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时光(七)——成航往事

喜爱运动

<p class="ql-block">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元年,也是恢复中考、高考的第二年。我们于1978年7月初中毕业,通过全省统考考入当时三机部部属中等专科学校——长征航空工业学校(后改名为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简称成都航校),在航空工业很吃香的那个年代,这所学校是当年川内录取分数最高、大家认为最好的中专学校。我们这批学生95%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有的同学是当年本地的中考状元,数学满分者也不乏其人。那时上山下乡的政策还未废除,形势不明朗,许多家长、学生因畏惧下乡,于是我们这批中考时的高分学生在家长鼓动甚至裹挟下选读了短期内看得见就业前景的中专。我们是幸运的,又是被幸运耽误的。如果当时没有中专可选而是继续读高中继而考大学,我坚信许多同学会拥有另一种更理想的人生。人生没有如果,个人命运总是与国运紧密相联,十几岁的我们只能跟随眼前的大流前行。文革后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急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毕业后入职填补了空缺。从这个层面讲,我们个人当时的不理想选择极具社会价值,这也是命运的安排。欣喜又遗憾的是,我们入校的那年国家不再实行上山下乡政策。我们上学时学费全免,生活费每月13元,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学校补13丶11丶8丶5元不等。我们班王义惠同学主动放弃了学校的补助。那时,我们上中专为家里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只是中专生,但三年里我们认真学习,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到了工作单位大家踏实肯干,继续结合工作努力学习,大都数人都成为本职岗位的技术骨干、专家,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辞职创业成功,有的早已转行升任教授。为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我国文革后最优秀的中专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入校时我们平均年龄大概15、6岁,最小的才13岁,个别年长的也不过20来岁。77级的学长都当过知青,有的比我们年长得多。当年77级的学长去火车站接我们这级新生时,因为接站的车是卡车,一位个子特别瘦弱娇小的女生上不去,对一位学长说:叔叔抱我一下。至今仍是笑谈。</p><p class="ql-block"> 那时,整个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认真学习、自觉学习是大家的常态。适逢整个教育系统正在恢复的初期,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最喜欢上田老师的英语和税老师的制图。在任课老师里,我认为税老师应该是那批工农兵大学背景教师里最优秀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除了基础课、专业课,学校还安排了学工丶学军。我记得学军内容好像是一周时间天天练习步枪瞄准,最后一人打了三发步枪子弹。学工内容是轮流操作二、三天的车床、铣床、钻床。最后在校实习时是手工制作一把榔头。现在觉得要是当年把榔头经过处理后送给我们留着纪念该多好!纯手工多难得啊!</p><p class="ql-block"> 毕业41年了,在成航学习、生活的许多往事已模糊。只记得晚自习时坐前面的徐晓东与齐明、刘亚玲与苏芳经常斗嘴扯筋,万里满眼傲骄神情、靳冰喜欢在教室里乱窜,朱班长脾气很好万事不着急,坐在后排与宋林同桌的樊书军最爱冒杂音,对班上的事一概不言语的陈德英最爱阴到阴到的笑,高书记经常在讲台上有板有眼地讲话……有次我们班男生正在进行篮球比赛,女生在场外助威加油。吴英建一个漂亮的勾手投篮让在场的女生个个惊叹、啧啧称赞。不爱好体育的张伟当晚在宿舍里兴致勃勃地主动谈起那场球赛,对吴英建的球技赞不绝口,也许那一刻爱的种子已经萌芽,最终收获果实。</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晨只有稀饭、馒头、泡菜,很不经饿,上午满满的四节课,不到第四节课就有饿感。所以第四节课快要结束时,大家都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一旦老师说,下课。男生们争先恐后夺门而出,只听见楼道里乒乒乓乓密集的跑步声和喧闹声。我是班上体育委员,经常要集合全班队伍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最见不得谁慢腾腾的样子。有次开班会,总结点评班上一周的情况,我只讲了一点:以后集合整队的时候,希望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拿出你们跑步下楼冲向饭堂的劲头和速度。众男生满脸怪笑。</p><p class="ql-block"> 那时成航条件差,我们宿舍就搬了三个地方,也没觉得有多少改善。学校安保措施没跟上,宿舍里财物被盗、楼道里晾晒的衣服被偷的事偶有发生。我们宿舍就被盗过,冯班长还给我们宿舍女生写了一封安慰信,捐了款,如今想起仍很感动。</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最开心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扛着坐椅到对门白药厂、附近部队以及本校看了不少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在学校露天坝子里看的《追捕》。电影里的情节、场景、人物穿戴打扮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此后,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就有了“杜丘”的外号。我在食堂旁边的家属楼公共电视机前看过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的比赛。那台黑白电视机估计就12吋,还时不时的满屏雪花点点,看电视的人又多,只能站在后面远远地看个大概,宋世雄激情昂扬的解说倒是听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的那三年,正是我国与越南在南疆打得不可开交的时期。学校还请了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年轻军官为我们作报告,听得我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对参战英雄们充满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宿舍搬了三次,我与彭文同住两次。彭文活泼开朗,乖巧甜美,深得老师、同学、学长喜爱,多次参加学校舞蹈表演。印象最深的是她与我们班重庆帅哥李强搭挡跳的花儿与少年,他俩真是花儿与少年。有个学长主动热情地教她拉小提琴,很教了一段时间😄我那时爱搞怪,有时搞小伎俩哄吓彭文。比如晚自习后待她回宿舍前,把她被子抖开装扮成有人睡觉的样子并放下蚊帐,吓得她尖叫。那时只觉得好耍开心,并无恶意,现在觉得很不应该。我刚进校时是周燕的上铺,她蒲江人我温江人同一个地区同一个饭桌,两人关系亲密,我分享了不少她家乡的名特产——蒲江豆腐乳。周燕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蓝球也打得好。有个指导我们这届女子蓝球队的教练,本来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但对周燕说话时却很温和😄</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学期,我和张燕蓉、杨静、梅萍、刘亚玲、苏芳同寝室。学习不太紧张时,经常晚饭后六人一起或三三两两的沿着学校围墙外的小路散步。散步途中交流的话题有学习、有生活、有对毕业后的憧憬。偶尔彼此也会委婉含蓄地谈起对班上心仪男生的一点小心绪。</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进校时,我们按桌集体就餐,基本上是8人一桌,与我同桌的除了周燕,还有朱勇、张绍彬、钟钢平、张晓东,其他有谁想不起了。每一桌毎人轮流掌勺履行分菜分饭和洗盘刷盆之职。因为没有凳子,大家分到饭菜也就各自端回宿舍享用。按桌集体就餐已成为那个时代校园生活的特色和历史。</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部分同学分到了雅安、宜宾、绵阳,多数同学留在了成都420和132。按情理,我应该首选离家近的132。我一岁多不到两岁就被送到农村亲戚家生活了几年,对父母不依恋,也想圆当兵的梦,于是毕业分配自愿我两个都选择了绵阳并如愿。</p><p class="ql-block"> 刚参加工作头两年,到成都出差时,每次都要见见420、132的同学,特别是最爱到赖英和李文彬那里蹭住宿,对她们多有打扰。后面因为承担的工作多起来、又要复习考学,再后来结婚生孩各有各的生活,与同学联系就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成航学习、生活三年,一切美好的人与事都刻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借此,我把2015年4月、2016年10月的同学会部分照片汇集成册,纪念同学们相聚时的欢乐时光。 2018年同学会的照片我已制作美篇专辑,此篇不再收集。</p><p class="ql-block"> 再过两三年,同学们都应全部退休。岁月会苍老我们的容颜、带走我们的青春,却不能磨灭我们热爱生活的年轻心态。祝福同学们保重身体,快意笑对往后余生。</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位才子佳人,同学们希望他俩牵手走到一起,却有缘无分,成了很好的朋友、班里公益事务的好搭档😄</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成都航校7803班第六次同学会的留影。时问:2015年4月18、19日,地点: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碧水蓝天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2016年10月,部分同学相聚峨眉山,受到万里同学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一对是我们班因蓝球结缘,成功牵手的金童玉女。</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5日,现任成航校长一行顺道看望在绵的成航校友。进餐期间,校长还电话联系了77级的一位已在北京高就的杰出校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