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介休市第三幼儿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三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微教育,微成长!</span>对孩子而言,家庭是最好的港湾,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更需要学习,需要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需要父母更多的参与,更多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的时候,我们进行了31天的《幸福,从接纳开始》音频读书学习,大家收获颇多。今年暑假我们开启了第二期《微教育》的读书学习,这一次的学习有更多家长也参与了录制音频的工作,大家的积极参与促使我们这次的学习共鸣更多、交流更深、反思更浓,成长更大。</p> 《微教育》读书学习启动篇 <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欣赏、耐心、接纳、平等沟通,孩子就能长出开朗、积极、阳光、自信、感恩、负责的果实;如果我们给孩子强迫、指责、打骂、鄙视、比较,孩子就会长出自私、倔强、消极、冷漠、懒惰、自卑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为何在“教育”前面加上一个“微”字呢?我们很多人谈到教育,就只想到了学校的教育,觉得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而忽视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很多人谈到教育就是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那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是通过听课来实现的吗?听课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远远不够,更多地需要我们透过每天的点点滴滴来实现,所以“微”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再小的地方都是教育!</p> <p class="ql-block"> 从7月4日开始,《微教育》音频学习正式启动,为期64天的成长相信会让我们遇见更优秀的自己!</p> 1.什么是微教育? 2.教育是输入和输出 3.“人事处”的教育 4.生活智慧在于“度” 5.父母身教无处不在 6.教育是一种选择 7.教育在点滴积累中 8.微资本无处不在 9.参天大树从何而来 10.种下一颗好的种子 11.营养从根部汲取开始 12.树苗需要一个好环境 13.不要让小树苗从小长歪 14.不要总在叶子上解决问题 15.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16.谁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17.父母如何明辨是非对错 18.换位思考,一切就想通了 19.二八定律和金字塔尖 20.静心才能清醒教育 21.父母的担忧是对孩子的诅咒 22.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23.父母学习是孩子的福气 24.夫妻同修福上加福 25.原来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 26.分秒觉察,时时修行 27你想过孩子30岁是什么样子吗? 28.“想”是一切行为的开始 29.陪孩子找梦想并坚决相信 30.教育孩子之前父母要备课 3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2.教育的三个中心 33.你把孩子当作孩子了吗? 34.眼神、肢体动作、表情的连接 35.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相信 36.赞美的力量 37.接纳的力量 38.不带情绪地坚持原则 39.发火只是方法而不是情绪 40.让孩子自我批评更有效 41.给建议之前先问问可不可以 42.不要总帮外人说话 43.经营一切首先经营什么?气场 44.家庭的教育需要统一理念 45.夫妻关系就是教育 46.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47我将能量放到需要的地方了吗? 48.关注我们身边的能量场 49.我们每天都“洗脑”了吗? 50.你了解自然的秘密吗? 51.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52.不着急,超越昨天的自己 53.不乱来,符合规律的教育 54.不气馁,失败是正常的 55.不嫉妒,祝福别人,活好自己 56.能力究竟是怎么获得的? 57.在体验中的学习才更有感受 58.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59.心性教育从家务习惯培养开始 60.发生问题,再去教育 61.好玩是爱上学习的开始 62.成就感是持续学习的推动力 63.帮助他人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64.蹲下来,把孩子当做老师 学习统计记录 家长学习笔记 学习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房逸娴妈妈播出的:《教育是输入和输出》,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就本次内容讲的,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在一定环境中不断地输入,不断的内化,然后不断地输出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思考:孩子幼儿时期正是处于输入阶段,那么应该输入什么样的内容、怎样输入、由谁来输入呢?</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输入的内容不仅是优质的语言,还要输入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还要输入健康的心理。而这些由谁来输入,那毋庸置疑就是靠父母和孩子身边亲近的人。怎么输入呢?靠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以身作则的榜样的示范。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和模仿。父母身上具备什么样的能量,就能给孩子输入什么能量。董卿曾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的人,你就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输入什么样的语言?怎样去输入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思考的?现把我的想法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首先,国学文化必不可少。对于国学文化,如《大学》、《论语》等这些经典书籍等,需要家长每天抽出五到十分钟时间与孩子共读,不需要给孩子解读意思,只需要共读,让孩子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达到记忆的效果。切记不要强迫孩子背诵,是要在与孩子不断地、反复地诵读的基础上来记忆。只要输入到一定的量,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内化,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到一定的时间这些内容自然会理解。正如有句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一点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有体会。</p><p class="ql-block"> 其次,经典的历史故事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大家和孩子读一些儿童版的《史记》。如:中央一套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其中有一期是讲司马迁的,我建议一位老师和她的孩子一起观看。这位老师给我反馈的信息是:“孩子就记住了父亲对司马迁说的:要对得起笔下的的每一个字。”这是一种认真严谨的品质的传承。这一点也是大班孩子自己感受到的。父母就是要让孩子在历史故事中,感受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明白历史故事中的道理,播种下优良的种子,让孩子在历史名人的励志下快乐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第三,还可以读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绘本故事和当今成功人士的有趣的故事(如钱学森、王亚平等)。但不管是绘本故事还是成功人士的故事,都需要家长的陪读,也可以家长前期做好功课,熟读故事,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讲给孩子听。这时候需要家长和孩子互动,用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的道理,说出孩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不管孩子的看法和见解是什么样的,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和孩子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你真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你是怎样产生这样的想法的。”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读书带给他的愉悦感,进而喜欢上阅读。</p><p class="ql-block"> 此外,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们也应该输入些什么呢?只有输入了,才能更好的去输出。</p><p class="ql-block"> 感谢晋老师带领大家正在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4日至9月5日,作为中三班儿子的家长,我跟随晋老师和中三班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微教育》音频的跟踪式学习。此次学习也是既上个暑期家长学习《幸福,从接纳开始》之后的第二次学习,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充电,也特别感动于老师的引领与付出,感动于每位家长的密切配合。</p><p class="ql-block"> 清楚地记得,还没到放假,老师就提前给家长发送《微教育》学习篇章,让尽快熟悉后进行音频的录制,然后她们再加班加点进行文字或图片的配套制作。等到刚刚放假,就立马将《微教育》首批音频学习成品公之于众,准时开启《微教育》学习“充电”之旅。为老师的提前规划能力点赞,也值得让我们每个人学习,不仅引领孩子们在假期制定个人学习生活计划,还引领家庭开启假期学习之旅。</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老师正是在暗暗地引领家长,让家长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然后惠及自己的孩子。去年是晋老师一个人录制音频,今年不同的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老师和家长进行音频的录制,表面上看只是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实质上有它更加深远的意义,如扩大了学习者的范围,更加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为我们智慧型老师点赞,更为孩子们感到幸福。为了激发每位家长的学习热情,老师还牺牲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痕迹的整理记录,很让我们受触动,也能每天坚持去学习。</p><p class="ql-block"> 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的志愿者家长爸爸,他加班加点整理出《微教育》的文字稿,方便家长朋友打印出来,边看边听边学,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大爱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值得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从小萌发大爱意识,长大做一位利己利他的有爱之人。人生当中,除了学习之外,诸如此类的优秀品质,我们大人要陪同孩子一并建立并推崇。</p><p class="ql-block"> 干一行,爱一行,独乐不如众乐。晋老师、申老师、黄老师她们平常热衷于研究家庭教育,晋老师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证书,申老师、黄老师也通过自己的亲身教育实践,培养出了优秀的大学生和目前班里品学兼优的初中尖子生,他们不仅关心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把班里的孩子视如其子,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实施教育,她们的大爱精神和博爱情怀,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很感动。我们也将鼎力配合班级各项工作,和老师一道共同让我们的孩子健康优质成长。</p><p class="ql-block"> 《微教育》这本书是一个“智慧发现之旅”,它通过平凡与真实的案例给我们带来真实与启发,浅显易懂,很吸引我去听去读,且百读不厌。每次,我都认真聆听,用心记录,竭力领会学习内容。其中,“父母身教无处不在”、“教育在点滴积累中”、“不要让小树苗从小长歪”、“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夫妻同修福上加福”、“分秒觉察,时时修行”、“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相信”、“赞美的力量”、“接纳的力量”、“家庭的教育需要统一理念”、“夫妻关系就是教育”、“我将能量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了吗”、“关注身边的能量场”、“思考比答案更重要”等等章节对我感触很深,也让我结合自己的育儿过程,深有启发或收获。但知道不等于做到,知道到做到仍需要有很大一段距离要走,我们作为家长将进一步挤时间、挤精力,继续深入学习,让自己的育儿之路、从教之路多一份科学、少一份茫然,多一份坚定,少一份徘徊。</p><p class="ql-block"> 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老师的大爱引领,我们将付诸努力,紧随前行!</p> <p class="ql-block"> 暑假女儿的班主任晋老师组织家长学习微教育,书中提出了"教育是输入和输出",拿一个水杯比喻,你往水杯中倒入的牛奶或脏水,流淌出来的也不会是清水。有怎样的输入,就会有怎样的输出。我女儿从出生到现在,我很自愧不如,大部分时间和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管她,以至于孩子的语言组织,语言理解,词汇的运用和同龄人比还是稍微的慢一点。</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我们身上的一面镜子,所有的优点,缺点都是家长的影子,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书的作者还提出"人事处"教育,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教案,处处是学校。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跟父母接触时间更多,父母的一切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言传身教"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教育孩子赶紧去写作业或看书时,而父母你在刷微博、刷抖音,当你叫小孩多锻炼身体时,你在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的心理能平衡吗?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但不是在一起就是陪伴,需要以身作则,父母用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动。随着孩子年龄一天天长大,我愈发觉得家长的自律,家长的行为时时刻刻影响孩子。父母说得再多,不如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作者还提出大树理念,把孩子比喻成一颗小树苗,小树苗需要茁壮成长,小树苗就要通过根部不断吸收养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适度的阳光,小树苗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在的影响,树干会长歪,这时需要有⼈给予外力的引导,将树苗扶正。小树苗慢慢长出叶子,其中大部分是绿油油的叶子,期间会夹杂几片黄色的叶子特别显眼,养护人会花大量时间去摘掉黄色的叶子,却不知道给树苗浇水、施肥。树根好比父母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土壤、水分、阳光好比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环境的好坏对孩子成长一样至关重要。树干好比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有人不断地引导,避免误入歧途。树叶好比孩子身上的优缺点,绿色的叶子代表优点,黄色的叶子代表缺点。父母都期待完美的孩子,所以父母会经常指责孩子的缺点,跟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前,我也是这样,只注意到女儿做事情不专心,做作业的同时玩玩具等,写一篇作业需要花很长时间,我就指责,不停地叫她快点,结果都没有改善效果,反而错误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也是通过看过一篇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后,我改变了方法,我没有了抱怨,我鼓励、赞美她,"宝贝,你这次写作业花的时间比上次快十分钟,有进步哦""宝贝,你这次写的字好看多了,很棒"。一段时间后,女儿的完成作业速度快很多了,并且在放学后主动完成,正确率也很高。</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更需要学习,需要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需要父母更多的参与,更多的陪伴。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欣赏、耐心、接纳、平等沟通,孩子就能长出开朗、积极、阳光、自信、感恩、负责的果实;如果我们给孩子强迫、指责、打骂、鄙视、比较,孩子就会长出自私、倔强、消极、冷漠、懒惰、自卑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很接地气,交给我们很多育儿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是一场修炼,把自己修炼好了,孩子的成长才能无遗憾,在这里特别想感谢晋老师,能给我们家长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家长去学习,一点点的去成长,把自己修炼好,把孩子带好,遇到晋老师是孩子的福气,也是我们做家长的幸运,给晋老师点赞,感谢她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组织这一场学习,作为家长真的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这个暑期在晋老师的带领下我听读了微教育这本书,真的是感触颇深。书中谈到的好多教育理念感觉都像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一般。而且书中谈及到的很多作为父母,经常会犯的教育禁忌,在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时有发生。今天我就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静心才能清醒教育,因为静生定、定生慧。父母的稳是孩子的定海神针,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做好榜样的力量。学会做重要的事情,学会换位思考。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环境决定孩子的环境。一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让我们的智慧很好的发挥出来,把精力放在对的地方,把能量放在需要的地方,围绕中心做出智慧的选择,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践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往往结果就会非同一般。这件事情在我的大儿子身上真的是得到很好的验证。因为从小给孩子读绘本,每天坚持读才有了后来孩子能喜欢上看书的好习惯。然而这个好习惯培养成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教育无处不在,再细微的地方都是教育,让我们带着平和喜悦的心态,分秒觉察,时刻修行,走好当下的每一刻,时刻精进,让美好拥抱我们的每一个当下,做好自己!</p> <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是我度过的最“焦头烂额”的一个暑期,家里、单位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我在“奔溃”的边缘狰狞,但是为了孩子,我还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了《微教育》这本书,起初就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了就对了,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书中的好些案例就是发生在我身上,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期盼着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佼佼者,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就经常训斥着我的孩子(果果)让他去学习,去努力,去给他讲一些他听不懂的大道理,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他,总是在他面前表现出很厉害很有威望的样子,时间一长,让孩子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动不动就跟你叫喊的样子。有一天,我心情不错,就温和地和孩子谈话:“果果,妈妈发现你最近说话怎么很能叫喊啊?不像以前那个乖巧的宝贝了!”果果:“妈妈,我感觉自从有了妹妹以后,你老是对我不好,对我不耐烦,妹妹怎么都行,你动不动就对我生气,动不动就对我大声说话,还训我,就不能好好跟我说话,我学习的时候也是,好害怕你的眼睛,你的大声能吓死我,我想要以前那个妈妈,对我温柔的妈妈……”孩子的话音刚落,我已经满眼泪花,不由自主地抱住了他,在那一刻,我无地自容,突然觉得我的果果宝贝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声,我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已经影响到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微教育》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放下自己的高姿态,放下自己,去尊重孩子,真正的把孩子当做孩子,要去真正倾听来自他的声音,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或者不当的行为去影响了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微教育》中有这样一篇“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以前,我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果果,你看人家xxx的画画的多好,你看人家xxx多聪明,什么都知道,你看xxx吃饭多厉害,就不挑食………每次说完这样的话以后,果果就很不高兴,他会说:老师说我,回答问题好,说我魔尺学得快,老师也表扬我可聪明了啊……听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才知道了自己这种行为的不当,无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去跟任何人做比较,那样只会伤害了我们自己!我才发现我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性极大,打击性极强,其实我的孩子已经很好了,要去多发现他的亮点和闪光点,幸福从接纳开始,接纳他的全部,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相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奇迹,不管他人的花开的多么灿烂,我们只要守着自己的一缕芬芳,去学会接纳,带着欣赏看待一切,我们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段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勉:</p><p class="ql-block"> 人人是老师。</p><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先从觉察自己开始,我若盛开,蝴蝶自来。用爱去发现身边每个人的优点,用心去觉察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蹲下来是姿态的转变,把孩子当作老师是心态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事事是教案</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是看到地面以上的风光和萧瑟,却忽视了泥土下面的本质。眼见不一定为实,真相往往存在于表象之下,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每件事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案例。教育需要做有效的事情,而不只是正确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处处是学校</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只存在于课堂,教育不只存在于学校,感受身边的气场,让这样的气场充满爱和正能量,教育已然发生。知识的学习停留在大脑层面,而体验的学习会进入心的层面,智慧的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从一点一滴之间体悟生命、感悟教育。</p> <p class="ql-block"> 我有幸在暑假读了《微教育》这本书,整本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教育无处不在。这本书非常接地气,我受益匪浅,也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其中,读了《赞美的力量》我感触颇深。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进行比较。大宝文静、爱阅读,二宝调皮好动,有一次二宝读《大学》,读了几次也读不好,我对他说:“你看看你,不好好读书,哥哥在你这么大时,早就能自己读下来整本《大学》了。”二宝非常不服气,嘟着嘴说:“哼,我不学了,反正我也学不会。” 这时我就会变得非常急躁,几乎是用吼来和他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家里鸡飞狗跳。我也在反思自己,这种教育方式可能真的有问题,应该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又有一次,当他可以完整地搭好积木城堡时,我表扬了他:“宝贝,你可以搭出这么漂亮的城堡,这个真的挺复杂的,连妈妈也不会,你一定很认真吧?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孩子很开心:“这是我自己搭的,是我试着搭了好多遍才搭好的,我可能干了,我还可以干很多事情呢。”我趁机说:“那咱们试试能不能读会《大学》这一段,好吗?”孩子很开心地接受了,那天的读书效果真的不错。我觉得这就是赞美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还有《不着急,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我们需要比较,但是是和自己进行比较,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意味着进步。孩子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不要总和周围的孩子作比较。《不要总在叶子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孩子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在根上努力,给他施肥,浇水等足够的营养,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不要在树叶上花功夫,不要看到有点黄叶子就赶紧剪掉,剪掉后它还是会长出黄叶子,因为问题根本不在树叶上,是树根缺少营养了。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那样永远都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根上努力。</p><p class="ql-block">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是的,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我们要学会尊重、沟通,学会理解孩子、爱孩子。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做更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和孩子一起整理绘画日记时,发现了孩子的一份作品,上面画着两朵白云、两只小兔子,在两只小兔子中间有朵花,还有些许散落的花瓣。我情着好奇的心情,把她叫过来,问道:能和妈妈说说,这上面画的是什么吗?于是她便有模有样的指着画,开始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两只小兔子,她们是姐妹俩,在出来游玩的路上,遇到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她们两个都想要,最后姐姐抢上了,妹妹心里不服气,趁姐姐不注意,把花瓣撕碎了。见她停顿下来,我问她:为什么妹妹会撕掉呢?为什么不是姐姐让给妹妹呢?她有些许不服气,反过来问我:为什么不能是我画的这个样子呢?我竟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 是呀,为什么我非要用我认为的思想来杜撰她所画的结局呢? </p><p class="ql-block"> “一阴一阳谓之道”,事情都有两方性,我看到的是孩子进步了,可以看着绘画日记叙述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时我也看到了孩子的画中有负面情绪。所以我便想了解一下今天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经过了解后,确定是她和邻居小妹妹因为同时玩一个玩具,在和小妹妹的争夺中引发了矛盾,事实上是最后她把玩具让给了小妹妹。</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她让给小妹妹玩具,心里是有些许不情愿的,她是通过这张画给自己画了另一种可能,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在心底真正的释怀。</p><p class="ql-block"> 我便想起了《微教育》中讲到的李胜杰老师的催眠方法,我轻轻的对她说:妈妈觉得你做的对,你是一个正能量的孩子,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有一个有谦让之心的孩子,妈妈觉得你以后会有更大的能力去保护弱小!她惊喜的跳起来问道:像奥特曼战士一样吗?我点点头。看着她开心的摆出奥特曼的造型,我觉得她是真的释怀了。</p><p class="ql-block"> 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教案,处处是学校。细微之处都是教育,整个假期在《微教育》理念的熏陶下,让我懂得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所有,修正自己那颗接纳不完美的心。我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生气和吼叫的频率,真正的静下心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清醒的教育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粒粒砂,积砂成塔”,在点点滴滴中,践行微教育,爱孩子,爱自己。</p> <p class="ql-block"> 工作之余,每天跟随晋老师的足迹学习了《微教育》,充实了假期的同时更是丰盈了我的内心,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获益匪浅。通过系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教育,懂得了细微之处都是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也进行了反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榜样的力量。教育是输入和输出。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在意输出,忽略了输入。在家里,我经常批评禹航的姐姐,学习上不够认真,做事拖拉,丢三落四……以至于后来, 我一开口,禹航常常能说出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一副小大人的口吻。乍一听,我们大人听了会觉得很好笑,可是细细一想,这哪是孩子的话,分明都是自己的话。学习了微教育,我明白了输入的重要性,无形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改变从此刻开始,必须重视起来,言传身教要注意到每时每刻。教育不是宏观的,而是在一点一滴当中。第二个那就是共情的能力。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思维考虑孩子,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其实。做到共情,首先是做到换位思考,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行为,你了解孩子的动机吗?如果孩子犯了错,为什么要撒谎掩饰不敢承认呢?因为孩子害怕我们的责骂,如果我们能做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一个有智慧的父母,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第三点那就是赞美的作用。赞美孩子首先要做到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一切。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用挑剔的眼光苛求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孩子会比之前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 学习了理论知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内化,然后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努力做一个有智慧的父母,同时也要感谢晋老师这个领路人,让我们一路修行,做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守护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 在为期2个月的暑期读书活动中,接触到了朱小平老师提出的微教育观点,从我自身来说,收获很多、学到很多,可以说每一节的内容都让我对教育这项最简单不过却又充满技巧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我选择一个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吧。</p><p class="ql-block"> 关于思考和答案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第八章第三节中,朱老师提出了“思考比答案更重要”的观点,我深深赞同。记得孩子班里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有家长回答说习惯养成,有家长回答说接触阅读,有的说学会思考。我认为,学会思考算是这个年龄段比较成功的收获。爱因斯坦就曾说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囊括了一切。一个人记忆力再强、知识储备再丰富,终究是有边界的,他无法记住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拥有了思考力,就可以自如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在日常教育中,往往考验着我们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思考力方面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一张图,感觉很受启发。图片是一位家长拍摄的,是两道选择题。第1题,给出了4个选项:轿车、消防车、火车、救护车,让找出不同的1项。我想,如果要我做的话,估计会选火车,理由是轿车、救护车、消防车能在马路上行驶,火车不行。然而图片中,孩子选了轿车,然后老师给打了叉号,没给分。第2题,又给了4个选项:鱼、鹅、鸭、鸡,让找不同。我想,要我做的话,我会选鱼,理由是鹅、鸭、鸡都属于家禽,鱼不是。然而图片中,孩子选了鸡,然后老师又给了个叉号,没给分。老师用红笔标注:“请家长签字!”加了个感叹号。</p><p class="ql-block"> 再下面是家长的签字,是这么写的:</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您好,我和孩子沟通过了,我觉得根据题意,孩子答得没问题。第一题,孩子说,轿车可以自家买,其他三种车(消防车、火车、救护车)自家不能买;第二题,孩子说,鱼、鹅、鸭都会游泳,只有小鸡不会。</p><p class="ql-block">句号,结束。家长没有再多做解释,签字到此结束,图片上的内容也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 这个图片我看完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好笑,觉得这个孩子的脑洞挺大、思维有点不按套路。然后笑完了,我又有一些反思。我们说孩子小,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还有限,但是实话实说,孩子并不笨,他认识这个世界自然有他的一套方法,在我们成人看来觉得挺幼稚的,但是孩子的那套朴素的认知,有他自己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所以想象力、思考力这个东西,是非常有限的资源,因此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与此同时它也很脆弱,有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句责备或者是一次失败,从而遗失这种能力。</p><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日常教育中,我和孩子妈妈比较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基本上孩子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记得半个月前,我带孩子回乡下消暑,就在院子里打死了一只苍蝇,忽然心血来潮,把苍蝇的尸体扔在了大门口的一处蚁穴附近,想让孩子观察一下蚂蚁怎么是找食物的。然后果真吸引了蚂蚁来,陆陆续续来了好多蚂蚁,然后孩子就前前后后地看了一个多小时,连我都蹲麻了,回院子里聊天,一个小时后孩子回来告我,说蚂蚁把苍蝇拆卸开搬回家啦。这个事情没过了几天,我带着孩子在楼下公园玩,看到一只流浪狗,孩子说,狗狗好可怜,把咱们地下室的那些垃圾箱给狗狗吃吧。我说垃圾箱怎么能吃呢?只有我们人吃的东西,小动物才会吃呢。然后孩子稍微思索片刻,反驳道:那我们不是也不吃苍蝇吗?那苍蝇不就给蚂蚁吃了吗?怎么,这箱子也是我们不吃的,就不能给狗狗吃啦?一句话问得我有点回不过神来,只能耐心解释了好多。这件小事过后,我对于孩子的思考就又有了新的体会。我就感叹,孩子的思考虽然稚嫩,但是也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之上的,她的思考不是胡思乱想,她有自己的逻辑支撑。所以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充分尊重孩子的思考,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孩子思维,否则孩子的这种能力一旦受到伤害,只会就此关闭思考的大门、担心因为说错话而招致嘲笑,变得不愿意动脑子,那就真的毁了孩子,家长后悔都来不及。</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想,若要保护孩子的思考和想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守护好孩子的各种天马行空。就像在《微教育》一书中作者提到的:思考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答案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愿孩子能带着不断的思考,一路前行,奔赴光明的未来,拥抱多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引用郭小川先生的一首诗作为结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p> <p class="ql-block"> 首先真心地感谢晋老师一个暑假的辛苦付出。真心地佩服您的坚持与毅力,因为有您的鼓励,让我们的教育之路不再那么迷茫。再次说声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学习了《微教育》,其实大家都知道教育无处不在!到底什么是微教育,怎样做好微教育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长内心应该坚信并且坚持“言传身教”!环境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家长的一切行为都会从孩子的身上折射出来。教育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家长无时无刻传递给孩子的更多的三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对于孩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课本,无形中每一个言行都在产生教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人一生中挥之不去。童年时代多种些好的种子是孩子幸福的根源。电视中经常上演的《变形记》每一幕都一次次的验证着这样的理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的一个舍友是单亲妈妈一起陪着长大的,每每我们去参加一些社团或者学校活动时,她一看到男生比较多就会抵触或者直接不参加,回到宿舍也是总会“臭男人臭男人”的去说,因为她的妈妈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诸如此类,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在我初为人母的时候就时时刻刻强调自己努力去营造好的积极的环境。虽然做不到完美,但努力去提醒自己!</p><p class="ql-block"> 《微教育》这个音频给我最大的感触点就是言传身教!暑假在家有一天我们正在看电视,我转头一看二宝贝翘着二郎腿悠闲的看着电视,我打趣道你这姿势跟哪学的?她回了一句跟你学的么!我当时还不承认,过了一会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也翘起了二郎腿,二宝对我说:“看,你就是这样的”瞬间无地自容。虽然只是一个细小到不能再小的动作了但我们已经在无形中当了“老师”所以平时生活中如果真的发现孩子的某一些缺点或者不良习惯,应该先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对照一下。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健康开心的环境下快乐的长大。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及时地反省自己,成长自己。</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让我值得反思,焦躁。也就是《微教育》里提到的“经营气场”里的“能量”一直以来面对朋友甚至陌生人,我都是积极乐观的那一个,所以有好多人都会去羡慕夸赞我的乐天派。但面对柴米油盐琐碎小事的时候我更多的面对孩子们去“发泄”。“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深思了很多。及时去补救,还不算晚!</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 言传身教,无时无刻都在教给孩子注意自己言行。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和谐相处是孩子的幸福根源。</p><p class="ql-block"> 少一些“别人家的孩子”多一些实质性的鼓励赞扬。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迎接更好的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多自省多沟通。</p><p class="ql-block"> 放低姿态,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去观察</p><p class="ql-block">不拔苗助长,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最后!切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的暑期生活已结束,但《微教育》的学习仍在路上,也将会持续伴随在我们身边。《微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起到了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承担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记得,去年给马承霆买了布鲁克积木作为生日礼物。刚买回来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么复杂的积木,孩子肯定不会拼,所以都是爸爸妈妈替他拼好。直到有一次,孩子要玩布鲁克,正好我要处理单位的一项工作,就随口说了一句“你自己先拼一下,一会妈妈忙完工作再帮你”。等半个小时以后,我处理完工作,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孩子已经把积木拼好了,而且他靠自己的想象力,拼出了像模像样的“炮车”,孩子也很自豪的举着他的成果边向我炫耀边说到“看,妈妈,我自己拼出了炮车,是不是很厉害”。在那一刹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适当的放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适当的放手,才是更好的成长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带着“欣赏、放手”的心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去解决更多的问题,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老师,相信孩子会收获更多的能力,收获更多的自信,也会因此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顺其自然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三班刘梓涵家长 杨金晓</p><p class="ql-block"> “不气馁,失败是正常的”,当女儿刘梓涵开始学习跳绳和骑自行车时,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我这样教育女儿。</p><p class="ql-block"> 暑期中,刘梓涵在跳绳和骑自行车的学习中,我体会颇深。梓涵面对跳绳和骑自行车的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跳绳从0个到10个逐步增加,骑自行车越来越熟练。</p><p class="ql-block"> 我反复告诉孩子失败也是有价值的,在失败中我们获得更多的经验。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失败很正常,所以他们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才能有一颗平常心,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继续前行就好!</p><p class="ql-block"> 顺其自然,指的是家长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才写出了《本草纲目》,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失败和挫折呢?李时珍只有在失败后继续努力,才可以把《本草纲目》奉献给大家。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整整4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和他们对比一下:“自己的一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这样告诉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看到:失败在现实生活中很正常。失败之后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同时你也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失败也不例外。失败、挫折可以给人打击,给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常胜将军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但是,必须承认失败也会时不时地来找我们。遇到一时的挫折,老是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觉得自己很差劲、愁眉苦脸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及时将令人泄气、使人难过的情绪和想法统统处理掉!失败是常有的事,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们也品尝到了奋斗过程的快乐。从现在做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能力避免遭遇再一次的失败。大家要记住:一个聪明的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不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失败者,失败表明我们尚未成功;失败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付出努力,失败只是表明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失败不意味着我们一事无成,失败表明我们得到了经验;失败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成功,失败表明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p> 优秀主播颁奖 <p class="ql-block"> 对于“教育”这两个字的解读,从古到今,大家都在不停地探讨着。可是无论我们如何探讨教育的意义,如果不能透过文字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话,一切都是一场空。教育绝不是一个单纯研究理论的过程,更不是说教的游戏,而是一个不断觉察自己,让自己更加圆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需要做些事情,家庭需要做些事情,学校需要做些事情,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微教育》——微学习微记录</p> <p class="ql-block"> 蹲下来,把孩子当作老师,换个姿势换个心态,带着柔和的眼神、微笑的表情、相信的目标、倾听的内心,让孩子收获自信、收获快乐、收获智慧!</p> <p class="ql-block"> 微教育,教育无处不在,再细微的地方都是教育!让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微教育,积累微资本,让幸福之花无时无刻绽放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