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赋能新课堂——武乡县太行小学新课标二级培训

🌻花骨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精神,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标,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span style="font-size: 18px;">暑期,我校特安排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各级新课标培训,</span>帮助教师做到 “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把握新变化、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使新课标根植于教师心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课标,新学期,新征程,</span>根据我校安排,从9月16日开始,参加培训的教师将在每星期五大教研时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解读”二级培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6日上午,语文学科任利娜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基于新课标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她首先和老师们重温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接着从三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有五个方面主要变化:<b>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增强了指导性;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b>&nbsp;</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师,要了解课程方案,分解课程标准,践行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结构化思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大单元设计概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学业要求,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开展大活动,思维大迁移,结果全反馈,作业分层分类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大单元设计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和生成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确定大单元主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单元要通过大主题或大概念统领。大单元之所以大,是因为它区别于传统的教材单元。因为教材单元很多都是单篇教学,没有主题、概念、任务,但是大单元的主题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素养的聚合性,反映学科的核心,具有一定的价值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所设计的大单元类型(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出发,基于课标、教材、学情,按照大项目、大任务、大概念逻辑,确定大单元主题;围绕大单元主题,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目标与检验目标是否达成的学业质量(逆向设计);设计一个包含学科知识、尽可能真实、学生普遍熟悉、表现为故事或场景的大单元“真实问题情境”;在大情境辅佐下,提出并整合一些方向性的问题,继而形成指向单元目标、1——多课时可完成的若干核心任务;并为引导学生完成这些核心任务,再设计一些小情境、小问题和若干学习活动,同时将学习活动达成评价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嵌入学习过程;按必要性原则设计检测与作业,同时在核心任务和单元学习完成后提供学习反思路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数学学科张丽娜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 推进课堂教学》。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交流,一是和谐统一的课程理念;二是整体一致的课程结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 作为数学课程目标。把核心素养表述为“三会”:<b style="font-size: 20px;">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nbsp;</b>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比数学抽象更加上位。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比数学推理更加上位。</b>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比数学模型更加上位。</b>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并把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核心素养作了对比,明确了低学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基于概念,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四基、四能,重点解读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b>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b>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心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强调量感的培养要靠“量”出来的要靠“做”出来的,要靠“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又从内容结构的变化上分别从四个领域上作了分析,深度解剖了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和阶段性。“一致性”正是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的新视角,它反应的是学科本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是实现“一致性”的基本路径,它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的抓手。改变了一个一个例题的散点教,一个一个习题的重复做的碎片化学习状态,到内容进行整合,体现知识间的内部建构,同时并进行了举例说明。接着对内容变化作了一一解读。在数与代数中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到统计与概率,负数在“综合与实践。增加了计数单位和加法模型。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为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中有纲,眼中有人,手中有法。通过此次培训交流,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课标,深耕教学,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努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单元

新课标

素养

数学

核心

设计

教师

度量

主题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