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枣 香</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鲁西平原,徒骇河从家乡的北面流过,徒骇河水滋润着这片丰沃的土地。小村子里,住着七八百人,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就生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村子里有成片的梨树和枣树,现在村子里的梨树已经杳然无迹了,但庆幸的是,一部分枣树还保留着,一行行的枣树排列在田野里,春天尖尖嫩嫩的枣芽从干瘪褐色的枝上冒出来,夏天,甜甜的小黄花盛开来,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簌簌衣巾落枣花”这首词来,到了秋天,枣树又给偏远的小村庄带来一片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麦场上、沟渠堤旁和田野里,这些地方记忆里到处都有枣树,每年秋天阴历八月十五前后,枣子开始慢慢地变红,全身通红的奕奕添彩,青中透红的显得半娇半羞,青绿的枣子也如碧似玉,儿童时期,物质还不丰富,饥饿的状态随时伴在身边,淘气的男孩子们,往往趁着中午人们午休时分去偷枣子。有的三两人,有的单个行动。胆小的,捡几块半头砖,砸向枣子多的树枝,赶快拾起枣子,放进裤兜,慌慌跑回家。胆大的索兴爬到树上,猛烈用劲摇晃树枝,掉落在地上的大多是红通通的枣,地上有望风的,有捡拾的,然后象胜利者似的坐在树荫下,用衣襟随便擦一擦,把枣子放入口中,爽甜沁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打枣的时候,全家出动,男女老少齐上阵,盛枣的工具多多益善,篮子、塑料桶,包袱、簸箕全准备好了。如打麦场上有枣树,拾枣子舒服得多,空地开阔,目及所至,都能将地上的枣子纳入控制范围,很少有漏网之“枣”,但是如果在玉米地或棉花地里打枣就多了一些麻烦,大人们上树用长竹竿或长木棍打枣,妇女或孩子们在下面拾的时候,无论你视力多好,往往都有遗落。孩子们开始的时候,兴奋无比,叽叽喳喳,打打闹闹,但时间不长,就有些烦躁了,丢三落四,被家长们好一顿训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枣个大,生吃似乎有点哏(不脆),蒸熟或煮熟后甜软可口,尤其是制作成乌枣后就成为了佳品,茌平的乌枣亦称熏枣、焦(胶)枣,是茌平县的传统土特产,乌枣加工在茌平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乌枣放在窑中熏制而成,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肉质柔韧细蜜、味美,据说成为了贡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老院子里种了一棵枣树,我每每回老家,就去老院子里看看,春播秋收,收获的过程有时候远比成果本身有价值的多,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和她的劳动成果,心里踏实很。枣子现在早已经不是稀罕之物了,但它的香甜是永恒的,儿时的回味是无穷的,家中的这棵枣树给了我心灵的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杨先旺,山东国曜琴岛(聊城)律师事务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