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以为孩子上幼儿园时应该是这样的……</span></p> <p class="ql-block">可实际上……</p><p class="ql-block">幼儿<b style="font-size: 20px;">抵触入园、梦中惊醒、不愿进餐或午休、哭闹不止、尿裤子、生病、情绪波动大、肢体攻击</b>等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不能忽略孩子初入园时的压力激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都把这种孩子初上学的哭闹情绪叫作“分离焦虑”,不可否认孩子初离开父母确实存在分离焦虑情绪,但是,还有一种被儿童发展学家称之为“压力激素”的体内皮质醇物质,在对孩子的大脑进行着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童发展学家梅根.古纳尔曾经研究过151名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在对比了孩子入园前的身体情况,发现他们体内的皮质醇(也叫压力激素)水平在入园初期的一段时间骤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害怕、不习惯、紧张等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上学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边有个朋友,由于上班比较忙,平时都是奶奶照顾孩子,孩子也比较依赖奶奶,等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妈妈调整了工作岗位,相对比较闲一些,就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照顾,孩子从此开始三天两头生病,因为这个奶奶还曾一度怪妈妈不会照顾孩子呢。其实,孩子更换了照料人,这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伤害,要离开自己依赖的奶奶而适应妈妈,这让孩子有较强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也会让身体释放出较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该激素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孩子就开始生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始生病的原因。很多妈妈都以为幼儿园人多、老师照顾不周导致孩子生病,继而进行交叉感染,所以孩子三天两头去医院,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更换了照料人,导致孩子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又对新的环境充满了未知和恐惧,所以孩子的应激激素皮质醇开始过多释放,导致孩子常常生病。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导致孩子压力激素释放的压力源有哪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大人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会有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那么有什么情况会导致孩子的压力激素释放呢?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对未知环境的认识和理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里曾这样来形容孩子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对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将决定他对此的行为反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说“我不要你了”来威胁孩子,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只以为要被父母抛弃,所以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继而时刻陷入“要被抛弃”的恐慌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父母则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自以为这样威胁孩子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反而是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把这个道理延伸到孩子上幼儿园这个事情上也是一样,孩子一开始只是看到有很多小朋友上幼儿园,还看到幼儿园有滑梯等玩具,以为进了幼儿园就可以随便玩,所以没去之前对幼儿园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实际上这类孩子缺乏对未知环境的综合认识和理解,导致进了幼儿园之后,发现之前向往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进而变得心情紧张、压力增大,皮质醇水平升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家长未曾做过“延迟满足”训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家庭孩子较少,很多家长都是几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比如孩子在家想喝水,没等孩子吭声有可能父母或者老人就察觉到孩子的需求,直接就把水递给孩子;孩子想吃水果,家长立马削得好好的、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便于孩子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一般的班级都是两个带班老师加一个生活老师,带20-30个孩子,这样就很难在第一时间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一旦在幼儿园遭遇怠慢,便感觉沮丧和难过,他对幼儿园的抗拒感便增加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未提前对孩子进行规则训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在家时我们也会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比如孩子吃饭之前不能吃零食、每天看电视只能看30分钟、自己的玩具玩完自己收好之类的,可是一旦孩子哭闹,很多父母就很容易放弃这些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初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对规则的执行更加严格,也更能够坚守规矩,一旦孩子不守规则或者触犯规矩,就会接受一定的惩罚。当孩子自身违返规则被老师批评或者惩罚时,跟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进行对比,孩子就会对幼儿园的幼儿园和老师产生抗拒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些也不能怪孩子,因为人本身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我们的大脑觉察到危险时,大脑就会向身体发出指令,调整身体去应对危险,幼儿园的规矩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种不适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危险”的信息,使得孩子用哭闹、抗拒的行为来表示自己内心的不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如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允许孩子带安抚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都知道很多孩子有睡前安抚物,有可能是一块方帕或者一块小毯子或者一个毛绒玩具之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抚物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心和稳定,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安抚物包含着孩子的情感寄托,也能让孩子的情绪快速安定下来。这些物品跟妈妈不同,孩子能够控制它、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当妈妈不在的时候,这些物品可以促使孩子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促进孩子从“完全依赖”走向“完全独立”的很重要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最大的改变是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的变化。三岁之前孩子的心理素质是相对的、平稳的。这样的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一种充满着期待的。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他的心理培养方面和心理素质方面还不能够达到他的年龄,进入幼儿园的生活就会相对的困难。那么针对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呢?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些积极的社会行为,比如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弱势群众,给老人、儿童让座,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人建立友好互信的合作,看望孤寡老人,安慰受难者,还有捐赠,帮助弱势群体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还小,也许不知道亲社会行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孩子可以从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从而促进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向往和期待父母以外的生活,快速融入人群,较快地适应与父母的分离,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平时注重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活动距离,增强孩子独立参加活动的时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平时跟孩子一起在家时,要刻意训练孩子独自相处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宝宝单独在一个房间玩玩具,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忙碌;妈妈适当延长自己外出和孩子分离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的时候,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旁边而不是紧挨自己坐下,或者坐自己腿上;让孩子独立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当然是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上的细节,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的社交能力,以及给孩子创造合适的分离练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4.不给孩子负面心理暗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妈妈在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妈妈走的时候,说完“再见”之后妈妈又接着说:“妈妈也不想走啊,我也希望陪着宝宝,可是宝宝上幼儿园了,要独立坚强啊。”这样的话给孩子传递的潜在信息是:“跟妈妈分离是你到了这个年龄不得不做的事情,是被迫的,不是因为对你有利,而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妈妈也很无奈啊。”这样就会加重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心理,认为是幼儿园导致他和妈妈不得不分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此时妈妈可以这样说:“一开始是比较困难,但是慢慢就好了,你想想看,等我下班了、你放学了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团聚和,你跟我聊一聊你在学校的开心事,我也跟你聊一聊我在单位的见闻,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孩子就会被带入到你给他描述的美好景象里,忽略了现在正在进行的分离行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案例:乐乐三周岁了,上半年就嚷嚷着要上幼儿园,每次经过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都十分羡慕地说自己也要去上幼儿园,刚好也够年龄,于是朋友就给孩子报了名,至于别人说的刚上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朋友一点也儿不担心,孩子见人就高兴地说“我要上幼儿园了”,都这么盼着上幼儿园了,还会出现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孩子前两天上幼儿园,确实没有什么事,不哭不闹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出门,可是没过两天,就开始哭着怎么也不肯上幼儿园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妈妈十分疑惑:为什么孩子明明很盼望上幼儿园,可是到了幼儿园两天却又不适应了呢?是老师和同学对她不好吗?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种刚入园时不哭,过几天才哭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跟刚入园就哭一样,也属正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孩子为什么在入园几天以后才哭呢?引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孩子慢热,上了几天幼儿园才明白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年龄的影响,刚入园的孩子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刚开始入园,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有的孩子就以为来幼儿园是玩的,所以可以不哭闹,甚至是开开心心地接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过了几天以后,孩子慢慢发现上幼儿园可不是光来玩的,还得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家,放学才能回去。而且,也不像在家里那么自由,还需要遵守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渐渐地,孩子明白了幼儿园和家里的不同,开始出现抵触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新鲜感一过,开始出现不适应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刚入园时有没有哭闹,孩子都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刚入园的第一个星期,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通常不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会让孩子相对自由一些,玩玩具或者做游戏,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相比于家中,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也让孩子充满好奇和新鲜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园一周以后,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在班级里哭闹了,这时候一些日常常规都开始要求起来,让孩子们学习规则,并且要开始要求孩子们上课要遵守纪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入园时的活动跟家里差别不大,而当课堂要求逐渐多起来,一些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时候,很容易让孩子的焦虑情绪爆发,开始抗拒去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遭遇挫折,出现退缩和抵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来完成,而不像家中有家长可以依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些欠缺,并且适应得比较慢,就会引发焦虑和抵触的情绪。比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不习惯幼儿园的厕所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是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面对的,一旦做不好,孩子容易产生压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在幼儿园里遇到同伴间有肢体冲突,不懂得如何交朋友,不会融入集体,也会让孩子有挫折感。特别是对于挫折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就会因此哭闹不想去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入园几天以后才哭,跟刚入园就哭,处理的方法略有不同。刚入园哭闹,主要是处理分离焦虑。而入园几天以后哭闹,则是要根据引发孩子焦虑的具体问题来对症解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家长要跟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孩子在园内的情况,了解引发孩子焦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家长要从心里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发泄出来。家长给予安抚,拥抱孩子,让他感觉到被爱和被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就是针对问题来解决。家长在家中也要帮助孩子增强自理能力,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获得信心。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小技巧,让孩子能有玩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面对入园几天后才哭闹的孩子,家长避免以下行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现出不耐烦,不重视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样会让孩子独自陷入焦虑中,更不容易调节好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面前说“孩子不如别人”之类的话,有的家长会觉得别人都不哭了,自己孩子哭有些丢人。对孩子说话时,就会跟他人作比较。这样无法安抚孩子的情绪,只会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我们要尽力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明白他与父母的分离是暂时的,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会知道,无论任何时候父母都不会遗弃他,这会给他面对未知的无限勇气。家长只要真心地接纳孩子,爱他鼓励他,陪孩子一起走过这段成长的必经路,孩子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