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池州石台富硒富氧,是避暑养生的好去处。去年因疫情原因没能成行,今年从夏初就开始张罗,本打算7月初出发,没成想因濉溪出现几例核酸检测阳性,石台景区谢绝淮北游客前往,好在事件很快平息,只是虚惊一场。7月16日,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行五人赶在晚饭前抵达石台牯牛降的望峰山庄。</p> <p class="ql-block"> 来望峰山庄是缘于三姐的推荐,抬头望山,低头见水,而且平地居多,周边都是景点,来回方便,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吃住条件同等价位要比山里好很多。听人劝,吃饱饭,果真不假。</p><p class="ql-block"> 山庄老板平姐早早在门口迎候。平姐为人和善,操着一口地道的南京口音,语速快时尽管有些听不懂,但那笑意盈盈的眼神,让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收拾停当便下楼吃饭。来之前就听三姐说这里的伙食不错,果不其然,十几个盘盘喋喋,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还有上好的汾酒,好丰盛的晚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后,一行人便去山庄前的河里“足浴”。清凉的山泉水,脚一下去,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那叫一个自在。善于活跃气氛的三姐带头唱起歌来,众人纷纷跟着应和,“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哎 嗨了了罗,什么水面起高楼哎 嗨了了罗……”歌声、笑声惹得两岸的蝉鸣比赛似的越发的卖力,突然觉得这么自在热烈的蝉鸣好像已经久违了。</p><p class="ql-block">泡泉回来,先是唱歌,然后掼蛋,嗨到十一点多才回房休息,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罢早饭,邱哥带着一行人到白石岭古村落游玩。这里的树木老干虬枝动辄千年,小桥流水人家掩映其中,漫步其间,仿佛人在画中游。为了应景,我们特意穿上旗袍,或撑着油纸伞,或手执团扇,袅袅娜娜地,跟拍的邱哥和老杨举着“炮筒”,很有专业摄影师的范儿,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午餐依旧很丰盛,不同的是,用餐的人中多了三张陌生的面孔。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专程从天津赶来的基金经理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谈“股”论“金”。萍姐的先生王总在投行摸爬滚打几十年,绝对的炒股高手,圈粉无数。他是技术派,但也绝不拘泥于技术,主张顺势而为。最近,在王总的指点下,我们几个都小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下午午休后掼蛋。据说掼蛋已风靡半个中国。坊间有句顺口溜,“饭钱不掼蛋,等于没吃饭”,足见大家对它的痴迷了。掼蛋的乐趣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和与对门之间的默契配合。掼蛋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如果水平悬殊过大,你东他西,南辕北辙,那就不是娱乐而是悲催了。有句话说,认清一个人,一场饭局足矣,我倒觉得,认清一个人,一场掼蛋足矣。掼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和性格。格局小、缺乏变通、遇事沉不住气,这些都是掼蛋的致命伤。此刻,我竟然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通过掼蛋培训来矫正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认知呢?这或许是寓教于乐最好的范例了吧!</p> <p class="ql-block"> 漂流是来石台必玩儿的项目。第三天上午,邱哥带我们去西黄漂流,由于这段时间雨水少,水流平缓,落差不大,一行人觉得不够刺激。划船途中遇到一处石堆,各色的鹅卵石,停下船,大家兴致勃勃地挑拣自己心仪的石头,收获颇丰。一上岸,弟便迫不及待地展示他淘的宝贝,引来众人的艳羡,有位石头玩家当即加了弟好友,以便日后联络。回来的路上,在一颗不知名的大树上又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巨型树舌灵芝,足有一尺宽。漂流虽小有遗憾,但石头和灵芝却是意外的收获,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临走的那两天接连下了大雨,河水涨起来了,想必这时漂流应该很好玩儿。算了,还是留点想头,下次再来漂吧。</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一大早下起小雨,吃罢饭,老杨带我们去他头天踩点的古村落。从山庄出来往北走了不到五分钟就到了“新农村”,家家户户粉墙黛瓦,清一色的徽派建筑,但比起这些崭新的民居,我倒更喜欢那些被时光浸染的斑驳的甚至有些破败的老屋。往西穿过新民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老旧的村落,很多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墙头上长满青苔,格外茁壮,叶片足有半个指甲盖大。很多屋墙上还有五六十年代刷的标语,让人想起那些不堪的岁月。正在出神中,迎面走来一位驼背的老人,面容慈善,略带些许的书卷气,脑海中一下子就冒出了秀才这个词。以前对“秀才”没啥好印象,要么一身的酸腐气,要么就像电影《刘三姐》中的那样呆头呆脑,直到前不久看了一个介绍古代秀才考录的专题片,才知道考取秀才的艰辛与不易。秀才,才之秀者,成了秀才就表示身上有功名,亦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免差徭,见知县不用下跪,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等。延续千年的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文革时竟然成了“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些伤天理的“创新”不知出于何人之口?又是出于何种扭曲的心理?细思极恐!</p> <p class="ql-block"> 来石台前,三姐就提醒我带些水桶过来,说这边的山泉水不仅好喝,还可以美容,带回去装在喷雾瓶里可作面部补水用。下午午休后,老杨开车,我们去三姐描述的“三棵树”那里取水。取水地很是隐蔽,一不留神就会开过。当地村民为方便取水,将竹竿欠进岩石中,山泉水便顺着竹筒流淌下来。我用手捧着水,细细地啜饮,冰凉清甜,这可是平生第一次直饮山泉水啊,满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本打算去七彩玉谷,但一看那火辣辣的太阳,担心看不到云海,邱哥建议我们先去牯牛降。牯牛降名字的由来,听当地山民介绍,牯牛就是公牛,缘于大山的形状酷似一头牛,好像天牛降落人间,故取名牯牛降。从山庄往南一条路,开车还不到两分钟就到了景区大门口。门口正对的是一条大河,水流湍急,轰轰作响,过了桥往东北走不多远就进了村子,参观了严家祠堂,祠堂很是简陋,并无任何器物和牌位,只有严氏家族重要人物的简介,方知原来严嵩是严复的祖上。</p> <p class="ql-block"> 从村子出来就进了山,一边是潺潺的河水,水深处有成群的鱼儿,一边是长满青苔和绿植的山体,高大的古树遮天蔽日,人一下子就舒爽了许多。蹚水拍照自不必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蹲在崖壁上兜售茶叶的山民。四十多岁的汉子,目光清亮,衣服虽旧却很干净,肩膀处打了几块补丁,针脚整齐细密,想必他的妻子一定非常贤惠。为了证明他是地道的山民,茶叶产自高山,他起身在湿滑的岩石间攀援,动作娴熟敏捷,如履平地,看得我心惊肉跳。我问他茶叶的价格,他说八十块钱一袋,估计有半斤。我说太贵了,他便皱起眉头说:“山里人赚钱不容易,两个弟弟全靠我卖茶娶媳妇呢!”我顿时心生怜悯,答应他出来时买一些。路上跟邱哥提起他,邱哥连忙说:“别听他忽悠,他常年在这里卖茶,山上巴掌大的地方,哪有这么多茶……”返程时见他还蹲在那里,人来人往那么多,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了,我闻了闻茶叶,完全没有新茶的清香,便打消了买茶的念头。见我要走,“美女,一百块钱两袋,再送你一袋怎么样?”一听这话,先前的好感一下子全没了,再看他,好像眼神也变得狡黠,甚至觉得衣服上的补丁也是故意缀上去的!平生最恨这种看人要价、蒙一个是一个的主儿!像我这种不擅讲价的人,最喜欢明码标价而且价格不二的商家,即便价高也是高在明处一视同仁,只可惜这样的商家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 晚上吃饭的时候,邱哥说明天去七彩玉谷,如果想看云海日出,必须早晨四点多出发,一桌人都不搭话,老杨虽然想去,但没人应和,也只能作罢。第二天,早早地吃罢饭就赶着出发了,路上我跟住在大山村的华老师约好中午去她那里吃饭,并邀请她到望峰山庄住上一晚,体验一下我们的居住环境和伙食。</p><p class="ql-block"> 车沿盘山公路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观景台,苍山云海,气象万千。下了车,好大的风啊,至少得有八级,尽管邱哥反复提醒不要戴帽子,但为了美拍,我还是执意戴着。一开始还记着用手扶着帽檐,但拍着拍着就忘乎所以了,张开双臂作飞翔状,一阵大风,帽子随风飞去,唉,美是要付出代价的!正郁闷着,过来一位美女对我说:“别难受了,又不只你一个,我的帽子刚才也刮跑了,这下心理平衡了吧”!我笑了笑说:“嗯,你也平衡了吧!”</p> <p class="ql-block"> 拍完照,我们继续赶往七彩玉谷。七彩玉谷全长四千多米,石头色彩以棕红色为主,间以青、蓝、黑、灰等多种颜色,千姿百态、五彩斑斓,整个河床像一条玉带,故称七彩玉谷。这里是美拍的绝好地方,可惜时间太紧,还得赶往华老师那儿。下次再来,一定把时间留得充裕些,而且要多带些行头,提前设计好情节,争取拍出上乘之作,否则,就真辜负了这大自然的造化。</p> <p class="ql-block"> 车子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点前跟华老师会合了。参观了她们的农家乐后,觉得跟望峰山庄的确没法比,但面前大片绿油油的稻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而且阵阵米香沁人心脾,心想,以后如果再唱周杰伦的《稻香》,一定会有沉浸式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吃罢饭,华老师带我们来到森林氧吧,这里古树参天,凉风习习,木质的桌凳,最适合休息聊天打牌。听华老师说,这里基本上每天都要上演争抢大战,就在上午还上演了一场掼蛋族与唱歌族争抢地盘的大戏呢!此刻,因为是午休时间,并没有多少人,可惜我们需要赶往下一个景点,不能多逗留,着实有些遗憾。大约五点半钟,一行人赶到了望峰山庄。</p> <p class="ql-block"> 好客的平姐听说华老师要来,晚餐安排得特别丰盛,王总照例陪我们喝酒,气氛很嗨。吃罢饭,依然是泡泉。三姐和陈姐两个金嗓子唱起了豫剧朝阳沟最经典的唱段“三亲家”,擅长写诗的华老师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歌声笑声在山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 泡泉结束,一行人相约去路边的露天歌吧唱歌,没想到,刚唱了两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黑暗中大家焦急地等着雨停。为了安抚众人的情绪,我朗诵了张锲先生的《祖国到底是什么》。记得第一次听到李野默老师朗诵这首诗时,我激动得热血沸腾,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在有生之年在公开场合朗诵一百遍,这次是第二十三遍,距离完成任务又进了一步,心里还是满高兴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罢早饭,我们相约再游牯牛降。牯牛降景区的门票可以连续玩三次。今天我们游览了另一条线路,景色与先前的差不多,不同的是多了一处茶园,顶着热辣的太阳,在采茶舞曲的背景音乐中,我们上演了一出采茶戏,连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忍不住加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 下午,老杨开车送华老师回吴村。我们换上汉服,老杨跟拍,一路上逢景就拍,很是过瘾。返程的路上,拍到了今生见过的最美丽的彩虹,给一天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吃饭的时候,大家聊起了美食,邱哥说他最擅长卤菜,尤其是卤猪头那叫一绝,说得一桌人直流口水,三姐也不示弱,说哪天也给大家露一手,做水洛馍,众人欢呼雀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窗外人声喧闹,探头一看,邱哥正在买猪头。据说这里沿街叫卖的黑土猪肉都是一年以上的猪,特别香,我赶紧喊弟下楼买肉,弟买了一大块带排骨的五花肉,先冻着,走的时候带些冰块应该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中午果真吃上了猪头肉,猪头肉炒青椒,还有口条、猪血,都是我的最爱。邱哥自顾自地得意地描述着猪头的卤制过程,一桌人只顾着闷头吃,不一会儿,风卷残云一般,没办法,对美食的渴望是缘于基因,无人能够抗拒。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世间万物,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以前觉得好吃是个贬义词,现在反倒觉得好吃是热爱生活有生命力的表现。一个不好吃的人,多半是个无趣之人。</p><p class="ql-block">晚餐桌上,三姐也露了一手,近百张水洛馍,估计累得不轻。三姐快人快语,干活麻利,换做我,估计得捯饬半天,关键是三姐做的水洛馍又软又劲道,卷上猪头肉和青椒土豆丝,绝对天下第一美味,我也顾不上减肥了,一连干了两个,此刻回味起来,依然觉得唇齿留香。</p> <p class="ql-block"> 我一向觉得,吃在中国。好像中国人几千年积蓄的智慧和美学都集大成于美食中。此生无悔入华夏,仅一个吃就足足让人无悔了!那些没吃过中国美食的人,该有多亏啊!</p> <p class="ql-block">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要不是老杨要赶回去上班,真打算再住一阵子。萍姐邀请我们秋天过来挖冬笋,明年清明前来采茶,哇哦,想想都美!</p> <p class="ql-block">音频制作/摄影:杨海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