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同行绽芳华——新安江第一小学语文组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

nya-C

<p class="ql-block">  大美之秋,是成熟的季节,亦是收获的季节,好景君须记,正是教研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16日,新安江第一小学语文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吴桂芳老师带领三(3)班的孩子,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堂扎实的常规课。</p> 吴桂芳老师本次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秋天的雨》。吴老师抓住课文中缤纷的色彩,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品味优美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后,语文组的老师们针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吴桂芳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陈晓华老师对吴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很大的肯定。陈老师认为,针对这样抒情式的散文,我们应充分关注其语言美、意境美和结构美,引导学生了解总分段落结构,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和写话训练中积累优美的语言、想象优美画面,并对背诵课文加以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这一语文要素。 傅登顺特级教师指出,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导入环节的设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唤起阅读期待。在学习《秋天的雨》这样优美的散文时,要关注散文文体的个性表达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先观察,抓住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再去感受、想象,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在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时,应先从词语本身、汉字的规律入手,再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在朗读指导时关注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有效地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语言、想象美好画面。 同年级的几位语文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胡艳艳老师:吴桂芳老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紧紧围绕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语文要素,依托语文作业本和新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吴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雨》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对比比较,感受作者的创意表达,再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通过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 范丽娟老师:吴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上课伊始,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吴老师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认识了中心句。接着,吴老师带领学生聚焦第二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里,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吴老师让学生去做做动作,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中,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说一说,进行说话的迁移训练。同时这个单元的篇章页里提出要求:这单元的重点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比如在理解“五彩缤纷”时,吴老师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去理解,加强学生的积累运用的能力。 赵文宴老师:吴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吴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吴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第四段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p class="ql-block">  心有所向,方能行远。一场教研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研讨,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此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本学期教学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向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相信大家定会不忘初心,积极行动,精准发力,砥砺前行,用心浇灌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 !</p>

学生

老师

秋天

教研

词语

理解

语文

朗读

吴桂芳

优美