,于是将想法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同意该计划,并“将计就计”,又作出两个重要的战略部署:一是命令我军以少量兵力佯装主力,继续诱敌北进绥德;二是命令黄河两岸的守备部队大张旗鼓地调集船只,营造渡河声势,进一步吸引敌人。彭德怀和习仲勋接电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将作战方案进一步研究细化,决定以第359旅一部和其他主力旅中各抽出一个排,配合绥德军分区部队第4团、第6团和晋绥西渡的独立第5旅,佯装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并在沿途节节抗击,诱其北进;同时,集中第一纵队第358旅、独立第1旅和第二纵队独立第4旅、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全力围歼蟠龙守敌。</p><p class="ql-block"> 在一系列精密安排下,我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划完全迷惑住了敌人。旅长郭鹏指挥第359旅佯装主力北进绥德,亮出了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等所有主力部队的番号,摆开十多里长的阵势,沿途不停阻击敌军,并在交战过程中故意丢弃臂章、符号等物品,让敌人误以为真正咬住了我军主力而穷追不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精心筹划 包围蟠龙</span></p><p class="ql-block"> 5月2日,胡宗南部主力9个旅被吸引到绥德一带并占领了绥德城。这时的绥德已是一座空城。被蒙在鼓里的胡宗南仍做着在黄河边实现对我军主力南北合击的美梦并洋洋得意地说:“5月份我要在绥德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歼灭陕北匪军的好消息。”殊不知,此时西北野战兵团已完成了对蟠龙的合围,开始了攻坚蟠龙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蟠龙,位于延安东北40余公里处,是咸榆公路上的一座重镇。镇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道山梁,拱卫蟠龙镇,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胡宗南部正是看重这里的地形优势,才在此囤积了大量军用物资。这时,敌军主力部队虽已北上,但守备蟠龙的国民党军第167旅仍不容小觑。该旅是蒋介石嫡系整编第1师的主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再加上地方反动武装陕西保安第3总队,总兵力近7000人。同时,守敌为防不测,还利用群山,修筑了许多地堡,形成了带有密集交叉火力网的地堡群。地堡群周围还有宽、深达六七米的外壕阻隔,使防御阵地看起来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 蟠龙攻坚战是西北野战兵团对坚固设防的城镇进行的首次攻坚战。由于我军既缺乏火炮和攻城器材,又缺乏攻城经验,因此对于这场攻坚战的难度,彭德怀看得很清楚,他在作战会议上说:“如果说青化砭、羊马河两仗我们是吃了两块肥肉,那么,蟠龙这一仗我们要准备啃骨头,要切实做好攻坚、打硬仗的各种准备。”</p><p class="ql-block"> 4月29日,彭德怀、习仲勋对攻打蟠龙作出了具体部署,执行攻坚任务的4个旅开始奔赴各自的战斗地点进行战前准备工作。战斗在即,毛泽东也十分关心西北战场的首次攻坚作战,30日在给彭、习的电报中,他强调:“经过精密之侦察,确有把握,方可下决心攻击瓦窑堡或蟠龙;如无充分把握,以不打为宜,部队加紧休整,以逸待劳,准备运动中歼敌。”这表现出我军对首次攻坚作战的审慎态度和一贯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全歼守敌 终获大捷</span></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西北野战兵团各部迅速包围了蟠龙,拟于第二天发起攻击。后因天气突变,山洪暴发,战斗在5月2日黄昏才得以进行。</p><p class="ql-block"> 黄昏渐至,我军主力部队向蟠龙发起了进攻。起初,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我军各部成功地完成了各自的战斗任务,将敌主阵地集玉峁暴露在我军面前。集玉峁是蟠龙的主要屏障,可以说,夺取了集玉峁就夺得了蟠龙。但敌军在这里重重设防,倚仗着坚固工事,殊死抵抗。二纵队独4旅在新4旅一个连的配合下,也未能压制住集玉峁的敌军火力,一时进攻受阻。</p><p class="ql-block"> 在这紧急关头,彭德怀为减少损失,果断命令部队停止攻击,要求召开各级干部会和战士会,发扬军事民主,商讨夺取主阵地的办法。指战员纷纷献计献策,提出采用对壕作业逼近铁丝网、外壕和敌堡,攻击部队编组轮番佯攻以消耗敌人火力等多种制敌良策。3日下午,独4旅再次从东、西两面发起猛攻,并在战斗中不断汲取经验,改进战术,终于克服了深沟、坚垒、集团堡群等重重阻碍,歼灭了集玉峁主阵地敌军的一个连。独4旅和新4旅各一部也先后攻占了集玉峁北部和西南的敌军阵地。第二纵队在4日中午对主阵地的东山和北山再次发起猛攻,激战至16时,终将主阵地全部占领,消除了集玉峁对我军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蟠龙守敌已成为瓮中之鳖。4日傍晚,西北野战兵团从四面发起了对蟠龙镇的总攻。彭德怀要求部队“必须堵击、截击、追击一切想逃窜的敌人,不使一人漏网”。午夜12时,我军将蟠龙的敌人全部扫除,耗时两天三夜的蟠龙战役以我军的胜利告终。此役,我军共毙伤守敌1300名,并将号称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的国民党军第167旅旅长李昆岗及以下6700余官兵全部俘虏,缴获夏季军服4万套,面粉1万余袋,子弹100余万发及大量药品,可谓斩获颇丰。更为重要的是,我军通过西北战场上的三战三捷,使蒋介石吹嘘的3个月解决西北问题的计划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军民争取更大胜利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纸坊坪村民刘志清在蟠龙战役烈士纪念碑前讲述战役场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