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在这美好的初秋时节,为更好地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语文教师专业能力,9月18日晚7:30,在北校区语文教研组长李繁荣老师的组织下,各语文教师怀揣着似火的热情,共聚云端,共享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锋带来的以《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为题的精彩讲座。</p> 一、吕叔湘之问 <p class="ql-block"> 讲座由“吕叔湘之问”开始,1978年3月18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问:“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p><p class="ql-block"> 由此,汪锋老师提出了疑问:作为语文教师,是否应该考什么就教什么?作为学生,是否应该考什么就学什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呢?</p> 二、语文的本质 <p class="ql-block"> 汪锋教授提出:真正的语文其实就是信息表达,包括听说读写、信息接受、信息表达等。并以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为实例,便于老师们理解何为语文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汪教授以日常生活中先生与太太的对话为例,针对太太“用手指汤碗”的动作进行不同的推测,提出了“动作”的制约程度,即语言的制约程度,不同的语言限制,会产生很多理解的可能性。语言作为最重要的“动作”,最好的表达是从信息传递双方来看的,并由此指出语文的本质就是以恰当的手段,准确地传达信息。</p> 三、语言之路 <p class="ql-block"> 而后,汪教授又以中文系院子中的不同道路为例,在庭院中有多条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选择更便捷适宜的道路。语言之路也是如此,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选择例如文字、手势、表情等不同的最为便捷恰当的语言表达之路。并由此提出了“沟通的要素”,即发出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和效果(意图),以及语言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话语交谈中达到合作原则。</p> <p class="ql-block"> 接着,汪锋教授又以三个实例告诉老师们汉语是以“语用”功能为主的,遵循语用优先,因此在理解汉语语言时应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表达和理解。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使用,其实可以随表达的需要改变用词,不同的动作,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讲述不同的故事。</p> 四、《语文常谈》 <p class="ql-block"> 汪锋教授为语文老师们推荐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一书,希望老师们能够认真阅读并将阅读所得与教学实践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由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一书,汪锋教授从语言的变化、词汇的变化、新词的产生、语音的变化、文字的变化、方言地图、现代汉语与书面语等多个角度讲解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在口头语与书面语词汇的不同中,汪锋教授提出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语言积累能力,并且针对现实生活中学生作文过于口语化的问题,汪教授提出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文白转化”训练,以此让学生的表达更书面化。</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尾声,汪锋教授赠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够树立“大语文”观念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p> 学思结合 笃行致远 <p class="ql-block"> 我校语文老师们特别珍惜这次线上学习的机会,她们专注地聆听着,认真地书写着……端正的坐姿是她们专注求学的表现,浅浅的笑容是她们学有所获的见证。饱满热情的听课状态,端正细致的听课笔记,无一不展示了老师们对本次线上培训讲座的认真态度。线上培训虽短暂,馨香却将永远弥散在老师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正如汪锋教授所说“教学是特殊的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应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不仅讲授知识,更传授感悟语言、探知世界的方法,“教育工作者就得保护学生不一样的兴趣、不一样的路,给他们提供支持、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凌其泉源。这次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了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为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灵感。见贤思齐,砥砺前行,相信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定能将本次讲座所获付诸于今后的教学实践点滴中,继续语文教育这场向美而行的遇见!</p> 一起向未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识和能量,思考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所有向上的力量其实都来自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代代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承着教书育人的文化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师职业肩负着未来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满载着数代人的情怀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二中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信仰之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守教育初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延续文化传承的荣耀使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持热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步履不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路奋斗不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撰稿:倪玲丽</p><p class="ql-block">编辑:李繁荣</p><p class="ql-block">审核:吴小青</p><p class="ql-block">签发:吴大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