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第一次听到歌曲《十送红军》了,但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就感到它与其它意气风发,豪迈雄壮的革命歌曲不同,它是用悠扬委婉又带着凄美伤感的曲调,表达出红军战士与送别百姓之间难以割舍的鱼水情深。<br> 虽然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歌曲《十送红军》,但我却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表演唱《十送红军》,是在2016年10月9日下午,由校离退休处主办,音乐学院协办的“回望长征,欢庆重阳”文艺演唱会上,由离退处银杏艺术团自编自演的《十送红军》。<br> 我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小女孩跑来告诉乡亲们,红军大部队开始转移了,一听说红军要走,出人意料的感人一幕上演了,瑞金各个村子的百姓们纷纷前来送别红军,他们一边送、一边唱,直到再也看不见红军的影子,这种军民鱼水之情分别时的痛苦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这种感人肺腑、催人泪奔的一幕,让所有人看了都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分别,个中滋味,相信也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更真实的体会到。 我感到,舞台上演员们用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动作,表现的可以说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瑕疵,演员手上的动作没有一个多余。每一个人的表演,上下的衔接、走场、候场都做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br> 我想,银杏艺术团是由我校离退休教职工自愿组成的艺术团体,他们都是些业余演员,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为什么演出能如此成功?<br> 演出过后,我带着这样的问题,曾和时任银杏艺术团副团长的李昌凤老师进行过交谈,她说:<br> 这场演出的成功背后有着我们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在历时近3个月的艰苦排练中,演员们、老师们以及众多的幕后工作者克服了各种困难,力争最好,只为了给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上一份诚挚的厚礼。<br> 她又说:<br> 我们第一次演出《十送红军》是在2015年,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首以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的歌曲,在内容上看很符合当前形势,我在电脑上看了全国老年合唱比赛录像后得到启发,这首歌的表演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歌唱,可以化妆唱,也可以表演唱。我反复比较觉得还是以舞台情景剧的形式表现更出效果。我这一想法跟艺术团领导李恒、徐广忠(已故)、吴可立等交流后,他们都一致同意,后经几次会议研究,就决定我们团排练《十送红军》。<br> 排练情景剧,首先要有符合我们团具体情况类似“剧本”的总体设计。<br> 接看,她拿出了一份“关于歌曲《十送红军》的排练设想和几点要求”的计划书给我看。我看到“计划书”上有“简单介绍歌曲《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歌曲《十送红军》创作背景”、“为什幺要编排《十送红军》?”等。<br> 李昌凤老师接着说:<br> 在声部长会议上通知让每个声部报6名演员,名单报上来大家情绪都很兴奋。这样也增加了我要编排好这首歌的决心。<br>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演员,要想演好,首先必须要“入戏”!为此,我们特别强调了歌曲《十送红军》创作背景:<br> 查阅有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十送红军》的旋律,来自于兴国山歌《送郎调》,它所表现的就是1934年10月,红军从赣南苏区江西于都出发,踏上长征路的情景。当年,红军主力长征的时候有86000多人,其中60000多名赣南子弟从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出发,从此山高水长、万里征程。有56000多名赣南子弟倒在了长征途中,最后回来的仅有3400多人。要让每个演员明白,《十送红军》表达的是一种生离死别的凄美。这样的旋律能击中每一个人的软躯,放在任何时代,都会让人感动。<br> 在表演中,要求不论扮演“百姓”,还是扮演“红军”的演员,都必须深刻理解红军长征那种“苦难辉煌”的悲壮,都必须深刻体会那种生离死别的凄美感情,要带着这种情感“入戏”!好在我们离退休教职工演员都受过党的多年教育,这点并不很困难。<br> 其次,我们还要设计好具体的演员分工和节目排练细节。比如,一送、十送有男女混声合唱加简单表演动作来完成;三送、七送有男女低声领唱加简单表演动作来完成;五送有女生合唱加4个男红军和4个百姓妇女简单表演动作来完成;九送有女高领唱加简单表演动作来完成。<br> 说着,李老师又拿出了她在排练节目时的几张排练草图。 <p class="ql-block"> 这些排练草图,清楚地标明了每一场红(红军)、百(百姓)的出场和站位,我望着这标有密密麻麻符号的草图,就联想到演出的情景,觉得这些草图有声、有色,仿佛又听到演员们那悠扬委婉的歌声,又看到红军战士与送别百姓之间难以割舍的鱼水情深。</p><p class="ql-block"> 我想,李老师该是花费了多少精力设计出这些草图,而演员们又是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才实现了草图的设想啊。</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告诉我,退休后参加艺术团的老师们,绝大多数从来没登过舞台,在排练过程中,个别老师还不会走台步,但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互帮互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最后顺利登台演出。</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说,退休职工,尤其是女职工,多是有照顾老人和第三代的繁重家务,但在排练过程中不管刮风下雨,天气炎热,几乎没有请假的,初期排练没有因缺演员而影响排练。她又告诉我了很多感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陈佩霞老师本身身体不太好,家中老母亲病重,初期排练让她扮演红军战士,她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在排演过程中,因为人员变动又把她的红军身份调成了七送女的领唱,她又二话没说,毫无怨言的接受了。排演过程中她除了准时参加《十送红军》排练后,还要抽空去照顾病重的老母亲,同时还要克服自身身体不舒服的不适。风雨无阻从来没有因为家务事和身体原因请过假而影响《十送红军》的排练。</p><p class="ql-block"> 王会美老师在2016年家里有了双胞胎两个孙子后,就退出了艺术团,集中精力看孩子忙家务,《十送红军》中她扮演了一个孩子,表演的很有特色,观众反映很好。最后两场演出我给她打电话,说明有演出任务时,王老师两次都很痛快的接受了任务,并告诉我:李老师你放心吧!我会安排好家务,一定不影响咱们的排练和演出。像这样的老师在团内可说是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 排演《十送红军》时让我感动还有就是服装、道具的使用。因为大家是自娱自乐,服装和道具就要自己准备。在第一场演出时,除了8位红军和4位军嫂是统一服装,其他演员们都是根据剧情自己准备服装和道具,上面的剧照充分说明了参演的老师们在服装、道具、头饰下了功夫,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当年《十送红军》歌曲的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平静地说,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但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不会刻意张扬。</p><p class="ql-block"> 我想,正是有着这种精神的支撑与激励,才有了演出的成功。它所折射的是银杏艺术团的退休老师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是演出时的录音,因录制不太清晰,望读者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